这些柑橘溃疡病的防治措施,你知道吗
发布于 2021-09-06 08:31
柑橘溃疡病是检疫性细菌性病害,可危害柑橘的叶片、枝梢和果实。在苗木和幼树受害时会造成落叶、枯梢,影响树势,果实受害时则会造成落果,大大降低果实商品价值,使果农经济效益受损,这给柑橘产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严重困扰,为了有效的治疗柑橘溃疡病,需要我们对其进行深入了解,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柑橘溃疡病简介
柑橘溃疡病是影响世界柑橘生产的重大检疫性病害,该病害起源于东南亚,据报道,在英国和美国的博物馆里,发现于1827—1831年间采自印度和1842—1844年间采自印尼爪哇岛的柑橘腊叶标本上出现溃疡病的病斑。随后,该病害传播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到2009年,在亚洲、非洲、大洋洲和南美洲的30多个国家均有柑橘溃疡病的报道。我国最早报道华南地区有柑橘溃疡病发生是1919年,随后,1930年起,湖南、广西、浙江等省的柑橘产区已有发生且蔓延快,1989年已有14个省市 (包括台湾) 的柑橘产区发生,占全国种植面积的14.1%,尤以广东、广西、湖南、福建等省区为重。虽然柑橘溃疡病的发生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生产上各国均试图根除柑橘溃疡病,但目前仍无有效途径达到完全根除,因此需及时预防和治疗。
柑橘溃疡病危害
发病规律
病菌在叶、枝梢及果实的病部中越冬,翌年春条件适宜时从病部溢出,借风雨、昆虫和枝叶相互接触作短距离传播,经寄主的气孔、皮孔和伤口侵入,生长季节潜育期3~10天。从3月下旬至12月病害均可发生,一年可发生3个高峰期。春梢发病高峰期在5月上旬,夏梢发病高峰期在6月下旬,秋梢发病高峰期在9月下旬,其中以6、7月份夏梢和晚夏梢受害最重。远距离传播则主要通过带菌苗木、接穗和果实。高温多雨季节、台风有利于病菌的繁殖和传播。一般甜橙最易感病,酸橙、柚、枳和枳橙类次之,宽皮柑橘类较耐病,金柑则抗病。
发病条件
柑橘因为品种的抗病性不同,其中甜橙类严重感病,酸橙、柚、枳和枳橙次之,宽皮柑橘类较耐病,而金柑则抗病。一般是嫩梢叶在萌发后20~55天,幼果在落花后35~80天其气孔形成多且处于开放阶段,病菌易侵入而大量发病。柑橘溃疡病发生的温度范围为20~35℃,最适为25~30℃,高温高湿天气是流行的必要条件。暴风雨和台风给寄主造成大量伤口,病菌的传播和侵入会加重。
症状识别
1、叶面受害
开始在叶背出现黄色或暗黄绿色针头大小的油渍状圆斑,扩大后,同时在叶正、背两面均逐渐隆起,成为近圆形、米黄色的病斑。不久,病部中央破裂,隆起更显著,表面粗糙,木质化,呈灰白色或灰褐色火山口状,病部多为圆形,常有轮纹或螺状纹,周围有黄色或黄绿色的晕环,在紧靠晕环处常有褐色的釉光边缘。有时几个病斑互相连合,形成不规则形的大病斑,后期病斑中心凹陷成火山口状裂开。
2、枝梢受害
病斑特征基本与叶片病斑相似,开始出现油渍状小圆点,暗绿色或蜡黄色,扩大后成灰褐色,木质化,比叶片上的病斑更加凸起。
3、果实受害
在果实上的病斑也与叶片上的相似,但病斑较大。木质化程度比叶片病斑更甚,更为坚实,病斑中央火山口状的开裂也更为显著,有的柑桔品种在病、健部分,分界处有深褐色釉光边缘。
柑橘溃疡病的防治建议
1、因地制宜推广抗病品种
根据各地的气候特点,推广柑橘溃疡病抗病品种。以抗病性为目标,选择适合当地条件的优良品种。对柑橘溃疡病严重发生的果园,可通过高接换种法,去除溃疡病感病品种,更换抗病品种。将发病品种的病株树冠重回缩,清除嫁接口下所有小枝和叶片,并移出果园外烧毁,然后嫁接抗病品种的健康接穗。
2、加强检疫使用无病苗木
柑橘育苗过程中,柑橘良种无病毒三级繁育体系同样适用于柑橘无溃疡病苗木的繁育,引进或选育的柑橘良种经检测无病后用于繁育一级采穗树、扩繁形成二级采穗树,再采集接穗供三级生产苗圃繁殖;一、二级采穗树均需种植于防虫温网室中,三级苗圃也必须有防虫网保护。
3、设计果园防风系统,减轻植株之间摩擦受伤与病原菌的传播
现有的绝大多数果园并未设置防风系统,经济条件好的果农可以建立网棚栽培,减少外界溃疡病菌进入网棚;由于网棚内害虫少,可以减少柑橘潜叶蛾等害虫对柑橘溃疡病菌的传播,减轻病害的发生。此外,网棚内风力小,减少了植株间相互摩擦引起的伤口,降低溃疡病菌侵入的机率。
4、优先使用拮抗活菌剂逐步替代铜制剂及抗生素防治柑橘溃疡病
生产上药剂防治柑橘溃疡病占主导地位,常用的药剂有含铜制剂、抗生素及拮抗活菌剂等。
铜制剂的过度使用会对植物产生药害,铜害的典型症状是叶片黄化、产生坏死斑或叶缘灼伤状;在果实上,产生木栓化、暗色和星形的斑点。无机铜化合物在水中溶解时释放出铜离子,使植物过量吸收铜离子而产生药害;在土壤中特别是酸性土壤,高浓度的铜会干扰植物对铁和其他养分的吸收;持续使用铜制剂会诱导病原菌产生抗铜菌株,导致铜制剂的施用量加大;土壤铜的积累还会对土壤生物产生负面影响,污染环境,并在植株体中累积,影响食品安全。
目前农业上应用的抗生素大多来自放线菌,尤其是链霉菌家族,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干扰细胞内蛋白质合成来达到抑菌杀菌效果。田间喷施高浓度的链霉素容易对植物产生药害,持续使用容易促成病原菌产生抗性。链霉素在农业上的广泛使用,尤其是滥用,可能会助长其在人体上的抗性,进而给人类健康带来非常巨大的风险。
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着对柑橘溃疡病菌有拮抗作用的细菌,多种芽孢杆菌已被制成活菌剂在市场上销售,其防治效果与铜制剂相当,因此,建议生产上优先使用拮抗活菌剂防治柑橘溃疡病。
【声明】转载自其它平台或媒体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若侵犯著作权,请主动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据,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章,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
文章来源:台州祺丰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