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竞赛|萌新们,这些竞赛你知道吗?

发布于 2021-09-06 09:33

学术

Academic Competition

竞   赛

萌新们,

这些竞赛你知道吗?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

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挑)

时间

3月市赛,每两年举办一次

内容简介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主办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中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竞赛活动,每两年举办一届。高等学校在校学生申报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作品参赛,聘请专家评定出具有较高学术理论水平、实际应用价值和创新意义的优秀作品,给予奖励,组织学术交流和科技成果的展览、转让活动。

赛制

大挑采取学校、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全国三级赛制,分预赛、复赛、决赛三个赛段进行。

准备及注意事项  

该比赛需要先参加学校举办的比赛,进入市级的比赛再选拔进入国家的比赛,对于每个学校想做“大挑”竞赛的学生而言,几乎都不存在缺少项目这一说,因为“大挑”的竞赛范围非常广,只要与学术、科技沾边的项目都可以用于申请,很多竞赛以及撰写的学术论文等项目都是可以用来参报“大挑”竞赛,但要注意参加“大挑”不缺项目,但缺好项目。

奖项设置

评出80%左右的参赛作品入围获奖作品,评出入围作品中的40%获得三等奖,其余60%进入终审决赛。在终审决赛中评出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其余部分获得三等奖。 

推荐专业

均可,希望所有专业踊跃参加。

官网链接

http://www.tiaozhanbei.net/

帮助与提升

注重学术科技发明创作带来的实际意义与特点,锻炼大学生勇于创新、迎接挑战的精神。

含金量

挑战杯是本科阶段最具性价比、也最值得参加的竞赛之一。

难度

五颗星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

创业计划大赛(小挑)

时间

11月发通知,2-3月初征集,每两年举办一次

内容简介

“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是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高校兴起的以推动成果转化为目标的活动。创业计划竞赛又称商业计划竞赛。它借用风险投资的运作模式,要求参赛者组成优势互补的竞赛小组,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技术、产品或者服务,并围绕这一技术、产品或服务,以获得风险投资为目的,完成一份完整、具体、深入的创业计划。

准备及注意事项  

参赛团队需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产品或服务,在深入研究和进行广泛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完成把产品或服务推向市场的完整、具体、深入的商业计划。团队所提出的产品或服务应为参赛者参与的发明创造或经授权的发明创造,也可以是一项可能实现开发研究的概念产品或服务。选好人才,组好队伍,对于小挑来说,就是产品技术(或服务)+市场营销+财务+PPT+演讲,这些都是标配。多了解当前的学术热点和创业风口,然后可以辩证审慎地选择这些当前的热点风口。

奖项设置

三项主体赛事的参赛项目进行复审,分别评出参赛项目的90%左右进入决赛。三项主体赛事的奖项设置统一为金奖、银奖、铜奖,分别约占进入决赛项目总数的10%、20%和70%。

推荐专业

均可,希望有兴趣的同学踊跃参加。

官网链接

http://www.tiaozhanbei.net/

帮助与提升

比赛注重考察作品市场与技术服务的完美结合,有助于遇到将所学知识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培养和提高创新、创造、创业的意识和能力。

含金量

相比于大挑,小挑更注重市场与技术、服务的接合,看重商业性以及其附加价值,含金量也非常高。

难度

五颗星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时间

4月-7月

内容简介

该比赛含金量较大,参赛项目能够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紧密结合, 培育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发挥互联网在促进产业升级以及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中的作用,促进制造业、农业、能源、环保等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互联网在社会服务中的作用,创新网络化服务模式,促进互联网与教育、医疗、交通、金融、消费生活等深度融合。

赛制

大赛分为主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国际赛道。

主赛道分为:创意组、初创成长组、师生共创组。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分为:公益组、商业组。

国际赛道不分组。

准备及注意事项  

该比赛最重要的事围绕互联网开展,想法越创新,越实际,比赛的成绩越优异。该比赛可以使用之前参加过其他比赛的项目,参加国创或者三创赛的作品也可以参加,当然也可以将以前的作品进行改编参赛。此比赛需要团队合作,团队合作很重要。

奖项设置

校赛设金、银、铜、优秀奖四个等级奖和优秀指导教师奖,根据学院(部)推荐项目数及参赛情况设优秀组织奖,奖项的数量根据参赛规模的实际情况确定。

推荐专业

均可,希望有兴趣的同学踊跃参加。

官网链接

https://cy.ncss.cn

帮助与提升

大赛有助于激发我们的创造力,加深我们大学生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及“互联网+”新业态的认知理解。

含金量

互联网+在大学生赛事中,规格一定是最高的,这是一个最好的创业模拟机会,能让大学生学会尊重市场,尊重商业的本质。

难度

五颗星

ACM(美国计算机协会)竞赛

时间

区域预赛:9-12月

内容简介

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英文全称:International Collegiate Programming Contest(简称ICPC))由国际计算机协会(ACM)主办,是一项旨在展示大学生创新能力、团队精神和在压力下编写程序、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年度竞赛。经过近40年的发展,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

赛制

决赛安排在每年的3-4月举行,而区域预赛一般安排在上一年的9-12月举行。一个大学可以有多支队伍参加区域预赛,但只能有一支队伍参加全球总决赛。

准备及注意事项  

比赛参赛队员必须在5小时内编完程序并进行测试和调试。比赛期间,每队使用1台电脑需要在5个小时内使用C、C++或Java中的一种编写程序解决8或10个问题(通常是区域选拔赛8题,全球总决赛10题)。程序完成之后提交裁判运行,运行的结果会判定为正确或错误两种并及时通知参赛队。

奖项设置

区域赛一般分别按10%,20%,30%的比例颁发金,银,铜奖,即一般情况(120队伍)有12支队伍获金牌,24支队伍获银牌,36支队伍获铜牌,其余为优胜奖。

推荐专业

均可,希望所有专业踊跃参加。

官网链接

https://icpc.global/

帮助与提升

比赛时间显得较为紧张。因此可以提升我们的扎实的专业水平,良好的团队协作和心理素质。

含金量

是目前计算机竞赛中含金量最高的竞赛,是进入top名校的敲门砖,也是个人计算机水平及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极佳证明。

难度

五颗星

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

数学建模竞赛

时间

9月中旬

内容简介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创办于1992年,到今年已经是第21届,已经成为全国高校规模最大、在国内外最具影响力的基础性学科竞赛,近年来逐渐吸引其他国家高校学生参赛。虽然是数学建模竞赛,但是为了鼓励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竞赛不限专业。每年参赛学生中数学专业约占15%,甚至每年都有人文和社会科学专业学生参加,这项赛事之所以受到大学生的欢迎,不仅是因为竞赛内容充满挑战性,要求参赛者结合实际问题灵活运用数学、计算机技术及其他学科的知识,更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准备及注意事项  

参赛者以 3 名大学生组成一队(鼓励不写指导教师),通过学校教务部门向所在赛区组委会报名,再由赛区组委会向全国组委会报名。若所在地区尚未成立赛区,由学校直接向全国组委会报名。赛题将于竞赛开始时在相关网站公布,有条件的赛区也可将赛题按时上网供参赛同学下载。

奖项设置

赛区一等奖,赛区二等奖,全国一二等奖和成功参赛。

推荐专业

均可,希望所有专业踊跃参加。

官网链接

http://www.mcm.edu.cn/

帮助与提升

比赛可以帮助提升参赛选手的论文的编写能力,表达能力,绘图能力,大量数据的处理能力等。

含金量

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我们国家本科生级别最高的国家级数学建模赛事,参赛规模、影响力以及受认可程度都在攀升。

难度

五颗星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时间

九月份,单数年举办(双数年举办TI杯为省赛)

内容简介

竞赛采用全国统一命题、分赛区组织的方式,竞赛采用“半封闭、相对集中”的组织方式进行。竞赛期间学生可以查阅有关纸介或网络技术资料,队内学生可以集体商讨设计思想,确定设计方案,分工负责、团结协作,以队为基本单位独立完成竞赛任务;竞赛期间不允许任何教师或其他人员进行任何形式的指导或引导;竞赛期间参赛队员不得与队外任何人员讨论商量。参赛学校应将参赛学生相对集中在实验室内进行竞赛,便于组织人员巡查。为保证竞赛工作,竞赛所需设备、元器件等均由各参赛学校负责提供。

准备及注意事项  

每支参赛队由三名学生组成,每队并配有相应的指导教师。

奖项设置

全国分组设立一、二等奖。本科生组和高职高专学生组获奖队数量分别不超过当年实际参赛队的8%,其中一等奖和二等奖的比例原则上为3:7。竞赛颁发全国统一的获奖证书。全国颁发的获奖证书、奖杯等冠名为“XXXX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本科生组或高职高专学生组)”。

推荐专业

自动化,其余专业也可以和自动化同学组队,并负责团队中的编程任务。

帮助与提升

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针对工程问题进行电子设计、制作的综合能力。

含金量

含金量高,对就业有帮助。

难度

五颗星

-END-

策划老师丨邵羽西

主编丨李田

监制丨邹林威 杨红鑫

本期供稿丨学习科技部

本期排版丨韩菁

投稿邮箱

swu_jxxwzx@163.com

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团委融媒体中心 出品

极客之家网络文化工作站 出品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