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法事,随喜,到底随多少???

发布于 2021-09-07 07:01

现在很多善信在遭遇一些不顺之事、运气不佳的时候,都会想到通过道教法事来寻求提升和改变,祈求以神灵之力帮助我们消灾解厄,实现心愿。
在参加法事道场时,都会收取相应的法事香捐,有的人觉得庙里做场法事为什么要规定收多少钱?为什么不把门槛设更低一些甚至不要钱,让更多的人都有机会参与呢?

道法以道渡人,以法助人,天雨宽不润无根之草,道法广不渡无缘之人。
俗话说:法不送人情。来祈福的善信们都是想为自己或者家人祈福,变得更好。然而所谓舍得舍得,没舍没得。
世人普遍最割舍不下的就是财富。法事取的不是你的钱财,而是一颗虔诚结缘的心。没有这份心,谁也不会帮你,也帮不了你。
还有句话叫化财消灾,都是有道理的。参加法事,香捐给庙里,不仅仅是用于法事,维护祖师道场,还是对三宝对神灵和历代祖师表示供养和感恩。道长一旦开始开坛作法,就必然要请动诸方神灵,历代祖师来帮忙。
二、法事一定会灵验吗?
法事的作用是什么?祈福消灾、求财转运、增福延寿等等,有钱人出成千上万也不在乎,没钱的给个几百都会心疼。
要知道,法事是无价的,做法事也不是等价交换,你给了一些钱,就必须满足你的愿望。有的信众就把这当做交易了,觉得给庙里几百块钱,道长帮他消灾解厄,天经地义,愿望达成也不需要对祖师爷感恩,稍有不如意,没达到预期的效果,就骂庙不灵,做的法事没用,怨言不断。
要知道,法事不是“大力丸”,包治百“病”。法事只是充当一个媒介,把信众的个人信息和愿望,依科演法,通过法事科仪,焚香上表,奏达上苍,至于法事灵不灵验,愿望能否实现,上天自有他的审核标准,就要看斋主的发心愿力,以及平时积累的功德、福报等等。
要所有法事都能够灵验,那这世界就乱套了,不需要艰苦奋斗、不需要法律约束了,交几百几十就可以通过法事不劳而获,做坏事的人可以通过法事消灾免祸逃脱法律的制裁。可能么?天道无亲,常佑善人。
我们通过参加法事,一方面消除了业障,化解了不良信息对我们的影响,另一方面,在现实生活中也需要改变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诚心诚意的悔过,行善积德,正视自己的发心与愿力,才能达到真正的阴超阳泰。

三、法事收取的功德金,都用在了哪?
信众给的功德金,除去法事成本,其他的皆用于道观的维持、维修和建设上。助建道观,功德无量,阖家蒙恩。所以参加法事,也是在做功德,为道观添砖加瓦,为自己积累功德、培植福报。
道祖告诉我们:宇宙、天道运行都有着不变的规律,其中一条就是万物守恒,什么事物都不是凭空产生的,从这里得到,必定会在某些方面失去,我们祈福的愿望实现、消灾免祸的愿望实现,大灾化了小,小灾化了无。必定会消耗些许我们平时积累下来的功德、福报。
但功利性的选择是不提倡的,还是缘分,如果手头刚好宽裕,就量力参加到事到临头才慌忙求神仙保佑,“平时不烧香,临时抱神脚”。
四、随喜应该随多少?
有一些法事或者法务,法物,信众可以随喜,有人就会问,既然随喜,为什么不干脆免费呢?有句话叫法不空出,随喜是让你量力而行,不要抱着游戏的心态,我不信,但我就想花几毛钱试试,这样的态度最好就不要参加,免得祈福不成反招祸,一定要虔诚,要心甘情愿、心怀感恩,不要勉强,不能因为参加而影响到正常的生活。
一个人福报的大小从“随喜”便可见一斑。福报大的人,多不怜惜钱财、舍得付出,唯恐付出不够;而福报小的人,往往担心被别人占了多少便宜,小气吝啬,斤斤计较,不愿意舍,并把这种行为诠释为“节省”。然而,这种“省”并不能为自己积累多少财富,反而,只会越来越穷。
节俭和悭吝是两回事。节俭是一种美德,节俭的真义在于不浪费,因此,我们常见那些修行好的人简衣素食、不舍得浪费一分钱,但行善积德之类的事情从不含糊,可以亏待自己 ,但绝不辜负别人。表面上看,这些人过得很“惨”,不舍得挥霍、不舍得享受,但往往家中殷实、家道昌盛。
所以,当你觉得自己生活艰难,请多检讨自己的言行。上天不会无缘无故将一个人逼上绝路,往往只要念头一转,即可绝处逢生。实际上,吉凶祸福源于心,境随心转。心中有善,可转贫为富、转祸为福,姑且一试便知。若发现自己运势低迷、时运不济,请记住一个字“善”。
五、没条件参加法事该如何积累福报?
有些信众,若实在无力以财济人,不妨改以言辞、笔墨导人向善,或出些力,多帮别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就能慢慢积累福报。若有悭吝的恶习,尽量放开心胸、扩大心量,多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若请人办事,尽量让对方欢喜,如此则不留遗憾。若原本好色,请尽量少追美逐色,戒除邪淫,不久之后便能转祸为福。
其实,很多人生活艰难,多半因为还没有培植自己福报的意识,更无养成行善积德的习惯,而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与人计较、争名夺利使然。不顺时,尽量不要将问题踢给别人,请试图改变一番,多广结善缘、切勿斤斤计较,这样做了虽然未必能立马改变状况,但久而久之必见奇效。
一个人,若生在贫弱之家,则多与累世因缘有关。而若越过越贫,那就与今生的修行脱不了干系了。


道教是天尊对人间最慈悲的叮咛!

念而无念归真念   心不住心即静心

修道不为名利     只为济度群迷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