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之后,你担心童书妈妈被减掉吗?

发布于 2021-09-07 08:33

双减政策出来之后,很多童书妈妈的读者、学员及家长,因为热爱,所以格外担心:童书妈妈会被减掉吗?

一位此前从事美术教育、双减后毅然辞职加入童书妈妈的学员吴兰,从她作为教育工作者和母亲的两重视角,分享了她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下文由吴兰撰写。

日本摄影师秋山亮二作品

我曾在海南经营一家产后修复工作室7年,深入接触过上千个家庭,对家庭关系和家庭教育观察颇多,写下过近200位母亲的故事。

来童书妈妈之前,我任职于一家美术教育机构,负责活动策划和传播。我一直思考着好的活动和课堂需要实现什么?美育应该为孩子打开一扇什么样的窗户?

今年7月我来童书妈妈寻找这些答案。初阶师培营结束后,我决定辞职来童书妈妈工作,双减的到来,也没有改变我的决心。

家庭生活方面,我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女儿11岁,儿子10岁。他们上幼儿园时,我给他们转了两次校,第一所幼儿园强制要求孩子统一时间上厕所;第二所幼儿园要学的东西太多,四岁的孩子背回一书包的书,有20多本。我希望孩子们能在尊重他们成长规律的环境下成长。

以上是我的个人经历,我将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思考来回答“双减之下,我为什么毅然决定辞职加入童书妈妈?”这个问题。我想,这个答案或许能为其他正在担心童书妈妈会不会被减掉的读者、学员及家长提供一些启发。


01
两个孩子写不出作文
我爱莫能助

孩子二年级时,我观察到他们的看图写话,都是同一个套路,同一个样式。
 
三年级开始,他们常常因为作文求助于我,但是我却爱莫能助,不知道该怎么教他们。有时教了,他们却说老师不让这样写,甚至会急眼,说我不懂老师的要求。
 
他们越写越没自信,越写越烦。每每一到有作文的周末,他们就会唉声叹气,常常一两小时憋不出一句话。有一次,儿子写哭了,就是写不出来,气得他爸把作文本丢进垃圾桶,还揍了他一顿。后来,他们学会了各种套、编、写流水账,或者往里塞华丽的词句,字数是达到了老师的要求,但像在念经,应付地、乏味地、干巴巴地把经念完了,平淡如白开水,什么也没有。

我自己从未上过任何专业的写作课程,单纯因为爱写而开始了写作之路,后来工作上因为需要,也承担一些写作、编辑的工作。

随着孩子年级的增长,学校对写作要求越来越高了,我开始对写作产生了疑惑:到底写作是什么?怎样才能写好?
 
我去请教学校的语文老师们,他们说得最多的是要多看书,多输入,记好词好句,我总觉得他们也没想明白。
 
后来我尝试在线上给孩子找写作课,跟孩子们试听了至少5家的课,虽然老师讲了很多方法,但归根结底都是怎样抓题、怎样把试考好。但是,这不是我想要的,我想要的不是让孩子们把试考好,而是搞清楚写作的本质是什么,怎样享受写作,并一直愿意写。


02
写作是在
思考、感受和理解这个世界

6月的时候,我在喜马拉雅翻找关于写作的音频,无意中发现了三川玲老师的音频课《顺应孩子天性的写作课》,我尝试听了发刊词,在听了“我深深相信,写作不是传统语文课堂那样教出来的,而是另有一套规律。我深信世界上有一套教育方法可以让孩子快乐且有效地学习写作,享受写作,像呼吸一样自然地写作——每个孩子都可以。”这段后,我马上买下了音频课,开始如痴如醉地聆听。
 
三川老师让我看见,与写作强相关的不是好词好句、思维导图、文学规律,而是我们的大脑有没有在剧烈地活动,有没有在思考、感受、理解这个世界,如果有,那么就是在为写作做准备。
 
作为老师就是要激发孩子的大脑活动、激发他的感受、激发他对一件事情的理解和思考。
 
这就像茶壶里得有水,才能倒出来,这水不是来自别人,而是来自于自己亲身的体验与思考,有了水,还需要方法倒出来,要不然就会出现有水却倒不出的情况。
 
我终于明白了孩子为什么写不出来,明白了为什么美术课上的孩子画不出来,或者画的都一样!
 
我一边听,一边实践,跟孩子们玩魔力豆本、用打分法来给人物打分、用悬疑故事猜情绪,孩子们爱上了这些方法,还把他们带到了学校跟同学们一起玩。孩子现在还会用清单法写作文了。
 
我特别兴奋,觉得找到了真正懂得教育、懂得写作的人,不是讲表面的方法论,而是真真正正地看见孩子,还有扎扎实实的写作心法。
 
我看见了三川老师那颗热乎乎的心,我感应到了召唤,感应到她想把自己从写作里感受与收获的幸福,带给大家。我想成为她的同事,想给孩子们上这样的课,想通过写作感受与收获到幸福。


03
教与学
我收获的9件事
 
因此,6月底看见儿童初阶师培营招募,我激动坏了,果断报名。这6天的学习带给我的收获与感受,堪比6年。

1、孩子是他学习、成长过程中的主角。

“在孩子的学习、成长过程中,乃至他的生命里,谁是主角?”这是我这几年来,思考了无数次的问题。我将它置顶在备忘录的第一条。
 
童书妈妈的课堂,让我看到了一直藏于我心中的答案。

所有内容是根据让孩子学到最多东西的金字塔原理设计的,老师在课堂外做好所有的准备,包括怎样的主题与方式是孩子喜欢和能够接受的,某个容易玻璃心的孩子要放到哪一组,引导他参与课堂。

功夫都在课堂外,课堂上的主角永远是孩子。
这是真正理解了教育本质——唤醒、点燃、成就,才能设计出的课堂。
太高明了!
 
2、从未写过诗的人,10分钟写出了人生第一首诗。
 
第二次活动时,我们每个人都在十分钟之内,以《我的孩子》为题写出了一首诗歌。这是我人生第一次写诗!在一口气写完之后,我才发现我早已泪流满面,内心的情绪是翻江倒海的。

写作,要传递鲜活的感受,调动出被忽视、被压抑、被隐藏的情感。要教别人写作,先要自己深切感受到文字的力量。

有同学在我朗读自己的诗时流泪,这种共鸣,对我来说是终身难忘的。

3、每个人都可以写作,都会爱上写作。

在初阶师培营开始的最初,很多同学提出:我不会写、不知道该怎么写、我写不出来。但是,在第一次活动后,每个人每天少则写近千字,多则写几千字。
 
 
每一个人在这里都被看见、被回应,自己一点一滴的进步,自己身上最闪亮的地方都看得分明,找到自己的表达方式,找到属于自己的宝藏。

于是每个人都变得能写、爱写,还追着老师看作业。这就是三川老师所说的“有归属感的课堂”。
 
4、学生不是越少越好。

小班化教学依旧受到人们偏爱。在上师培营之前,我也在心里小声嘀咕,一个班三十人,老师管得过来吗?而且只有短短的一个半小时,每个人都能参与其中吗?
 
开始之后,我惊讶发现,真的不是人越少越好!
无论是课上讨论,还是课后串门看同学作业,我发现每一个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观念,我们可以通过他的文字,他的角度,看见另外一个世界。

人多,反而更精彩,看见的世界更大!
这对我来说是颠覆性的新认知。

5、不受制于“名师”。

 
而童书妈妈的儿童写作营,一切是以孩子为核心设计的,考虑的都是如何让孩子学到更多。

在初阶师培营6天的课里,我们接触到了至少12位老师,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风格,每个老师都能看见学生、以学生有收获为第一考量。

6、线上有线下做不到的地方。


甚至有一些内向的同学,因为在屏幕后感到自在,有了更多思考的余地,同时因为是面对屏幕,在老师的引导下,也产生了表达的勇气。

7、教育者有自己的语言。

课程是一门独有的语言,是教育者才拥有的一门语言。不理解它的内核,只知道表面,只懂方法,就会成为令人生厌的老师,套标准答案的老师。
 
初阶的课堂上,我们实操了一把,分小组就“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意”来进行课程设计。

我的感受是,不管是教什么的老师,只要掌握了课程的语言、课程设计的底层逻辑,都能设计出让自己和学生幸福的课堂。
 
8、拷问灵魂的哲学对话。

要让孩子掌握真正的写作能力,必须要让孩子写出真实的自己;要能够写出真实的自己,必须要先认识真实的自己。
 
那么,我们就不能仅仅进行写作方面的练习,必须要进行心理学、哲学、教育学等等方面的练习,帮助孩子们先找到“自我”。
 
而在初阶师培营的每次结尾,都有堪称灵魂拷问的——曹老师的哲学对话。我们不断追问自己、在怀疑人生的过程中,看清自己。这真是让人既害怕,又期待的对话。

9、任何一种学习,都要找到自己的路。

在课堂上,我们既是演员,又是导演,还是编剧。而在我们的人生里,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

我们不是傻乎乎地坐等着被喂食的学生。
我们的大脑要时刻保持警惕,打开全身感官。
要不然就会跟不上节奏,写不出东西。
上完课后的兴奋状态要几个小时才慢慢褪去。
 
上完课,同学们都说,好遗憾这么晚才遇见童书妈妈,不过,幸好来了。

在最后的作业里,我写下这样一段文字:
 
如果你渴望生命像烟花一样绽放,
如果你是认真的、勇敢的探索家,
如果你好奇什么是真正的教育,
如果你想知道好老师的模样,
如果你想看见一堂让学生幸福的课长什么样,
 
那么,这里,会打开你的眼睛、你的大脑、你的心,来一场彻底的心灵洗礼风暴。
 

04
我在童书妈妈学会了
让孩子改变的方法

初阶师培营结束后,我给孩子们准备了11本童书妈妈推荐给孩子们看的书。我们一起讨论了一个写作模板,通过回答7个问题,来写读书笔记。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他们真切的感受能自然流露出来,而不是为了读后感憋出几句不痛不痒的话。

我学着童书妈妈的方法,给他们每篇读书笔记写反馈,每次给他们读的时候,他们都听得特别认真。女儿有一次摘抄了书里的一句话,“如果把来找我咨询的人,比作迷途羔羊,通常他们手上都有地图,却没有去看,或是不知道自己目前的位置。”我跟她说,我觉得很感动,她听了特别高兴。

他们很快看完了这11本书,还要求我再买了6本。他们现在都能找到自己阅读的乐趣。

我还把反馈的方法延伸到生活中,每天雷打不动记录下三条,他们今天做得特别棒的事情,在每晚睡觉前,念给他们听,这成了他们现在每天最期待的事情。

自从开始了每日反馈,总是“伸手党”的儿子,喊妈妈的次数开始慢慢减少。他现在会自己洗碗、洗衣服。最让我意外的是,他还自己动手研究做凉粉,并且成功了。

 
05
3个问题
找到你自己对“双减”的答案

读到这里,你们是否发现了我的小心思。我并没有正面去回答“双减之后,你担心童书妈妈被减掉吗?”这个问题。因为在我看来,每个人做出什么样的判断,采取什么样的行动,答案,永远在自己的心里。
 
我想请大家一起来思考三个问题:

1、学什么,由谁决定?
 
白老师在分析双减的文章中写道“教育,有两条线。一个,是知识能力的培养;一个,是自我价值、幸福的获得。我们过去,基本上都把第一条线,当作教育的全部了。”

这就导致了很多人或许在进入社会前,根本没有意识到第二条线的存在,只能继续在并不想走的第一条线上走下去,度过一生。这是多么痛苦啊!

那么现在,孩子们有了时间可以不设限地去广泛了解和尝试,科学、艺术、运动、文化、制造……这又是多么好的事啊!

让每个家庭和孩子走自己的路,甚至比考试竞争更难。
但这正是放眼未来,在当下应该做的事。

2、我们要为走自己的路,面对与承受什么?

人生没有标准答案,没有一条路是可以预测的。
 
我的好友知道我辞职,问我,美育的春天正要来,你这么一走,是不是风险、损失太大了?
 
但我觉得,我花了37年追寻的东西,就在眼前。这是我愿意干到生命结束那一天的事情。如果现在不行动,才是最大的损失。

当然,我也从现实的角度考虑了几种最糟糕的结果,但最后我发现,没有一种比呆在原地,却不愿意行动更痛苦、更糟糕。

3、童书妈妈打动人的是什么?
 
我记得三川老师曾说过一句话:“同样的内容,你一定要相信这个世界上,有同时让老师、让家长、让孩子感到特别有趣的形式,你要去追求它。”
 
我们从小被灌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生活是苦的,学习是苦的。如果我们坚信这一点,就会把另外一扇门关上,看不见有趣的灵魂,让自己与别人都活得苦。
 
受教育能否是为了幸福?
 
童书妈妈是在通过写作教育,践行一条幸福教育的路,帮助我们找到自己、找到内心的满足与笃定。
 
这道光,这盏点亮心灵的灯。
无论何时,我们都是需要的。

无论能不能来到我们的写作营,无论参与不参与写作活动,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会写作、享受写作、受益于写作。

END
作者:吴兰  编辑:珺宇

童书妈妈秋季招募

儿童写作初阶师培营:

来发现童书妈妈写作营背后的新教育、新写作、新儿童观。这里提供体验、解读和基本方法传授,我们邀请你一起来看门道并进门来。
>>查看详细信息

儿童写作经典入门营:

入门营给第一次接触童书妈妈写作营的孩子准备的。让孩子不惧写作,建立良好的写作第一印象;进行多样化写作,并初次尝试采访真实人物;形成孩子写作能力评估报告,为孩子提出个性化的写作进阶建议。
>>查看详细信息

儿童评论家阅读写作营:

适合敢于挑战阅读高峰,乐于挑战思考深度的孩子们。通过阅读多元素材,习得阅读与评论的方法,学会思考,建构学术能力、评价能力和创造力。从此孩子们敢读、能读、读得懂“大”书“厚”书,爱上探寻冰山之下的内容,并能客观中立、有理有据去看待、评价事物,养成独立思考和思辨的思维习惯。
>>查看详细信息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