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高管团队”吗?——走进阿里之四
发布于 2021-09-07 08:25
有人用大白话讲了一个故事,描述了企业的成长过程:
一个农村老太太自已制作的豆瓣酱特别好吃,吃过的人无不拍案叫绝,于是吃了还想兜着走,渐渐地周围的邻居都来讨要,一尝为快。一开始要一点,乡里乡亲的,老人都不收钱。但由于实在好吃,要的次数多了,讨要的邻居都不好意思,就主动说:“您收一点点钱,您也不白忙活,我们也要得心安理得。”
于是,要的人越来越多,老人家忙不过来,就让打工的儿子媳妇从外地回来一起制作加工豆瓣酱。豆瓣酱的名气越来越大,渐至十里八乡,甚至是外地游客也闻声而来,纷纷求购。
有了旺盛的需求,市场应运而生,街上开杂货铺做生意的纷纷要求代理销售。老人家里人收豆、选豆、泡豆、制豆也忙不过来,就不断地请人,产供销各线人马配置齐备。
企业一上规模,人就多了。人一多,心就乱了,需求就复杂了。高管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推动企业发展的同时也挖下了一个个人性的弱点形成的坑。
《孙子兵法》说:“上下同欲者胜。”这里的上下,我们姑且就算成企业家和高管吧!如何搭建一个价值观统一,有战斗力的高管团队,对企业家是一个残酷的考验
首先,企业家要有识人之才。韩信在项羽那里打了2年工,一直做一个门卫和伙夫的工作,到了刘邦那里,直接官拜国防部长和三军总司令。
这样的胆识和气魄可不是谁都有的!西楚霸王项羽就没有,最后落了个乌江自刎的凄惨结局。 如果没有识人之才,让韩信湮灭在草莽之中,又怎会有汉朝的407年天下?英雄不问出处:孟子说:“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百里奚举于市……”
海底捞的张丽娟、阿里的童文红都成了各自企业的中流砥柱,核心人物,你们的高管在哪里?
如果没有识才的慧眼,高管都是无德无才的平庸之辈,千秋大业从何谈起。
其次,企业家要有用人之智。
世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位置的珍宝。
做高管的人,要么是稳打稳扎、屡立战功、步步高升的亲兵;要么是威名显赫、江湖上到处都有他的传说的高人;要么是满腹才华,经纬天下的绝世隐士。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现,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高人自有过人之处,他的思想和行为往往超出你认知的范畴,如果你用普通人的标准来要求人才,人家怎会鸟你?
士为知己者死。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而不能尽其才,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你就是个昏庸的酒囊饭袋,又如何驾驭得了精英?非要孙悟空去当“弼马温,就会造成人才的浪费,搭不起强有力的班子。
第三,企业家要有容人之量。
刘邦在评价自己如何成就大业时,曾谦虚地说:“镇国家、抚百姓,不绝于粮道,吾不如萧何;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克,吾不如韩信。吾用此三人,所以得天下。”
斯人已逝,其言是否真实已无从得知。但作为一代开国君主,连说三个“不如”,足见其胸怀之大,韬略之深。
人都喜欢自己说了算,并以此来扼杀人才的创造性。
中国的绝大多数企业家都喜欢用奴才,而不喜欢人才那挺直的脊梁和高昂的头颅。他们想尽千方百计让人才匍匐在自己脚下,享受被征服的快感。
一个无法站立的灵魂,怎么可能做出顶天立地的事业;一个无法站立的灵魂,他又怎么可能有创造力;一个没有独立灵魂的人,其实就是一具行尸走肉,与领袖的期望大相径庭。
牛根生曾说:“财散人聚”,胡林翼说:“集众人之私,成一己之功。”
人都是有欲望有需求的,你满足了或超出了他们的心理期望,他们自然会全力以赴!
以圣人的标准抹杀或故意忽略人性的需求,谁愿意跟你玩?
“狐兔死,走狗烹。”
刘邦杀韩信,是大汉实现了一统天下3年后。彼时天下承平,四海臣服。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人总归是要死的,只是你的筐里兔毛都没有几根,你把狗们都烹了,如果遭遇虎狼,你可以逃多远?
有没有高管团队,无关格局,无关境界,只与认知有关。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