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公共安全应用领域的介绍

发布于 2021-09-07 10:10

无人机是警队反恐行动、处理卫生突发事件、处理群体性事件的重要工具。

发生恐怖分子袭击,人质被歹徒劫持的情况时,可用无人机替代警力,第一时间赶至案发现场,通过可见光视频和红外热成像观测等机载设备,将第一现场的情况实时回传到指挥部,为指挥人员制定行动方案提供决策依据。在抓捕犯罪嫌疑人或者侦破案件的时候,根据气候、地貌、环境等因素的不同,通过使用无人机执行任务,能有效的提升作战效能。

由于近几年新冠状病毒的突发,造成家家户户都无法外出大门紧闭。为了切断病毒的传播途径,避免人与人之间接触是最简单有效的处理办法,在这种情况下无人机就派上用场了。无人机在这次疫情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尤其是代替防疫人员进行监控和巡逻。城市里面的小区因为居住密集管理起来会比较省力,但在山区或者农村,道路巷子比较多,面积比较大,人员居住分散,很不利于管理。而无人机升起后视野比较开阔,可以监控到各条道路上的实时情况,遇到未经允许的外出人员,及时呵止劝返其回家。管理起来既方便又省事,而且还保证了防疫人员的健康安全,减少外出巡查的人员数量和降低了感染疫情的风险。

另外,无人机在疫情中还充当着重要的劳动力,给很多位置复杂的住户送去必要疫情物资,避免了快递员与接收人员的接触,不仅派送的速度快,飞的高,还能降低疫情传播的风险,减少人力的消耗。

防疫人员在调试无人机设备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化以及经济建设进程的加快,各种矛盾凸显,群体性事件也是层出不穷,再加上些敌对势力的煽动,其规模日益呈现扩大化的倾向、频率也在不断地加快,严重的影响了正常的社会和生产生活秩序。

在发生群体性事件时,无人机的快速响应,空中机动灵活的优势就发挥作用了。可以实施跟踪事件的发展状况,帮助指挥中心实时不间断地指挥处理。无人机加装投放机载装置后,可放特殊物品, 投放传单、向地面人员传递信息,了解府部门的决策情况。

 边防领域的应用

边境线巡逻、重点海域的缉私、反恐、缉毒、处理各种突发事件以及捍卫领土都是边防部队的重要使命。由干国土幅员辽阔,陆地边境线总长2.2万多公里、海岸线1.8万公里以及地形复杂等问题,造成边防部队在处理突发事件时,无法第—时间获得现场实时信息。使的边防部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时效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无人机应用技术的应运而生,从而解决了这一问题。因为无人机在升空后具有开阔的视野,所观察到的范围极其广泛,还可以通过地面站软件设置飞行的路线,有效地减轻了边防部队巡逻人员的体力消耗。

边防战士操控无人机巡逻

因地形复杂因素,导致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边防部队无法接收到事发现场信息,处理问题和制定作战计划也被拖延。这时无人机可以起飞赶到第一现场,通过隐蔽性好的优点,可持续为指挥部门提供强有力的现场信息。因为没有驾驶员在机上,也解决了机组人员伤亡的隐患,降低了使用的风险。

消防领域的应用

自上个世纪 90 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建工程已全面发展。高楼已在城中处处可见,但高层建筑所面临的火灾扑救问题也日益严重。

在复杂多变的任务面前,消防部门在担负灭火救援任务时所遇到的困难也越来越多。自无人机应用的出现,此项任务的难度也被大幅降低。尤其是火灾现场的实时信息,现在能够通过无人机的机载红外热像仪来更准确地获取,进而实施有效的救援策略,使消防救援工作的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也可以直接利用无人机开展灭火工作,通过使用无人机所携带的干粉、泡沫、二氧化碳、干冰、清水、卤代烷等灭火剂,可对初起火灾进行扑救,阻止火势的发展和蔓延。此方法尤其是针对高层建筑起火非常奏效,因为我们大家都知道火灾在刚发生的时候是比较容易控制住的,那么火灾在初期得到了控制,就可以避免高层建筑发生大火。还可以使用无人机定期巡护森林防火,比人力巡护更为高效。另外森林里面毒蛇猛兽比较多,有了无人机也降低了巡护人员的自身安全风险。使用无人机进行灭火,这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在有人员不慎落水时,消防官兵无法快速到达落水点,可通过无人机的机载投放设备,第一时间投递救生圈,能有效避免落水人员的溺亡。因为无人机的飞行速度快,飞行航线可根据操作者的需求变动,所以能解决救生圈无法精准投放、无法第一时间送达落水人员的问题。

无人机携带干粉直接灭火图

无人机定点投放救生圈

在抗洪抢险发生泥石流灾害时,无人机从装配到执行飞行任务仅仅只需要几分钟。极大地宿减了设备的准备长,满足了消防任务的需求,可快速部署至灾难现场,通过机载影像设备,实时回传高清晰度的视频和图片,帮助指挥所的人员了解灾情,指引地面的搜救力量及时解救被困人员,为抗洪抢险争取宝贵的时间。

海事领域的应用

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海洋的开发利用也变得尤为重要。我国主张管辖的海每域面积约为 300 万平方千米,保卫海洋的生态环境和维护海洋的稳定和平,成为了我国不可推卸的责任。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是我国为了专门管理国家海洋事务所成立的机构,主要职责∶ 保障水上交通安全、保护水上环境清洁、保护船员整体权益、维护国家海上主权,但由于我国海域面积巨大,在执法或行使权益时就受到了局限性的影响,从而难以高效的完成任务。

近年来,无人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都发展得十分迅速,国内无人机的技术和产品都有了质的飞跃。无人机可以通过搭载不同的机载设备,从而完成一个或多个任务,在海事领域的应用也有很大的重要性。在进行执法的过程中,海事局采用船只或是载人直升机的方式较多,但船艇的启动程序繁琐,航行的速度较慢,而载人直升机既要保障机组人员的安全还增加了执法的成本。无人机对比海事局的船般和载人直升机在执法过程上有明显的优势。无人机的应用可以弥补船般速度较慢的点,同时减少在载人直升机的出动,降低了执法作业的成本。

无人机最突出的优点就是任务执行和飞行的自主化,通过机载多样化设备,规划飞行线路,设定作业任务后,无人机即可开始执行飞行,不受每域暗礁和船只的影响,到达相关海域上空后,开始执行作业任务。

另外,对于重点水域和航道的排污情况的监测工作,海事局可以用无人机对非法排污的船只及时阻止并进行取证。

交通执法的应用

由于我国道路多且路况复杂,这给交通执法部门带来不便,而无人机应用技术的出现,使得交通执法部门的工作效率大幅上升。

无人机通过机载的多功能设备,可以实现抓拍交通违法行为、观测高速路况、巡视桥梁等多种功能。

在节假日的出游时候,各大景点面临都着停车难的现象,这时候违法停车的行为就层出不究,那么交警部门可使用无人机所携带的扩音和影像设备,指引车主停到合法位置,这样不仅能减少停车难停车乱的现象,还能降低交通违法行为的出现。

市区早晚高峰时,经常会出现拥挤现象,如果再加上发生交通事故,更会加重城市的交通运输的不便,交警部门通过现场巡视,有效的分析出更快速的路线,避免城市交通出现严重的拥挤。全地形、多视角、直观整体是无人机在交通执法过程中的优点。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