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了,能阻止ta看孩子吗?
发布于 2021-09-07 10:04
一些已经离婚的夫妻因看不惯一方的不良嗜好和行为,不想让孩子受其影响,不希望孩子再和对方有所接触,能不能单方面拒绝对方再来看孩子呢?
探望权,又称见面交往权,是指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亲或母亲一方享有的与未成年子女探望、联系、会面、交往、短期共同生活的权利。探望权具有亲权的性质,是父母对子女应当享有的权利,不能被剥夺,只有发生特定情形,探望权的实际行使才会受到法律限制。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六条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
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父或者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
根据上述规定,“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是中止探望权的唯一法定事由。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包括子女的身体、精神、道德或感情的健康。在探望权诉讼中,原告要举证证明存在中止探望的情形,如有教唆、胁迫、引诱子女实施不良行为或违法犯罪行为、患有严重精神病或尚未治愈的严重传染性疾病的,对子女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子女的行为等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形。如不能举证予以证实,可能要承担被驳回诉讼请求的风险。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六十六条规定,当事人在履行生效判决、裁定或者调解书的过程中,一方请求中止探望的,人民法院在征询双方当事人意见后,认为需要中止探望的,依法作出裁定;中止探望的情形消失后,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书面通知其恢复探望。
也就是说,法院在生效的判决、裁定和调解书中,已经对不直接抚养子女的方父或母,作出了探望权有关判项的,在双方履行生效判决的过程中,一方要求中止探望权的,应向执行部门提出申请,裁定中止探望权的行使。中止探望权的裁定一旦作出,立即生效,不得上诉。

亲权是基于血亲关系或者是拟制血亲关系取得的,父母对未成年子女依法享有亲权,亲权非因法定事由不得被剥夺。如您遇到探望权纠纷,可以向我们咨询。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