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素材
广告素材
海报素材
展板素材
展架素材
宣传单页
画册素材
手抄报模板
邀请函模板
电商素材
电商主图
电商首页
详情页素材
活动页素材
Banner素材
移动端素材
元素素材
漂浮元素
装饰元素
边框元素
卡通元素
图标元素
艺术字元素
花边元素
背景素材
简约背景
古风背景
风景背景
H5背景
电商背景
VIP
登陆
注册
抗美援朝中,我国到底牺牲了多少人?
发布于 2021-09-07 11:16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跨过丹东鸭绿江中朝边境,拉开了抗美援朝的序章;1953年7月27日,以美国为首的侵略者在付出血的代价后不得不放弃侵占朝鲜的妄想,灰溜溜签署了《朝鲜停战协定》。三载光阴,我们的志愿军用无数血肉与生命,换得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
烈士
经过数十年的调查考证,2014年10月29日,中国民政部、总政治部最终确认抗美援朝烈士共有197653名。
这个197653名烈士中,有战争中牺牲和失踪的志愿军战士,有支援前线的民兵民工,还有停战后留在朝鲜帮助朝鲜人民生产建设时不幸牺牲的志愿军们。
197653,每一个数字都是一个无畏的生命,一位壮烈的英灵。而这一条条生命所凝成的数字一度朦胧在历史的迷雾中,其准确考证经历了漫长历程。
2000年,《解放军报》统计公布了志愿军烈士总数,为171687人,其中籍贯为四川省的烈士最多,共30789人,其次为山东省19685人、吉林省18260人。
2006年,丹东市抗美援朝纪念馆也在仔细周密地查访统计后,确定志愿军直接战斗牺牲的烈士共计183108人,其中来自四川省的烈士21051人,其次为山东省19766人,吉林省18499人。
历次统计中,四川省烈士均居各省份之首,四川军民又一次用生命写下了“无川不成军”的传奇。
川军
川军的起源可追溯到清末民初。
那时的中国正当在山河破碎如风飘絮之际,战乱频发。四川军阀也就在这乱世混战中随波逐流,一直为人所诟病,直到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
日寇侵华后,碍于蜀道之难尚未侵入四川。四川军民激愤于山河破碎,倭寇横行,毅然加入到全民抗战的行列,同袍同仇。
时任四川省政府主席刘湘慨然宣战:“四川竭力抗战,所有人力、物力,无一不可贡献国家……愿率川军供驱遣抗敌!”
于是,川军放弃了天险屏障,带着民族义愤,带着激昂热血,奔赴祖国大地的四海烽烟。
据史料记载,抗日战场上,川军共计出动6个集团军11个军征战大江南北,在山东、山西、广西、贵州、浙江、湖南、湖北等全国各大战场参加了淞沪会战、长沙会战、枣宜会战、南京保卫战、豫中会战、台儿庄战役等18次重大会战,以其英勇无畏之姿创下“无川不成军”的历史赞誉。
1945年,《新华日报》以社论的形式郑重对四川军民表达感谢:“在这场抗日战争中,四川省出动了全国兵员的五分之一,对于正面战场尽了最大最重要的责任。”
待到抗美援朝战役中,“川军”已不再是地方军阀的称谓,而是成为了四川军民铮铮傲骨凝结而成的浩荡军魂。
黄继光、邱少云、柴云振、谭炳云、胡修道……千千万万家国英雄,用生命与鲜血为家乡继续谱写“川军”的神话。
战争
1950年6月,美国侵略者发动了朝鲜战争,战火席卷中朝边境,威胁着我国东北地区。1950年10月19日,以彭德怀元帅为首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毅然跨过中朝边境,为两国人民开启了这场艰苦卓绝的反侵略斗争。
首战两水洞便发生在鸭绿江畔不足五十公里处。志愿军以奇兵设伏,出其不意打响了抗美援朝战役中首个歼灭战。随后,志愿军采取“敌进我亦进”的运动战策略,在不到8个月的时间内歼敌二十余万,把敌人从鸭绿江沿线一路驱逐到汉江以南,“三八线”之外。
1951年6月后,志愿军开启了“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阵地战,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在战区构筑起纵深防御阵地,在极恶劣的条件下,使用“零敲牛皮糖”的战术,随机应变开展了一系列歼灭战,包括粉碎“绞杀战”、抵御“细菌战”、血战上甘岭等经典战役,创造了威武雄壮的战争伟业。
上甘岭之役尤为惨烈。
在这片不过3.7平方公里的狭小区域,发生了援朝战争中规模最大的阵地防御战。凭着一腔热血,中国人民志愿军用坑道、火炮、手榴弹与武装到牙齿的敌人鏖战43昼夜,以极其惨烈的代价生生顶住了敌人的炮火倾袭。
超过5000枚炸弹、近200万发炮弹倾泻于上甘岭上空,飞弹如雨,蔽日遮天。侵略者丧心病狂地挥霍着他们的重火力优势,张牙舞爪,气焰嚣张,试图以人类战争史上的火力密度巅峰打散反抗者的脊梁。
面对枪林弹雨,志愿军将士们顶着狂轰滥炸坚守在被不断摧毁的坑道中,守护着“事关全局,寸土必争”的承诺。
白日里,侵略者们凭借炮火优势攻入表面阵地;夜幕中,我们的志愿军将士们凭着地形优势与满腔斗志拼死反击,将失地夺回。如此持续反复数十日,阵地在血与火的交织中易手56次。近两米的土地被炮火削去,留下无尽的炮弹渣滓与尸骨残骸。
“人在阵地在!”这是志愿军将士们用生命作出的庄严承诺;
“用胜利回答祖国人民!”这是志愿军将士们浴血奋战的坚毅信念;
“轻伤不下火线!死了也不下!”这是志愿军将士们保家卫国的无畏决心;
“老子和你们一起死!”这是手持爆破筒扑向敌营的英雄的慷慨怒吼;
“同志们快上!”这是以血肉之躯堵住敌人枪眼的壮士的激昂战歌;
“中国人是服用了什么药物的?为什么都不怕死?!”这是魂飞魄散的敌军将领的困惑与哀嚎;
“这一战打出了国威军威!”这是无数英雄将士用生命写就的历史威名!
正面战场之外,补给线上同样尸横遍野。在侵略者炮火的肆虐下,输送物资的队伍十不存一,一路上散落着物资残骸,一袋袋破碎的干粮,一筐筐滚落萝卜苹果,一个个千疮百孔的水囊,与弹药残片混在一起,将一具具不肯瞑目的将士尸首衬得愈发悲壮凄凉。
补给的困难使得阵地上时常面临食水断绝的威胁。许多战士在坑道中躲过了轰炸,却因水断粮绝在饥渴中死去。为此,后方诸多将士舍生忘死,顶着炮火奔赴阵地,用鲜血奏响保家卫国的壮烈战歌。
前赴后继的支援毁灭了敌人围困上甘岭的企图。他们永远不会明白,战争从不只是装备与火力的比拼,更是意志与灵魂的较量。
这一战,随15军出川的四川籍军士再一次以无边鲜血无尽牺牲成就了“无川不成军”的历史赞誉。
以黄继光、邱少云等14名四川籍战斗英雄为代表,扛着家乡父老赠与的死字旗,抱起炸药包、手握爆破筒冲入敌群,用生命谱写了一次又一次的战场奇迹。
然而,由于战时条件简陋,运力不足,除少数著名战斗英雄得以回国安葬外,19万7千余志愿军烈士大多就近在作战地区附近入土为安,唯有一缕英魂得归故里家乡。
英灵
1958年秋,中南海怀仁堂中,凯旋的志愿军选派代表前来面见毛主席,带着胜利之师的骄傲,保家卫国的欢欣,也带着几分萧瑟,几分悲壮。
毛主席看着历尽沧桑而挺拔依旧的军士们,满怀关切,问向志愿军司令:“都回来了吗?”
司令员杨勇抬手敬礼,语声坚毅:“除了牺牲的烈士,人民志愿军全部回到祖国。”
一句话,屋内的所有人员都不由得红了眼眶。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是所有人心中最深的悲痛。
为了纪念牺牲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烈士们,1954年,在将侵略者们赶出朝鲜境内后,留下来帮助朝鲜人民建设生产、抚平战争伤痛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们决定在生产建设之余,就地为牺牲的同袍们修建起烈士陵园,聊寄哀思。
志愿军为此成立了烈士陵园修建委员会,由我国政府拨给专款,投入人力物力,以最快速度在朝鲜建起了八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分别位于云山、价川、长津湖、开城、上甘岭、新安州、金城以及桧仓,都是死伤最为惨重的战役之所在。
制棺、制碑、查对姓名……每一名志愿军将士都怀着极其虔诚的心情,强忍着泪水,竭尽全力为牺牲的战友留下最后的痕迹。他们一点点收敛起战友的尸骨,仔细搜寻着每一名战友的遗物残骸,只望为他们的亲人多留下一点纪念。
在重大战役发生的地方,志愿军将士们合力建立起了烈士纪念亭与烈士纪念塔,在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捍卫的大地上镌刻下英灵们的丰功伟绩与刚烈精神。
朝鲜人民同样感念志愿军的无私奉献和英勇牺牲,自发在朝鲜境内为志愿军烈士寻找墓地安置。在志愿军开始开展烈士陵园的建设后,纷纷将这些烈士墓地交给我国接管。
仅在金城地区,志愿军便在半年内接收了烈士陵园墓地1275处,烈士21584名,并重新修整373处陵园墓地,安置留在朝鲜的烈士们入土安眠。
因许多地方的战争过于惨烈,牺牲英烈的血肉交融,残肢遍野,没有办法区分辨别。志愿军将士们悲痛之余,不得已只能将这些无法辨识身份的烈士遗躯集中,以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身份集体安葬于合葬墓中。
这一处处陵园墓地中,安眠的是可歌可泣的英雄先烈,慰藉的是被英雄保护着的中朝人民,纪念的是为家国安泰可以无畏死生的中华英灵。
然而,仍有大批将士战死在“三八线”之外的敌占区,遗体只能被就地掩埋。
归来
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在侵略者的不甘而又无可奈何中得以签署,其中特别规定了我军烈士遗骸的归还。战后的一段时间里,韩国集中送还了志愿军遗体一万有余,分别葬进了几个烈士陵园中。
1981至1997年间,韩国陆续通过朝鲜向我国归还了43位志愿军烈士的遗体。然而,在此之后由于种种原因,志愿军烈士遗体的移交一度中断。
2013年,中韩双方终于再一次就志愿军烈士在韩遗体的归还一事达成了共识。2014年,韩国送还了第一批烈士遗骨,共计437具。
那是一个初春的清晨,搭载着烈士灵柩的专机缓缓飞入我国领空。一架中方战斗机忙在空中相迎,伴在各位英雄先烈的专机左右,一路护航。
正午时分,沈阳桃仙国际机场,一排排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士庄严肃立,抬首凝望上空专机驶来的方向,凝望着先烈们乘坐的专机一点点在眼帘中放大,又逐渐被泪水模糊。
这是一场隆重的迎接仪式,在时隔十六载后再一次迎回了烈士英灵。
随后的六年中,我国军民同韩国一起开展了五次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骨交接工作,陆续从韩国接回了162位志愿军烈士回国安眠。
2020年9月27日,在中韩两国军民的密切配合下,又一架搭载着中国志愿军烈士遗骨及相关遗物的中国专机降落在沈阳桃仙机场,第七批回国的117位志愿军烈士得以落叶归根。
“忠魂不泯,英灵犹在!”
“欢迎志愿军英烈回家!”
“向英雄致敬!”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沈阳桃仙机场上空,飘荡着饱含热泪的呼唤,飘荡着全国人民的炽热心声。
艳阳当空,照耀着棺椁上覆盖着的五星红旗,闪耀着一颗颗赤子丹心染就的鲜红。
受邀参加仪式的烈士遗属、志愿者老兵们也被这一抹抹鲜红染红了眼眶,千言万语无从诉说,不觉泪下千行。
在当代人民解放军将士的护送下,117位志愿军先烈的灵柩在人们的注目礼中缓缓驶向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与此前回国的599位战友一同相伴安眠。
陵园中,还供奉着黄继光、杨根思、邱少云、杨育才、胡修道、孙占元、杨连弟等英雄先烈。不知见同袍归来,将有多少别绪离情可诉,多少慷慨之情堪谈,多少惺惺之意相敬相惜。
想乃英雄所愿,惟河清海晏,国泰民安。
在一代代英雄的拼搏下,战争的硝烟和枪炮声渐渐消逝于中华大地,先烈们用鲜血与生命拼来的胜利与和平,国格与国威,已经持续了近七十个春秋。
在这片没有硝烟的土地上,中华儿女仍从未忘记历史的惨痛,更不会忘记先烈英雄的牺牲。往岁峥嵘,无数英雄先烈为中华民族拼出了一条生路;前路漫漫,当代中华儿女自当负重行远,勇毅向前。
先烈回眸可笑慰,擎旗自有后来人!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
五险一金知多少
2015潮流男头帅气的 你有多少赞美就会有多少诋毁
拍多少送多少影楼婚纱照艺术字设计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