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 自然教育到底是个啥?

发布于 2021-09-07 12:53


我是蜗牛。2021年8约月27到29日,我在北京盖娅自然学校接受了自然教育基础培训。





我为什么来参加这个培训?



在参加这场培训之前,我已经在营地教育行业工作了7年,接触自然教育也有三年之久,这也恰好是我服务于上一家公司的年头。
那时,我们的课程多以自然教育为底色,这也是我对自然教育的理解和实践的来源,曾经共事的伙伴便是我的“老师”了。一位曾经共事的前辈在一次自我介绍时说他是“大自然的助教”,我顽皮地紧跟一句说“我是助教的助教”。这话在于当时,更多是个玩笑。这并非谦虚,因为对自然教育的认知大多是在这三年工作中边实践、边学习的,这就造成了我对自然教育的了解更多是“知其然”的情况,而“知其所以然”便成了我这次报名参加这次培训的首要目的。





这次培训我收获了什么?



带着如此明确的目标而来,学习过程也就变得简单、直接、不复杂,所以收获颇丰。简单整理后,大概用下面三个不等式可以总结一二。

一、自然教育≠在自然里做游戏
我曾遇到家长,参加一次自然教育的活动后,对自然教育的认识大概会是——“好像就是老师带着孩子们在自然里玩游戏,其他......也没有什么。”
我也曾经遇到一些机构和老师,确确实实带着孩子们在大自然里做游戏,然后告诉家长们,这就是自然教育。


“施教者”和“受教者”都是如此懵懵懂懂,那也不难怪之前大家会有“自然教育=在自然里做游戏”的误解。
真正的自然教育,会带家庭与孩子进入自然环境,会做自然游戏,但重点是:游戏不是目的,而是一种途径,任何的游戏设置都服务于一件事,那便是:目标!
我们笑称自然教育有6字真言——目标!目标!目标!
我们以自然为师,用体验式学习的方式,让家长和孩子与自然建立链接,从而达到当前活动或者当日、当期的教学目标——这是自然教育。所谓“老师”更多是引导者的角色,让孩子们主动去发现奥秘、解决问题,让教育自然而然地发生。


二、自然教育≠在自然里讲自然知识
我记得有一晚我们同期学员和老师进行了一次茶话会,一位从业的老师也是我们同期的学员,提出一个问题:“咱们毕竟不是灵修班,也不能光让孩子们在这里净化心灵,总得有点成果回去,学点儿知识啊什么的。”
我当时在心里默想:“这大概也不是她提出的问题,而是被市场上的‘需求’与声音干扰得够呛,借此机会说出自己的一些困扰,希望得到更多的答案吧。”因为我曾经也有过类似的经历。
记得,有一年我们做一个日本北海道的课程,7天的行程,全程就在北海道一个很小的范围内活动,而且有很多时候都在爬山,但那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自然教育课,为此还特意邀请了一位日本当地自然导师全程为我们带队。
当时课程推出,市场的反应很不好,有一些家长朋友戏称我们这个为“暴走团”。问到我们课程内容有什么的时候,我们回答说:“每个地点都有自然教育、自然活动内容,每天主题也不一样。”可这并不是一个能让家长们一下子就理解的答案。
最后,为了适应市场,给对自然教育较为陌生的客户一个他们好理解的答案,我们不但请日本自然导师亲自录了一个视频讲述什么是自然教育,还将每天的课程按照知识点进行了梳理,仿佛这样才让受众有了一个较好理解的入口。
虽这样做了,但是我知道这个其实是我对自然教育“偷懒”的解释办法,也是为了迎合市场而做的“手脚”。


我们常常被认为,做自然教育就是要带孩子们走进自然去讲课,讲这是一棵什么树,那是一株什么草;它几时开花,几时结果;属什么科,是什么目;是药材,还是食材?......但其实,把自然界万物的名字、特点像名片一样告诉孩子们,这件事有一个单独的名字,叫作博物学。当然,我们做自然教育可以开设博物课,可是如果把自然教育就仅仅理解为博物课,那确实是把自然教育的内涵与范围变窄了。


在自然教育的课堂里,让孩子去发现、去观察、去体验、去思考比告诉ta一个事物的名字更重要!


三、自然教育≠环境保育教育
参观沃思花园末了,蚊子子老师让我们每人分享一句当日的感悟,今天想起自己当时的感受仍记忆犹新。


那天我们在一片不大的“农家院”里参观,前前后后也不过走了几百步。开始我并没有刻意思考,就只是顺着蚊子子老师的引导看着、听着,在本子上写写画画,做做笔记。可有一瞬间我低头看本子上的笔记,耳朵听着蚊子子老师讲的话,突然就意识到他们这个看似简单的,提倡绿色、环保的“农家院”背后隐藏的是纷繁庞杂的知识体系。
他们建立水窖,要懂得计算储水、用水量;
他们设立一套完整的节水系统,需要了解污水处理与水的循环使用原理;

他们种植香料,要知道这些植物的阳光与水分喜好、生长周期,同时还要滋养这个小生态下的蜂与蝇;
他们竟然还在小院子里开辟了一块“湿地”,其实这湿地不该打引号,因为它符合湿地的一切特征,只是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大而已;
他们在这里使用干湿分离旱厕,把大便与本色再生厕纸一起发酵变成肥料滋养果园;
他们在房檐下种了大片的红料,这是对本土植物的巧妙运用;
还有雨水收集系统,让总是遇到干旱挑战的小院里的瓜果蔬菜猫狗羔羊能够有足够的水以备不时之需。
——这是一个天然的、跨学科、综合思维与能力的大课堂,如果你愿意静下心来,它足够供给我们多方面学习的营养。


自然教育从来都不只是教会孩子们不乱丢垃圾,不破坏花草,节约用水,而是让孩子们找到与自然相处的和谐之道,重建人与自己、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


还记得在开头时写过的那个玩笑——在没有参加培训前我曾经笑称自己是“助教的助教”,可学习结束之后,带着心中的答案,我想对我曾经的伙伴们说:
今天起,我和你们一样,都师以自然,成了大自然的助教


让我们一起找到做自己、做父母、做儿女的快乐!
分享收藏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