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家长的困惑,你是不是也有同感?

发布于 2021-09-07 13:42

专业心理服务平台

咨询热线:400-024-0995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青春期通常被认为是一个“风暴和压力”的时期,随着孩子逐步进入青春期,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张。大多父母反映,自己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少,交谈时要么没有共同话题,要么说几句就被嫌唠唠叨叨,乱发脾气。而孩子们的想法则是,在自己想要和父母沟通的时候,他们只顾自己唠叨、还老是打断自己说话、总是想说服我。

所以问题到底是出在哪里呢?是孩子太不懂事、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还是父母的教育方式存在偏差?


1
孩子不愿沟通的原因

没耐心倾听孩子的真实想法

很多父母都对孩子缺乏耐心, 常常因为工作等原因忽视孩子,或者觉得孩子的想法自己都知道,不用更多交流,又或是觉得孩子的问题太无聊幼稚而敷衍地回答。很多来咨询的孩子都表示,爸爸妈妈对TA的想法和意见熟视无睹,感觉像是听不懂TA说话一样。而且在很多关于自己的事情上,喜欢专横独断,总觉得TA还小,不征求自己的意见。                                                    


脱口而出的指责

很多家长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总是喜欢“正话反说”,有时候明明很开心孩子取得的成绩,但脱口而出的就是“作文分有点低啊”、”怎么才考了第二名”等诸如此类的话,这会让孩子觉得很委屈,达不到父母的要求。


不理解 不尊重孩子的要求

比较典型的就是,父母好像只关心自己的工作,觉得孩子们要求的事情不值一提,也不关心孩子想些什么,只有在谈起学习的话题时,才会没完没了的问。

当孩子不愿再和父母沟通,一定是从很小的时候开始,TA就意识到“我说的话不重要”。失望多了,孩子自然不愿再开口了。亲子沟通,首先是互相了解和信任的过程,如果家长不懂得平等和尊重,而只是一味地强制,那么和孩子的关系会越来越远。


2
缓解亲子关系的小技巧

别把质问当聊天 学会尊重孩子

我们可以回想一下,在与孩子交流的时候,是不是经常会以质问的形式来跟孩子讲话,当我们说出这样的话后,如果细心观察我们就会发现,本来孩子是想和你分享沟通,和父母聊聊天,但当你质问的语气出来,孩子的情绪会一落千丈,但我们想起来和孩子说说心里话的时候,孩子也会下意识地把我们拒之门外。

所以,别把质问当聊天,学会尊重孩子。多和孩子进行朋友式的交流,放平态度,一句简单的回应,一个微笑,都会给孩子不一样的感觉。


抛弃所谓的打击教育

著名心理学家费尔贝恩说过:儿童受到父母不好的对待时,为了维持“父母是好的”这种意象,倾向认为自己不好。孩子们心里会这么想,肯定是我不够好,爸爸妈妈才会这么说我。

真正的挫折教育,不是要家长制作困难,不是一味地打击孩子,而是能够和孩子一起面对挫折,教会孩子不惧挫折,在必要的时候学会求助。


别再坚持有条件的爱

很多父母会给孩子这样的感觉,“只有我考得好”、“只有我足够听话乖巧”,爸爸妈妈才会爱我。父母对孩子有所期待很正常,但如果只有达到期待值才可以得到父母的爱,那么对孩子造成的情感伤害要比我们想象中严重的多。

父母脑海中始终要有“无条件养育”的意识,并在和孩子的交流中让孩子能够感受到,你的宽容大度和爱;在孩子遇到问题时,父母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孩子是如何看待事情、思考事情的,这样能够让孩子有被倾听、被关心的感觉。

总之,沟通的精髓是用“心”去和孩子沟通,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和感情。只有我们家长敞开心扉、尊重孩子,孩子才会打开TA们的心,接受我们。

中国科协

青少年应急心理健康科普平台

在线专家课程 在线心理测评

心理咨询治疗 心理知识科普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