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在吗?”

发布于 2021-09-07 18:31

“老师,在吗?这是明明妈的常用开场白。

3年来,慧慧和明明妈早已熟稔。慧慧知道,当这个四字问句出现时,那是明明妈又遇到问题了。

 

慧慧是火花思维的老师,但她并不给孩子上课。她日常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跟家长沟通。

 

按照惯常叫法,慧慧所在的岗位被称为“辅导老师”。

慧慧和家长们沟通的内容很多,比如如何让孩子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3年前,明明还是一个相当害羞的小男孩。上课回答问题,他必须先看一眼妈妈,确保妈妈在身边才能安心。不过即便如此,他也往往仍旧支支吾吾,不愿回答。真急了,他就大叫。

明明妈很着急,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

慧慧观察了明明在课堂上的很多表现,发现他其实是一个非常渴望被肯定的孩子。慧慧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让明明建立起信心。

 

于是,她建议授课老师在课堂上多多鼓励明明,也建议明明妈要有更多耐心,学会细致观察孩子对事情的看法,主动去和孩子交流,不要打击孩子的积极性,要肯定孩子的可能性。

 

而以往,明明妈总是会在无意识中否定孩子。

 

 

一次,明明妈告诉慧慧,明明好像对魔方很感兴趣。巧了,慧慧从高中开始就是个资深魔方爱好者,她想着通过魔方或许能够让明明更有自信。

 

之后,慧慧每周会和孩子视频两次,教他玩魔方,也跟他聊三小只。平时在家,妈妈也会积极鼓励明明。一晃之间,他们已经坚持了两年。


明明的改变,肉眼可见。现在明明的魔方水平早已超过慧慧,甚至还参加了魔方比赛。他的性格也越来越主动,脸上常挂笑容。
 
慧慧很骄傲,“能帮到一个孩子、一个家庭,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事情”。
 
在火花,像慧慧这样的辅导老师,还有很多。
因为主要是跟家长沟通,孩子们对于他们,并非总是像明明对慧慧那样熟悉。但反过来,辅导老师们对自己要负责的每一个孩子,却都如数家珍。
 
辅导老师们开玩笑地说,自己就像是授课老师的“影子”,家长的“树洞“。家长们碰到任何问题,第一反应可能都是找他们。
当然了,辅导老师们也并不总是被动等待。

佳佳遇到过一个孩子,只要妈妈在身边,他就会坐立不安,没法上课。
 
经过和妈妈的主动沟通,佳佳找到了原因。
 
妈妈是一个脾气略显急躁的人,喜欢把自己的孩子跟其他孩子对比。时间一长,孩子难免会沮丧、自我怀疑,进而沉默寡言。
 
妈妈还是一个心直口快的人,很多时候,她都意识不到自己的言行对孩子造成的负面影响。
 
那段时间,佳佳跟妈妈有过多次通话,每次都在30分钟以上。
 
 
 
在最近一次的通话中,妈妈告诉佳佳,孩子现在外向、勇敢多了,不仅愿意主动跟她表达自己的需求,还经常跑去邻居家串门聊天。
 
“尽管和家长的沟通是琐碎和繁杂的,但每次看到通过自己的努力,一些事情在变得更好,我就有极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佳佳说。
 
希望火花在陪伴孩子们快乐成长的同时,也能给更多的家长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大家一起加油吧!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