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管理机制更能驱动员工提高工作效率?
发布于 2021-09-07 18:25
有一段时间,华为伙食补贴直接打到工资里,海外员工舍不得吃,都想多攒点钱回来买房子,结果很多员工的身体出现了问题。
发现这种情况后,任正非责令人力资源部门修改了相关政策,无论员工吃多少,公司补一半,吃得多就补得多,吃得少就补得少。
结果大家都挑好的吃,员工吃饱了饭干活就更有劲了。后来一算,公司的伙食补贴反而减少了。
“利益、人性、效率”是华为所有管理的魂。
在理解了利益、人性和效率后,管理者制定合理的机制才能打动人心,才能实现企业和员工双赢。
企业的职责不是追求公平
而是追求效率
企业的职责不是追求公平,而是追求效率,过度追求公平是容易出问题的。
大家知道,华为的福利一般,坐班车、吃食堂都是员工自己付费,因为华为认为福利与价值创造没有必然的关系,创造才有回报,这就是华为的管理逻辑。
华为的手机业务初期做得并不好,但公司没有动员内部员工购买华为手机,因为这样手机事业部的日子就会好过,改进就慢了。这种市场机制,才会倒逼企业的每个环节都进行改进。
真正有效的激励
都深刻理解人性
20世纪90年代,华为员工的工资也就是几千元一个月。任正非问大家准备买什么车,有人说买捷达,有人说买宝马,任正非就说买宝马的这个年轻人有出息,可以做干部,因为他的利益格局大。
舍得花钱,说明他对自己的未来是有期许的。不舍得花钱的人,他未来的格局就小,让他来带队伍,很容易“小富即安”,不可能创造大的价值。
于是很多人就开始想象自己人生中的“宝马”,干活更有劲了,这是人性使然。
在华为看来,好的管理制度一定是能让绝大多数人获得利益的制度。在这个大家集体获得利益的规则之下建立的制度才是有效的,才能真正激发组织活力。
打通利益链条
首要目标永远是价值创造
企业经营的机制就是利益的机制。在华为,价值创造、价值评价、价值分配就是利益机制。
这三个价值内容到底哪个最重要呢?华为的答案是:首要目标永远要对准价值创造。
一些中小企业,有10%~20%的增长就很满意了。但这样的增长方式是没有未来的,因为财富贬值的速度太快了。在价值创造中,常见的误区是根据内部的资源能力和条件制定目标,而不是根据外部的市场和机会制定目标。
华为曾制定了一个目标:2020年做到1300亿美元。其实这个目标多多少少是拍脑袋拍出来的,体现的是企业家的追求,当然前提是市场有这么大容量。
在华为,目标是自己定的,叫做目标解码,不叫目标分解。解码是由下到上,这样总体目标就是大家目标的总和。
所有企业能力都是逼出来的,要用高目标倒逼企业内部的能力,这样的企业管理才有效。
蛋糕做大了,价值就创造出来了。
前段时间新闻里曝出某个城市下倾盆大雨的时候,洒水车还在给花草树木浇水。为什么会这样呢?
背后的逻辑可能是:洒水工人的考核指标是洒水次数、出勤次数,本质上就是只考核过程。这样的话,无论下雨刮风,洒水工人只要出勤就能拿到奖金。
正确的方式是考核结果,即花草树木存活了就可以了。
结果是用来考核的,过程是用来纠偏的,结果反映了价值创造,过程是价值消耗。只考核过程不考核结果,就是鼓励员工多花钱。
很多企业里的指标大多考核的是价值消耗,比如“培养了多少人”“举办了多少场培训”。华为考核“挣钱”,不考核“花钱”,因为挣了钱后才有钱分,花钱是为了挣更多的钱。
企业考核完成率也是错误的,比如一个人创造了1000万元的利润,完成率100%,另一个人创造了2000万元的利润,完成率50%,因此就说前一个人的贡献大。
其实创造了2000万元利润的那个人的贡献更大,虽然目标完成率只有50%,也许这是因为他年初目标定得太高了。
所以,企业在考核时应该注意尽量考核绝对值,少考虑相对值,回归到正确的价值评价上。
价值评价的起点是部门的价值定位,就是部门成立的初衷,即它在价值链里面对什么负责。找到了部门的价值定位,考核就简单了,这就是以终为始的思维方式。举例来说:
市场部对总体销售结果负责,必须源源不断地给公司创造收入。
研发部门要源源不断地给前线提供新产品,所以考核的就是新产品的收入。
售后服务部门的定位是保证前线及时到货,所以用到货率来考核,奖金主要来自成本的下降。
职能部门的定位是给公司打造一个好的平台,让业务能力能够提升。
形象地说,价值分配就是“油门”,一脚油门踩下去,推背感出来了,这个价值分配就对了。如果油门踩下去车没有加速,就说明价值分配出问题了。
在华为,价值分配导向冲锋,导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不围绕“冲锋导向”的价值分配,一定是错误的。
企业家要尊重这些不确定性,不能无视偶然性。
常见的价值分配错误有以下三种:
第一种是按工龄分配,工龄越长的人享受的待遇越好
第二种是按学历、认知水平分配
第三种是工资普调
END
(快速、高效的帮助企业
打造超强战斗力团队)
本号致力于“好文”推送,并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所发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留言联系。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