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有开学焦虑症吗?

发布于 2021-09-07 20:20

当晚风变得微凉,暑假也步入了尾声。

看着日期向着开学时间不断逼近,心里总是泛起阵阵焦虑感。不自觉地计算着离开学还有多久,恨不得精确到分钟。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也罹患上了“开学焦虑症”。

1

1

1

不论假期长短,我好像从回家的那一刻起,就开始焦虑了。

家里熟悉的饭菜香味,似乎又大了一圈的两只猫,温暖的灯光与父母的笑脸,我在享受着这一切的同时,心里却又泛起隐隐的不安。

在学校独自生活了几个月,临近期末时,每一天都无比盼望着回家,希望假期能治愈长久以来的疲惫与压力。

然而当我踏进家门的那一刻,心里却好像安装进了一个倒计时。

数字每分每秒地流逝着,时刻提醒着我,还有多久就又要离开温暖的家,独自去往学校了。

明明假期还剩有大把的时光,却忍不住地把目光放到过于遥远的地方,硬是塞给自己满满的、不属于当下的忧心忡忡。

1

2

1

大一寒假回家,家里的猫以为我是陌生人,害怕地钻进了床底。

我一瞬间怔住了,又看了看一旁为我收拾行李的父母,两个人好像没有什么变化,眼角却又似乎多了几道难以察觉的细纹。

这是我第一次真实地被焦虑感袭中。

高中时走读,不管下晚自习时有多晚,总归是每天都能回到家,能在属于自己的小天地里安然入睡。

这栋从小学时就住进来的房子,十几年来从未和它长时间地分离过,自然不会有任何不安感。

不仅如此,那时的我以及身边的朋友们,还想飞离到离家更远的地方。

高考前达成共识,一起填省外大城市的学校。并非讨厌家乡,只是越遥远的地方越神秘,而这种神秘无疑深深吸引了年轻的我们。

最后出于种种原因,我还是留在了省内上大学。进了大学后才发现,和家的距离,真的比想象中更遥远。

当我一次一次坐上离家的高铁,看着窗外的风景飞速掠过,才恍然想起,待在家的时间不过占到一年的四分之一。

这样悬殊的比例让我害怕,

害怕错过父母变老的过程,无法好好陪伴他们;

害怕记忆中的小房间逐渐变得陌生,失去原本的样子;更害怕接下来未知的经历,一个人的风雨兼程。

我低估了两座城市间的几百千米,更高估了自己远离港湾,独自面对生活的勇气。

正因如此,每次面对开学才会止不住地焦虑。并非恐惧上学本身,而是对我而言,每一场假期都无比珍贵。

1

3

1

不知道是不是大数据从中作祟,各种社交软件常常给我推送开学焦虑症一类的话题。

抱着寻找同类的心态,我点开一看,发现大家的理由都大同小异:舍不得父母,在学校里没有知心朋友,上学压力太大……

也看到有人苦恼,身为大学生甚至研究生,居然还如此恋家,无法淡定自若地迎接一个人在外的生活,却又无法改变这种心理。

看到这里我才知道,原来不止我一个人会这样。

身为大学生,常常处于一种“半独立”的状态,常常产生这样矛盾的心理。

感情上不愿离家的同时,又被理智束缚着,告诉自己你已不再是小孩子,是时候离开家庭的怀抱,独自去闯出一片天地了。

我也曾努力尝试去改变这种心态,但后来却发现,我做不到,至少现在的我还无法摆脱它。

像以前一样,我依然会在开学前焦虑,依然恋家。

但我好像逐渐接受了自己有这样的心态。这份看似无足轻重的焦虑,对我而言,是生活的必需品也说不定。

它只是我合理的感情诉求,是再正常不过的依恋心理,或许也是我实现彻底独立前的必经之路。

既然这样,临走时带一样给自己的纪念品,多在家附近的小广场逛一逛,多拍几张家乡晚霞的照片,离家远去的一瞬间翻出来看,好像就能冲淡这强烈的孤独感。

至少,能让我前行的步履更坚定几分。

 

1

4

1

甚至有时我会想,开学焦虑这件事,不该用这个名字来称呼。

其实是一条与家链接情感的纽带,是我们每个人有血有肉的见证,它不该与焦虑挂钩,而是值得一个更好的定义。

就像被开学焦虑所困扰的我们,实则都是默默苦恼着,却又无比坚定的人啊。

人对家庭似乎都有本能的依恋感,离家意味着与所爱的人分别,独自承担未知的风险。

正因心里有所牵绊,才无法那么潇洒地说走就走,头也不回。

但即使有千种难以言说的理由,我们最终会在依依惜别后拖起行李箱,相逢在同一个站台上,吹着同一列高铁进站的风,一前一后跨进车厢。

“又要回去上学了,好烦啊。”

“就是啊,真讨厌。”

我们会边互相抱怨着,边走进学校的大门,在心里悄悄给自己又打了一遍气,给予自己充足的勇敢,去毅然翻开新的一页。

不再刻意克服这种焦虑,而是接纳它,将它化作自己的一部分。

或许在未来,某个假期的最后一天,我会发现,无论焦虑与否,自己都能坦然地面对。

在这之前,或许每一次的开学焦虑,都是一场馈赠吧。

作者 | 多瑙

图源 | 网络

编辑 | 鸭鸭

往期 · 文章

“我治好了她的公主病”

“我不读书了,我想当明星”

“原来女孩子长大真的没有家”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