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我们生老病死的到底是什么?
发布于 2021-09-07 20:14
你觉得自己又有多独特呢?
相信不少人都觉得自己是独一无二的
但是我要告诉你的是:
你的基因和香蕉还挺像:
相似度大于60%
和老鼠更没差多少了:
相似度90%
和黑猩猩简直是一个模子的:
相似度96%
人与人相似度高达99.9%
没错,就是这不足0.1%的基因差别,造就了人与人之间看似100%的差别,形形色色高矮胖瘦各种肤色百变性格等等。
看来基因真的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牵一发动全身,稍微变一点点,你就变了一个人,甚至一个物种!
那我们再进一步聊聊,基因与我们生活质量更息息相关的吧,那就是他与“疾病”的联系。
“除了外伤,一切疾病都与基因有关”
---诺贝尔生理学奖获得者利根进川博士
这话说的虽然很激进,但是还是很有道理的。
相信所有人都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
“我是怎么病的?”
究竟疾病是怎么来到我们身边的呢?
现代医学认为,疾病是由于先天的基因和后天的外来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几乎所有疾病的发生都与「基因」有关。
正常情况下基因通过编码合成蛋白质参与人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某些情况下基因发生了突变,进而导致了人体机能的紊乱。如果和外界因素叠加,就会发生疾病。
比如我们熟悉的多种肿瘤,就是因为“双打击理论”:通常自身携带一个家族遗传的致病基因,加上外界不良因素的刺激导致的第二个致病基因突变,最终引发了疾病的发生。再比如我们熟悉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都与某些基因的突变有着密切的关系。
很显然,基因虽然看不见,但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而随着近几年医学检测水平的不断进步,「基因」、「基因检测」成为了我们耳边最高频的词汇。
可究竟什么是基因?什么是基因检测?
基因检测与常规检测又有什么区别?
今天我们就来一次性解答所有你对「基因」的疑惑!
基因是具有特定功能的DNA片断,基因可以表达出不同样子的蛋白质。如果说人体是一个完整的乐高模型,那么蛋白质就是基础的积木零件,而正是基因决定了积木的形状以及功能。
换句话说,我们的生老病死、健康长寿、靓丽、外貌性格、习惯爱好等,全都是基因差异化表达的结果。
基因检测是通过从检测者体液或者组织细胞中提取DNA样本,通过基因测序或其他方式,对被检测者细胞中的DNA分子的基因信息进行检测,充分了解你的“出厂设置”。
不仅能辅助诊断现在身体是否有发生疾病,甚至可以预测身体患病情况,可以有针对性的改善优化生活习惯,预防重大疾病的发生。
正如我们之前提到的,基因和疾病密切相关。引发疾病的根本原因有三种:
(1) 遗传的基因缺陷;
(2) 基因的后天突变;
(3) 基因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所以,从理论上讲,除外伤外,几乎所有的疾病都可以通过基因检测测出风险,随着科技的进步,这种风险的预估会越来越精准。使得进行基因检测即可针对性的避开不良因素,做到真正的预防疾病。
基因检测的意义:
1.1 辅助诊断:
我们经常看到新闻,讲到一位妈妈带着一个罹患疑难杂症的孩子,走访了大江南北几十家医院,历时几十年都未能确诊。这正是因为疾病的复杂性和异质性,即使患者表型很相似,但也可能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病,导致误诊漏诊,小孩子进行了治疗后却毫无好转。
基因检测可以协助临床医生进行精准的诊断,从基因层面进行疾病的确诊。避免患者因贻误治疗时间而造成的不可逆的伤害。
1.2 精准医疗:
大家可能不知道,《我不是药神》就是精准医疗的应用,剧中的格列宁就是人类第一个用于抗癌的分子靶向药。电影主人公的原型陆勇患有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在等待骨髓移植过程中,主要靠靶向药物“格列卫”维持治疗。
靶向药到底是什么呢?为什么对疾病有效?顾名思义,靶向药是指针对特定靶点如同开枪射靶直指目标的药物。具体来说,在细胞分子水平上,针对已经明确的致癌位点(该位点可以是肿瘤细胞内部的一个蛋白分子,也可以是一个基因片段)设计相应的治疗药物,药物进入体内会特异地选择致癌位点来相结合发生作用,使肿瘤细胞特异性死亡,而不会波及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细胞,所以分子靶向治疗又被称为“生物导弹”。肿瘤分子靶向治疗具有特异性抗肿瘤作用,并且毒性明显减少,因此药物副作用较小,已经越来越被患者接受并用于各种肿瘤的临床治疗。
1.3 预测医学:
有些基因如果发生突变,会导致患某种疾病的风险大大提升,通过对这些基因的检测,可以在健康和亚健康时期改善环境和生活习惯,降低患病的风险,做好健康管理。
著名的国际影星安吉丽娜朱莉,就曾通过基因检测查出了自身是BRCA1基因的携带者,这让她患乳腺癌的几率高达87%,患卵巢癌的几率高达50%。
在基因检测的帮助与医生的指导下,主力选择进行切除乳腺的手术,这不仅让自己的乳腺癌患病风险从87%降到了5%,也让全世界看到了基因检测的重要性!
安吉丽娜朱莉说:“这个决定不仅不会让我觉得失去了女人味,反而让我觉得自己更强大了”,她选择把这个消息公诸于世,也是希望更多人能从基因检测中获益。
1.4 出生缺陷防控:
除了个人层面的健康管理,在遗传层面,基因检测也发挥着不可磨灭的功劳,一些遗传病,在产前没有明显的B超异常,常规的筛查可能会漏检,带来巨大的家庭负担。通过基因检测,在产前得知胎儿的健康状况,对重大的出生缺陷进行提早阻断。甚至在孕前可以帮助备孕夫妇预测患儿风险,进行更好的生育选择。
1.5 泛娱乐化应用:
如果你好奇自己的祖先是从哪里来的,好奇自己的出厂设置里应该就有怎样的天赋,好奇自己应该多吃那种食物,那么基因检测也可以满足你这些好奇心,让你看到你一个可能意想不到的自己。
临床应用:
通常用于患者、家族性遗传病的高危人群。通常测试样本为检测者的外周血或穿刺获得的组织。主要应用方向可涉及上述提到的辅助诊断,精准医疗,预测医学,出生缺陷防控。
消费级应用:
一般用于正常健康大众,在家自测就能完成。通常测试样本为口腔上皮细胞,也就是收集唾液或者利用口腔拭子擦拭口腔内壁即可。主要应用方向可涉及泛娱乐化的基因信息:祖源,潜能等;也可用于上述的预测医学与遗传病防控,进行疾病的风险管理,饮食的健康管理,生育的遗传管理等等。
通常临床级基因检测听从专业人士指导即可,我们接下来讨论的更多的是普通大众日常可以触达的,适用更多人的消费级基因检测。
消费级基因检测和常规体检可以从用途、方法和时间等几个维度进行区分。
用途
常规体检:
常规医学体检的主要目的是检查此刻的你是否已患病,为临床治疗争取时间。
基因检测:
而基因检测是预测你与生俱来的患病风险,通过专业人士指导,让受检者注意平时的生活饮食习惯,不让致病基因表达(不让疾病发生),可以预防重大疾病。
方法
常规体检:
常规医学体检需要通过血液、尿液等样本来进行检测,工序相对复杂。
基因检测:
大部分消费级基因检测只需要简单的用取样板在口腔中刮一刮即可,工序相对简单。
时间
常规体检:
常规医学体检一般半年或一年检查一次。
基因检测:
基因检测,一生中相同项目只需检测一次,报告可随着科研发现进行数据解读的更新。
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市面上消费级基因检测方法基本就三种:基因芯片,全外显子组测序,全基因组测序。
基因芯片理论上并不是经常说的测序,使用嵌在芯片上的一些DNA探针来“钓鱼”,看你有没有一些目标的基因位点。换句人话来讲,就相当于看你是个乐高人,是一些大块儿大块儿的拼起来的。
全外显子组测序是利用测序的方法,把编码人体蛋白质的那些基因拿出来看看。换句人话来讲,就相当于看你是个比较细致的人了,能看清细节。
全基因组测序则是顾名思义,把你的基因看了个精光,相当于用放大镜自己的看你的每个细节。
那么价格层面,自然是递进状态,所以你选择什么样的方法检测,可以参考如下:
如果是想看一些泛娱乐化的结果,满足好奇心,比如祖源,性格那些,可以用基因芯片的方法,价格也比较便宜。
如果比较重视健康管理,想准确得知疾病风险,遗传风险,饮食建议等等,建议用全外显子测序方法,性价比较高。
如果是科研发烧友,可以尝试全基因组测序,可以发现一些新的位点进行解读。
ARTICLE REVIEW
精 彩 回 顾
干细胞逆转新冠肺炎的肺纤维化!
干细胞治疗脑卒中的新时代!
干细胞破解糖尿病不治之症!
干细胞技术帮助子宫缺损修复!
广东华曜医疗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提供专属贵宾海外医疗服务,服务包含自体干细胞疗程应用与储存.IVF试管婴儿.高阶健康检查及VIP健康管理咨询等,并提供一条龙式海外医疗绿色通道服务。
了解更多
将有专人为您服务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