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运动神经元的表现和诊断方法?
发布于 2021-09-07 20:37
什么是运动神经元的表现和诊断方法?
根据神经损伤最严重部位的临床症状不同,具体分类如下:
1.肌萎缩性侧索硬化(ALS):最常见。发病率为40-50岁,男性多于女性。病因不明,进展缓慢。临床症状多发生在上肢远端,表现为手、臂、肩胛带逐渐向前、上臂、肩胛带发展;同时,下肢运动神经元瘫痪,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学检查阳性。病症一般是由一侧发展到另一边。
基础对称损伤随病进展,可逐渐出现延髓、桥脑路运动核损伤的症状,舌肌萎缩、颤抖、吞咽困难、语言模糊;晚期影响抬头肌力和呼吸肌。临床主要表现为:上、下运动神经元同时受损。
2.进行性延髓麻痹:损伤局限于脊髓前角细胞,不影响上运动神经元。这类可以分为:
成熟型(远端):中年人最常见,从上肢远端开始,自手向近端发展,有明显的肌萎缩和肌无力,腱反射减弱,肌束颤动,可发展成下肢或颈项肌肉,导致呼吸麻痹。几乎没有人能从远端发展到近端。
(2)青少年(近发):多发生在青少年或儿童时期,有家族史,是常染色体隐性或显性遗传。骨盆带及下肢近端肌肉无力,肌肉萎缩,行走时步态不稳,站立时腹部凸起,然后出现肩胛带和上肢肌肉无力、肌肉萎缩、前角刺激(肌束颤动)、仰卧位不易起床。
幼仔型:是发生在母体内或出生后一年内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肢体、躯干肌无力萎缩。因此,母亲体内发病的胎儿是感胎动明显减少或消失,出生后发病的儿童哭声微弱,明显发绀,全身松弛,肌肉无力,肌肉萎缩。它开始于骨盆带和下肢的近端,发展至肩胛带、颈项和肢体远端。由颅神经支配的肌肉也是易受损伤的。但肌束颤动临床少见。智能、感觉、植物神经功能都很完善。
3.进行性肌萎缩:一般是在40岁以后出现的,在病变的早期就会出现延髓损伤的症状,病人会出现舌肌萎缩纤颤、吞咽困难、饮水呛水、语言模糊等症状。术后由于桥脑、皮层的脑干束损伤,可并发皮层脊髓束侧腱反射亢进、病理学反射阳性等。
4.原发性侧索硬化:中年人发病较多,临床表现为运动神经麻痹,肌无力,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检查阳性。正常情况下肌肉萎缩不影响感觉和植物神经功能。可以侵犯脑干皮质延髓束,表现为假延髓瘫痪。
强直性肌无力是进展缓慢的临床表现。患侧索硬化症的肢体远端肌肉无力。进展性假性脊髓麻痹以后颅神经肌无力为主要症状。多年以后,可能会出现肌束和肌肉萎缩。这种病通常会导致病人在数年后完全丧失活动能力。
电话:17319152782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