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世上粥有千百种,却只有这种粥是佛家最推崇的
发布于 2021-09-11 14:47
据说释迦牟尼成佛之前,曾经修苦行多年,饿得骨瘦如柴,决定不再苦行。这时遇见一个牧女,送他乳糜食用。
他吃了乳糜,恢复了体力,便端坐在菩提树下入定,于十二月八日“成道”。
夏历以十二月为“腊月”,所以十二月八日称作“腊八”。中国汉族地区,将这一天作为释迦牟尼的成道日,于是“腊八”成了佛教节日。《百丈清规》说:“腊月八日,恭遇本师释迦牟尼如来大和尚成道之辰,率比丘众,严备香花灯烛茶果珍羞,以申供养。”寺院在这天举行诵经,并效法佛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和果实等造粥供佛,名为“腊八粥”。
早在宋代,每逢十二月初八日,东京开封各大寺院都要送七宝五味粥,即“腊八粥”。梦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十二月初八日,各个寺院送七宝五味粥让门徒斗饮,称之为“腊八粥”,又称“佛粥”。宋代大诗人陆游诗中说:“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也说的是腊八送粥的事。
“腊八粥”不仅为僧侣享用,民间也很盛行。周密《武林旧事》说:“(腊月)八日,则寺院及人家用胡桃、松子、乳蕈、柿、栗之类作粥,谓之‘腊八粥’。”《燕京岁时记·腊八粥》说:“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江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燕都游览志》也说,十二月八日,民间作腊八粥,以米果杂成,多者为胜。
据说腊八粥传自印度。《西域诸国志》说,天竺国十二月十六日为腊,而《唐书·历志》以十二月为腊月,所以八日为腊八。
对于“腊八粥”,李福《腊八粥》诗说得很详尽:
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七宝美调和,五位香糁入。用以供伊蒲,藉之作功德。僧尼多好事,踵事增华饰。此风未汰除,歉岁尚沿袭。今晨或馈遗,啜之不能食。吾家住城南,饥民两寺集。男女叫号喧,老少吞声泣。问尔“泣何为”?答言“我无得”。此景亲见之,令我心凄恻。荒政十有二,蠲赈最下策。悭囊未易破,胥吏弊何极。所以经费艰,安能按户给?吾佛好施舍,君子贵周急。愿言借粟多,苍生免菜色。此志虚莫偿,嗟叹复何益!安得布地金,凭杖大慈力。睠焉对是粥,跂望蒸民粒。
这首《腊八粥》,写得悲凉凄切。诗人看到荒年民不聊生,对饥民寄予深切的同情。虽然当时官方的开元、瑞光两寺设粥厂救济贫民,但杯水车薪,根本无法解决灾区的困境,“腊八粥”未必真能作功德。
随着历史的演进,腊八粥的习俗,已非佛门所有。
作为一种民间风俗,夏历十二月八日吃腊八粥,用以庆祝丰收,一直流传至今。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佛教:很多人烧的是假香,拜的是假佛!烧香礼佛,你要明白这个道理
佛教:人为什么会肥胖?佛经中有详细记载,5种原因不可思议
佛教:常做噩梦、诸事不顺、久病不愈?出现这3种迹象,是佛在提醒你了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