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行业告别高毛利时代,开启第二增长曲线

发布于 2021-09-11 18:17

来源:医械汇
近日,人工骨领军企业奥精医疗在海南投资设立一家全资子公司海南奥精。奥精医疗是一家专注于高端再生医学材料创新研发的企业,主要产品为矿化胶原人工骨。

集采深入,骨科行业变革进入下半场,对创新速度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像奥精医疗这类创新型企业锋芒已显。2021年上半年奥精医疗实现营收9123.4万元,同比增长119.13%。净利润4728.48万元,同比增长371.76%,矿化胶原人工骨逐渐开始发力。
  
创新型骨科材料
基于目前各地骨科集采信息来看,纳入集采的骨科耗材主要是传统应用普遍的耗材,如创伤类(接骨板、髓内钉等)、脊柱类(椎间融合器、颈椎前/后路固定装置等)、关节类(股骨柄、髋臼内衬等)。

这些传统耗材大多是骨科企业的拳头产品,是其主要营收来源。集采后价格断崖式下降,企业利润随之下降。集采进一步加速,未来骨科企业的增速必然受到较大影响。

在这样的背景下,创新型骨科材料首先迎来快速发展。目前主流研究方向是与人体天然骨相似的仿生复合材料。


从相关企业的营收来看,布局创新型材料为企业带来了丰厚回报。以春立医疗为例,2020年实现营收约9.38亿元,其中关节假体产品实现营收约9.08亿元,主要由于陶瓷关节假体产品等主流高端产品在行业增长迅速。

材料的优异程度直接影响植入物的性能,如何利用新技术对骨科材料进行创新研发,抢占市场先机,值得骨科企业去探索。

骨科手术机器人
集采将骨科耗材打到“白菜价”,除了加速创新型材料的研发,骨科手术机器人也迎来了发展红利期。

过去骨科手术耗材暴利,集采过后临床费用压缩,通过骨科手术机器人收费,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集采带来的收益受损。就像冠脉支架集采后,更高利润的药物球囊迎来发展,未来骨科机器人也将开始“加速度”。

除了受集采的影响,骨科手术机器人本身也是近年来炙手可热的赛道。赛道的星辰大海在于行业未来的前景,规模大、增速快和渗透率低。


国内外各大龙头企业都对这个市场虎视眈眈。近日骨科龙头企业美敦力宣布旗下重磅产品——脊柱外科智能导航机器人MAZOR X在中国正式上市

除了美敦力这个实力选手外,史赛克的Mako关节机器人,分别于2019年和2020年在国内获批全髋关节置换和全膝关节置换适应症,这是目前唯一在国内获批上市的关节外科手术机器人。目前中国已经有20多家医院落地并开展Mako机器人辅助关节置换技术,未来MAKO关节机器人在中国的手术量肯定会有大幅提升。

捷迈邦美的ROSA骨科手术机器人于2020年3月获批登陆中国,ROSA的独特性在于它是一款同时应用于脑外科与脊柱外科手术导航机器人,目前在中国装机量超过40台。

国产在研的骨科手术机器人也已达10余款,包括天智航、微创医疗、春立医疗等。

骨科集采形势严峻,入局则价低,出局则掉队。骨折价下,创新转型开启第二增长曲线是当务之急,因此创新型骨科材料和骨科手术机器人也成为了骨科企业争相进入的赛道。另外奥精医疗、天智航等创新企业也瞄准了这些赛道,在各路强劲对手的挤压下,如何拿下新市场,对每个企业都是不小的挑战。

立即


医疗器械经销商联盟
20万医疗器械经销商共同的联盟!每天5条医疗器械行业热点资讯分享,精准、快速、有深度!
5篇原创内容


找产品?找好产品?点这里,有好东西!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