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 | 蓝天下也有污染?科学研究告诉你真相
发布于 2021-09-11 19:26
1
天这么蓝,怎么还有空气污染?
O3空气质量指数类别对应限值及相关信息
不过,我国当前的O3评价方法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地区还存在一定差距。首先,我国O3的年评价方法为O3日最大8小时滑动平均浓度(MDA8)的第90百分位数,较美国(MDA8的年度第四大值,相当于第99百分位数)和欧盟(MDA8的第93.5百分位数)略显宽松。其次,美国的监测站点涵盖城区、郊区、农村和自然保护区等多种用地类型,而我国的空气质量监测国控点位主要分布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建成区,对远郊区县和农村地区O3污染监测还需加强。
2
臭氧污染形势如何,哪些区域多发?
大家一定很关心,我国的O3污染严重吗?科学评估表明,我国O3浓度虽然总体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但污染程度大多处于轻中度污染水平。
“上升”是指与2015年相比,全国O3年评价值上升12.2%。在“十三五”期间PM2.5、PM10、SO2、CO等污染物浓度均显著下降的情况下,O3浓度“不降反升”令其防控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
“缓慢”指的是2015~2017年我国O3年评价值虽有所上升,但2017年、2018年和2020年O3年评价值在137~139微克/立方米范围内波动,而且2020年相较2017年仅上升了1微克/立方米。2019年较为特殊,受异常不利气象条件影响,全国O3年评价值达到近年来最高的148微克/立方米。
2015–2020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常规污染物浓度变化
(数据来源: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需要说明的是,目前我国的O3污染天以轻度污染为主(约占85%~90%),中度污染占10%左右,偶有重度污染(不到1%),未出现严重污染。这方面,我们将每日官方发布的空气质量数据与O3空气质量评价表对照也可以得出结论。
2017-2020年污染天中O3作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占比变化
(数据来源: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在全国范围内,不同地区的O3污染程度也不一样。空气质量监测数据表明,全国多数城市都会出现O3日最大8小时滑动平均值超标现象,但各地超标天数差异较大。O3超标天数较多的城市主要集中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和长三角地区,平均每年超标天数超过30天,这也是“十四五”期间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区域。特别是京津冀及周边部分城市年均O3超标天数超过60天,是O3污染防控的“重中之重”。
2017-2020年平均每年的O3超标天数分布
(数据来源: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3
在同等的工业化发展阶段,我国O3污染程度远低于美国加州地区
美国在工业化进程中曾爆发了闻名于世的“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1979年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结果显示,加州洛杉矶地区O3最大日均浓度达350ppb(相当于750微克/立方米)。面对严峻的大气污染形势,美国政府颁布了《清洁空气法案》,通过不断完善标准体系和管理体系,逐步探索O3防控路径。1980年以来,美国O3浓度虽年际间存在波动,但呈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
1980-2019年美国O3浓度年评价值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美国环保署)
从自然条件分析,以加州和东部沿海地区为代表的美国人口密集和工业发达地区,所处纬度为32.3°N~52.6°N;而我国重点区域位于21.3°N~41.6°N,地理位置更偏南,气温更高,更容易生成O3,客观条件“先天不利”。从污染情况来看,目前我国重点区域的O3浓度高于美国加州等地当前O3浓度,但东南沿海、西南、西北等地的O3浓度与美国相似纬度的城市相比还是比较接近的。
2017-2020年我国城市和相似纬度美国城市的O3年度第四大值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美国环保署)
我国仍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资料显示,我国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7.24万元人民币(约1.1万美元),与美国商务部发布的美国1979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1.2万美元)较为接近。而根据《中国大气O3污染防治蓝皮书(2020年)》的评估结果,当前我国O3浓度远低于美国相似工业化阶段的污染水平,说明我国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没有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同时,我国O3污染问题已逐步显现,管理部门立足于我国实际并充分借鉴国际治污成功经验,在不同层面开展污染防治专项行动,及时遏制O3污染上升态势,推进“十四五”及中长期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来源: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