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角度看,喝酒到底是“养病”,还是“伤身”?喝多少合适?

发布于 2021-09-12 03:52

其实在一定程度上,酒能够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像很多生意都是在酒桌上完成的,喝一顿酒就能够拉近朋友和同事之间的感情。

对于现代人而言,喝酒是非常正常不过的一种行为,但是在酒桌上,容易不知不觉就会摄入过量酒精,从而对身体造成伤害。

著名的医学杂志《柳叶刀》是西医集大成的代表言论性学术杂志之一,其中的大多数看法也代表着西医的看法,杂志中讲述:喝酒对身体并没有什么好处,无论是少喝酒或者是多喝酒,都会对身体有害。

听了上述的言论以后,很多朋友觉得害怕,陆陆续续地将酒戒掉,首先,关于是否戒酒的问题医生是很支持的,能戒掉就将其戒掉,但是就酒这一物质而言,难道真的是一无是处吗?或许能够从中医的角度窥见一些端倪。

01
从中医角度看,喝酒到底是养病还是伤身呢?
酒是属于温性的,从中医的角度来讲,适量饮酒可以活血通络,祛湿散寒。对于风寒湿邪比较重的患者,是有一定好处的,很多方剂中也会加上白酒,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酒有多种,然其功效大都为“通血脉,温肠胃,御风寒”,酒性温,味辛而苦甘,温能祛寒,辛能发散,所以酒能疏通经脉、行气和血、蠲痹散结、温阳祛寒;又因酒多为谷物酿造,味甘能补,故还可补益肠胃。
并且适量饮用,含有酒精的饮料肥胖的几率会变得更低,也能起到预防因肥胖引起的种种疾病,再者在冬天之时,因为酒性温,能够给人体带来暖意,适量饮酒也能起到活络筋骨的作用。

看到这里可能有很多爱好喝酒的朋友已经迫不及待地去准备小酌一杯了,但请各位先冷静一下,虽然古人很推崇喝酒,但相对于西医理论不同,其中仍然存在着一些细微的差别。

02
古人所言的酒和现代西医所抵制的酒,有什么区别?
古人所说的酒和现在西医所抵制的酒,一个是原材料不同,古人所说的粮食酒,是通过粮食自行发酵所产生的酒精,而西医抵制的酒大多为人工勾兑的精酒。

其次,两者用途有所不同。古代的酒大多为药酒,在治病养生对身体有益,而现在的酒引用量,饮用时间没有明确规定,像乱用药一般,过多摄入后,自然对健康不利。

03
那每天喝多少酒合适?
那么,作为我们平常人该何去何从呢?是听中医的每天喝点小酒养生,还是遵从西医的医嘱戒酒保持健康?其实,我们完全没有必要为这件事情而辗转反侧。

中医有中医的道理,西医有西医的科学,我们只需要一颗平常心去对待喝酒这件事就足矣。

滴酒不沾的人也不能保证一生健康,爱喝小酒的人也不一定会疾病缠身。

就严格意义上来说,每个人的肝脏健康程度不同,自然对于酒精的“健康代谢量”标准也不同。

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天的量是1-2份酒精,1份啤酒是335ml、1份葡萄酒是148ml、1份白酒是44ml,女性饮酒不能超过1份酒精。

04
喝酒时这样做,减轻白酒对身体的伤害
1、不要喝冷酒

沸点远远低于60摄氏度,若是将酒进行加热,酒精中含有的大部分有害物质都会被挥发,所以白酒最好是热热在喝才对身体健康。

2、多喝水

水是身体最好排毒剂和稀释剂,多喝水更有助加快新陈代谢,增加排尿次数和排便次数,能够排泄掉更多酒精物质,对身体起到保护作用。

3、太饱了不适合饮酒

如果吃饱的情况下再喝酒,会对人体的脾胃造成伤害,原因主要是在过度饮食之后肠胃之中充满了气,血液变得充盈起来,这种情况下还要喝酒的话,会影响机体脾胃的健康。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