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A延期考试会抽到8月原题吗?

发布于 2021-09-12 11:31

第一个问题:CPA第二批次的考试一定会难于第一批次吗?今年的答案是否定的,证明就是很多第二批《会计》、《税法》的小伙伴在出考场时那微微上扬的嘴角,就是在向着胜利宣誓。

经历了一年漫长的备考后,在注协霸霸“显山不露水”的“放水”加持下,不少的小伙伴终于可以卸下身上沉重的担子,给自己放个短假。

但是对于延考的小伙伴而言,备考仍在进行时。

这里我想说:大家辛苦了,但是越到最后,越不能松懈,今日的努力,必将会化作明日攀登的基石。

有不少延期的小伙伴询问:延考会不会碰到跟8月份考试一样的考点?延考的考试难度会不会加大?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问题。

CPA考查从深度走向广度

出现同一考点见怪不怪

已经考过的考点还会再出现吗?或者说,现在还需要向已经考过的考生讨教经验吗?

其实复盘今年的考试,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虽“易”但“难”。

很多小伙伴反馈:

①考试很简单,但是都不会

②什么犄角旮旯的考点都考,可惜我都没有看过

③所有的重点都完美错过,唯独一个写了“略”的考点成为答题考查的重点。

归总下来,就一点:

试卷难度不高,偏向于基础,但是考查更加全面。

这种转变其实是对以往考试思路的一种颠覆:CPA考查正在从深度向广度转变。

以往实施多批次考试的科目,有一个不成文的经验:第一批次考过的内容,基本不会出现在下一批次,通过一一排除,就可以知道第二批次考查的重点。

但今年情况有所不同,我们可以先看一下第一批次和第二批次考试的情况。

以《财管》为例,我做了简单的标注,至少有7个考点存在重合。

《财管》第一批次和第二批次都考查了:

①期权价值评估

②业绩评价

③本量利分析

④短期经营决策

⑤相对价值评估

⑥全面预算

⑦财务报表相关的内容

更详细的比对,简单罗列了一个表格,由于是根据考生回忆整理,部分考点可能存在细微的偏差。

总体而言,《财管》“没有重点章和非重点章”的说法果然名不虚传,考查非常全面,几乎覆盖了所有的章节。

同时四个核心章节(财务报表分析和财务预测、投资项目预算、产品成本预算和本量利分析)和四个重要章节(企业价值评估、长期筹资、营运资本管理和全面预算),第一批次和第二批次考试全部覆盖。

但是仔细观察会发现,覆盖的每一个章节下,考查的细分知识点却又完全不同。

比如短期经营决策,第一批考试设置了生产决策、特殊订单相关的考题,到了第二批次则设置了零部件自制与外购、约束资源最优利用决策相关的考题。

另外在考点的侧重上,第一批次和第二批次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比如历年的重头戏——本量利分析,第一批次主要考查了本量利基础模型,但是第二批次连考了保利分析、成本性态分析、各参数敏感系数三个点,考查更加全面。

想要2021年六科回忆考点的小伙伴

其实通过这些设置,我们可以看出,随着中注协扩大了考查的范围,同一个考点也能细化出不同的考试内容,保证了不同批次试卷之间是存在明显区分度的,也保证了不同批次考试之间的公平性。

所以小学妹猜测,延考的试卷大概率也会延续这样的风格,所以小伙伴们在剩下的时间,依旧要回归教材,完整的回顾一遍知识点,可能你不经意间看到的一个小点,都可能成为致胜的秘密武器。

正常考VS延期考

延期考试会不会变难?

“错过了2021年的CPA考试,下一次注协霸霸手下留情将在何时。”

还有不少延考的小伙伴发出这样的困惑。

在惊闻今年《战略》难度高出天际后,他们担心恢复考试后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我们要知道的是,CPA试卷是由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共同负责出题和改卷的。

每年考试中注协邀请都是高校财经教授、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等大佬们,组成出题团队。出题老师只负责出题,后面都是由中注协将题目收集起来进行筛选,出题人都不知道自己的题会不会选中。

中注协在综合考量考试难度后,最后为每科汇编出几套试卷,且保证每套试卷的难度相当。

最后,每场考试都会有两套题目——A卷和B卷,防止考生作弊。像会计、财管、经济法和税法这四科安排了两场考试,会有四套试题。除此之外,中注协一般还会再准备一至两套试题做应急备用。

今年延考的地区大概率会使用上备用卷,这也是CPA考试诞生以来首次使用备用卷。

但是因为是统一命题,且难度系数接近,所以最终呈现在延考小伙伴面前的试卷大概和本次考试难度相当。

相比于已经考完的考生,延考的小伙伴已经知道了题型设置的变化:

① 客观题统一50分,难度加大;

② 主观题难度下降,且降低了计算题的密度,提升了问答题的占比。

所以,大家趁着最后的时光,调整好自己的备考策略,争取考试一次通过。


问题学习

问题1暂估的账务怎么处理?会计分录怎么写?

问题2暂估入账金额是否应该包含增值税进项税额?

问题3暂估入账成本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期內未取得发票,能否税前列支扣除?

发送:暂估

即可查看正确答案

 


有会计问题就来会计网

多年行业专家

全天候答疑

可持续追问

来源:注册会计师。内容仅供读者学习、交流之目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免费领取财会人课程!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