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级固化,到底是不是8090的末日?
发布于 2021-09-12 12:25
有人说,阶层逐渐固化,中国人的上升通道正在关闭,寒门再难出贵子;
也有人说,阶层流动依然在发生,只是周期更长。以前只要赶上风口,就能轻松跨越阶层;而往后,需要好几代人拼了老命,才能挤进去。
无论你支持哪个观点,我们都得认清这样一个现实:跟十年前相比,现在的机会确实少了。
光靠运气就能人生逆袭的故事,以后只会在剧本里上演。
现实是,大部分人依然会被房价、通胀、职场死死地压着,这些看不见的天花板,就像钝刀子割肉,疼,但偏不给你痛快。
面对这种局面,有人就问了:普通人的出路,到底在哪里?
除了一夜暴富,其实我们还能寄希望于多代人的努力。
这里绕不开的,就是教育——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读书仍然是门槛最低的升级方式。
这也正是千千万万个家长,奔赴学区房的意义所在。
刨去学区房不谈,单从养育成本来看,普通家庭要养个娃,到底有多“烧钱”呢?
今天麦爷就来给大家算笔账:
九年义务教育期间,公办学校是免除学杂费的,向在校学生收取的是代办服务性收费,必须坚持学生自愿和非营利原则,花费较低;
高中阶段,公办学校学费在2000-3000元/学期,如果不涉及择校费,教育成本也是比较低的;
大学期间,一般专业学费约5000元/学期,艺术类、软件工程等特殊专业约1万元/学期。
这样算下来,养一个不读私立学校、不择校、不出国留学的“经济适用孩”,20-30万就够了。
但如果你不满足于普通公办学校的教育质量,要送孩子去更好的民办学校、或者择校去重点公办学校,小学到初中12年,可能就要花费50万以上。
当然,这还不算孩子出国留学的费用,真要加上,好歹也要准备个一百万。
这样的教育成本,在中国算高吗?
从当下还有6.1亿人的月人均收入接近1000块来看,家里养个娃就相当于放了个“吞金兽”、“烧钱机”的说法,一点也不夸张。
很多家长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有孩子之后,育儿观念迎来“大转弯”。
——生娃前,佛系当爹当妈,希望孩子吃饱穿暖,开心就好;生娃后,害怕自己给娃的不够多、不够好,样样比不上别人家娃。
虽然我不提倡“鸡娃式”教育,让孩子活得像只围着分数转的陀螺,但我并不反对把家庭的部分资源向孩子倾斜。
因为如果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够好,孩子将来肯定不会太差。
但是,孩子的未来是需要规划的。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时代发展太快,教育也需要与时俱进。
大家都是第一次做父母,很多方式跟父辈很不一样,如果再用老一套来教育下一代,很容易适得其反。
毕竟我们不希望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伤痛,或者自己前半生在教育上的缺憾,又一次在孩子的身上重现。
因此,在教育观念上,我们不能像以前那样,把孩子看做“私有物品”,而是把他们当成独立的个体看待,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做到尊重孩子。
比如,那些明智的父母,是不会简单粗暴的划定孩子兴趣的,而是循循善诱,做孩子的“摆渡人”,引导他们去探索、抵达梦想的目的地。
在教育消费上,要把储备教育金的战线拉长,父母作为“导游”是知道地图的那个人——孩子几岁入学、什么时候参加高考、大学花多少学费,这些我们心里都有底的。
这样的大局观,孩子不懂,但父母应当具备。一旦路线规划得不好,就会直接影响孩子对于人生的体验。
但是前面麦爷说过,30万、50万的教育金,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是笔不小的费用,而我们最赚钱的阶段,不过年轻时那一二十年。
一边是赚钱时间有限,一边是刚性的教育支出,所以要想给孩子良好的教育,很有必要提前规划【教育金】。
这里的教育金,说白了就是在分配家庭财务时,除了家庭保障、房贷车贷、日常开销、投资理财等支出外,还需要特意划出一笔钱来,给孩子专款专用。
其实对于教育金的规划,很多当爸当妈的都非常有先见之明。像最近有些家长,孩子刚出生就来找我问教育金了。
那到底要怎么规划比较科学呢?给大家看个我姐的例子。(我在之前的视频里有分享过,建议先看文章,再看视频。)
前段时间跟我姐聊到侄子的教育问题,我姐说她打算把手里的闲钱全部都拿去买基金,作为我侄子未来的学费,问我有没有好的推荐。
老实说,“养基”是一种非常适合我们年轻人的理财方式,风险性、收益性还算中规中矩,搞不好还能有一二十个点的收益。
但用来做孩子教育金,我觉得有点不靠谱。
你想想,如果买基金,要用钱的时候,万一赶上市场波动,像08年15年那样,孩子学费还保得住吗?
毕竟孩子12岁上初中,15岁上高中,18岁上大学,这些都是铁打的事实,该花五万的不能只给四万。
因此,教育金的安全性必须要有保证。
于是,我给我侄子做了个科学的教育金计划:我姐在我侄子6个月大时,每年投入3万,连续投10年,也就是30万。
从18岁上大学到24岁研究生毕业,每年可以领6万给孩子做学费。到30岁时还能一次性取出15.747万,给孩子娶媳妇、创业都行。
算起来一共投入30万,总共领取了57万多,增值了27万多。
说实话,这点收益算不上多,但安全和稳健,才是规划教育金的意义。
我不反对你拿一部分闲钱去搏一搏高收益,但也别忘了每年强制存一笔钱作为教育金,避免到时候被压得喘不过气。
其实,教育金的规划,和儿童保险规划一样,是每个家庭的理财必修课程。没有捷径可走,也没有万能钥匙,复杂问题更不能一味地简单化。
希望每个家庭,都能逆袭!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