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教师节 | 潘海燕:大山里的“教师妈妈”

发布于 2021-09-12 14:22

坚韧顽强的生活态度

至诚至坚的教育情怀

仁爱无私的担当奉献

慈孝友善的社会美德

……

在同事、朋友眼里

这些表述似乎都被潘海燕给集齐了

潘海燕,金华市武义县柳城畲族镇中心小学语文教师。她常说自己虽如苔花一样细小平凡,却始终想要努力传递温暖和希望。

“我父亲也是一名乡村教师,我从他身上能感受到教师无私的大爱,所以对三尺讲台一直充满了无限的向往。”

儿时的教师梦绵延至今,成了潘海燕长久的坚守。“大山里的孩子我放不下,总要有人选择留下来。”

一句“留下来”,晃眼间,已过了26个年头。

左肩担着责任,右肩挑起希望

十月怀胎的幸福,对孩子成长的憧憬,每个母亲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潘海燕也不例外。但现实却与她开了个玩笑,儿子在3岁时被查出患孤独症,需要特殊的照顾与看管。

打击如晴天霹雳。一番挣扎后,她选择了坚持,每天花大量时间陪儿子做个性化训练。但很快又有一个噩耗传来,她的父亲退休不久后查出患了癌症。双重打击,潘海燕的生活乌云密布。

照顾父亲和孩子的重担一下子全压在她柔弱的肩上。医院、学校、家庭三头不停歇地奔波,令她喘不过气。缕缕银丝毫不留情地爬上了她的额头,才四十出头的人却已是头发花白。

不仅如此,班里还有40几名学生也需要她的照管。一想到学生,她咬咬牙给自己鼓劲,千万不能放弃!

从此,她一肩挑起照顾家庭的重担,另一肩承担起语数包班及班主任工作,带着儿子随班就读了十年。

说起儿子随班就读,潘海燕感激她班上的学生:“这是一场‘以我心暖你心’的坚守,孩子们渐渐接纳、包容他,与他一起交朋友、做游戏,这让我很欣慰。”

二十多年来,她不断努力成长,只为更好地育人。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要想正人,必先正己。”这是潘海燕常说的话,当她要求学生努力学习时,她首先做到忘我工作;当她教育学生热爱劳动时,她总是和学生一起大扫除,并挑最脏最累的活;当她叮嘱学生遵守纪律时,她首先做到每天早早到教室……

言传身教,胜似千言。

潘海燕在上课

所带班级也在她 “样样落实,天天坚持”理念的带动下,整体风貌有了很大转变,多次被评为文明班级、示范班级。有一年,她带的班级还被评为县优秀班集体。

用爱温暖学生的心

柳城小学地处山区,远离县城,学生中有60%左右是留守儿童。乡村教师的存在,填补了留守儿童情感的空缺。

“孩子们喜欢粘我,拉我的手,扯我的衣角,他们太需要爱了,太需要父亲的拥抱、母亲的微笑。”看着这群孩子,潘海燕的内心酸楚又沉重,她知道在这群山里孩子心中,早已把她当成了“妈妈”。

“我告诉自己,我要给他们缺失的爱,用爱温暖孩子的心。”于是,她将满腔的“爱”献给了学生。用同事们的话说,潘老师虽然吃了很多苦,但给学生们的都是甜。

潘海燕在辅导学生

潘海燕的爱,细致入微。她常常随身带着小本子,记录下孩子们的点点滴滴。

“明天要找他聊一聊,到底在玩些什么游戏”“找时间打电话提醒她奶奶,天气热要防中暑”?……记满了“牵挂”的备忘本,潘海燕攒了一堆,她说:“这相当于是学生成长的观察日记,一段时间后,我会去看学生有什么进步。”

也许是感同身受,班里的特殊学生是她最“偏爱”的。当得知一名学生家境困难,父母均为残疾人后,她常常会买些衣服、生活用品去看望这一家。

“作为老师,要爱学生,爱岗位,也要爱自己。爱自己是善于管理和转化自己的负面情绪,只有自己的心情愉悦了,才能更好地投入教育教学。”

而潘海燕用来调节情绪的最佳方式,就是和孩子们在一起。

“有时候也会觉得累,但我喜欢和学生们在一起,因为他们的一颦一笑能为我抚平来自生活的磨难。”对于她来说,上课也是一种享受,“听着孩子们悦耳的朗读,看着他们灿烂的笑容,分享他们的成长故事,这是我最幸福的时刻”。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潘海燕的温暖、向善和坚强,也深深感染着她的学生们。

在参加完一次教学培训后,潘海燕收到了班上同学准备的惊喜。学生们自发为潘海燕策划了一场生日会,每名学生都写下了“悄悄话”,笔触稚嫩却情谊真挚。

这份真心和爱意是双箭头的。她深信,用心用情去做教育,也许就能改变孩子的一生。在她的精心教育下,学生们一个个走出大山,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

“敬爱的老师,新年快乐!”就在今年年初,一名毕业已有20年的学生,给潘海燕发来了新年祝福。

随祝福发来的还有一张成绩单。“老家的墙上还贴着您当年的鼓励,纸张沾染了岁月的痕迹,20年后看到,您的寄言犹在耳畔,令人鼓舞。”这名学生动情地说。

“当老师最感动的,就是学生还惦记着自己。” 学生给的每一份温暖,潘海燕都倍加珍惜,“我会一直把最温暖的笑容带给孩子,最热情的拥抱送给大山,最真诚的心献给乡村教育。我爱我的学生,也爱我的学校,更爱这三尺讲台”。

责任编辑 | 吴锦珑

转载请注明“来源:教育之江”

投稿邮箱:zjsjytwx@163.com

教育之江
传递科学和谐教育理念,提供权威教育政策资讯,打造高效教育服务平台。
55篇原创内容

更多精彩

» 面对“双减”新挑战,一线老师该怎么办?

» 教育部: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材料不得超标超前

» 助力“双减”落地,宁波核增教职工编制1100余名!

» 2022空军招飞开始:面向高中毕业男生,可选清华北大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