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研究】“9·11”20年:美国的政策为什么全错了?

发布于 2021-09-12 19:55

“9·11”20年:美国的政策为什么全错了?

作者:谭主 

来源:玉渊谭天

微信平台编辑:周悦




刚刚完成撤军,美国总统拜登就在“9·11”事件20周年前夕表示,我们必须从过去20年的错误中吸取教训。

 

美国的《大西洋月刊》也提到,美国社会和政府在“9·11”后的重要决定几乎全部都是错误

 

只是,认识这个错误的代价未免太大了——美国20年的“反恐”战争,导致约90多万人丧生。

 

错误的惯性为何能持续20年,带来的伤害和影响为何如此巨大?

 

因为,这个错误并不是意外,而是有预谋的,伏笔,早在“9·11”之前就埋下了。

 

“9·11”事件一年前,2000年9月,一群人聚集在华盛顿,他们同属于一个组织。

 

他们商讨的话题,是建立美国治下的世界和平、保持美国的优势地位、防止大国崛起、塑造符合美国原则和利益的国际秩序。

 

他们认为,为了达成上述目的,美国的国家战略,必须发生转变。当然,他们也意识到,这种转变很可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除非出现一个像“珍珠港事件”这样的灾难性和催化性的事件

 

 1941年日本袭击了夏威夷珍珠港的美国海军基地

一年后,“9·11”事件发生,在时任美国副总统切尼、时任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时任美国国防部副部长沃尔福威茨的建议下,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决定发起“反恐战争”

 

与此同时,美国也不断增加国防预算,在一条断头路上,将油门踩到了底。

 

美国错误的决策和一些政客脱不了干系,他们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歧途的?种子早在几十年前就已经埋下。

对于拉姆斯菲尔德来说,自己的政治生涯,是“不得志”的。其实,他的起点并不算低,1962年,他30岁时,就已经当选众议院议员。但此后6年,他都没能再进一步。

 

▲ 前国防部长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

他在自传中写道,国会山太注重资历,在这里,新当选的议员就该安静地呆在自己的位置上,直到一二十年后。

 

在37岁那年,拉姆斯菲尔德做出决定,辞去众议院的职务,转而到白宫任职。这次转变给他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运气。

 

当时的美国总统,是尼克松。由于“水门事件”,他成为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在任期内辞职的总统。

 

尼克松辞职后,副总统杰拉尔德·福特继任。他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未经选举产生的总统。这也意味着,他没有政策团队,没有政治纲领。他能依靠的,只有那些老熟人

 美国第38任总统杰拉尔德·福特

拉姆斯菲尔德,曾帮助福特成功当选美国众议院少数党领袖。于是,拉姆斯菲尔德成了白宫办公厅主任,而他的亲密助手切尼,成了白宫办公厅副主任。

 

两人明白,自己能有今天,纯属“捡漏”,要想把运气变成运势,必须更加接近权力的中心。

 

两人不断用白宫的各种问题“轰炸”福特——难以管理的副总统、被边缘化的国防部长导致了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失衡、协调不力的新闻发布会等等。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如果你还想担任总统,那你的白宫,需要重大变革

 

临近万圣节前夜,两人又写了一份备忘录,里边有他们对人事变动的建议,并附有两封辞职信。切尼和拉姆斯菲尔德,决心最后一搏。

这起事件,也被称为“万圣节大屠杀”。结果是,43岁的拉姆斯菲尔德成为了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国防部长。34岁的切尼,升任美国最年轻的白宫办公厅主任。

  

 

权力的种子埋下,野心,随之破土而出。当在白宫获取权力的途径受阻,政客们选择从白宫之外布局,继而影响美国的决策。但出发点是错的,无论怎么做,都是错的。

好景不长,随着福特谋求连任失败,到手的鸭子飞了,拉姆斯菲尔德和切尼不甘心,却也无可奈何。

 

在离开白宫的那段日子,拉姆斯菲尔德和切尼没有闲着,他们成了一个叫“新美国世纪计划”组织的核心人物,这个组织的最大色彩,是新保守主义。

 

统治世界,是新保守主义者们的夙愿。而石油,成了他们眼中绝佳的媒介。

 

“新美国世纪计划”就明确提到,美国要以油治欧、以油治亚。在新保守主义者眼里,控制能源,意味着控制世界

 

切尼的想法,是受自己当时的下属沃尔福威茨的影响。他在1992年的一份报告里,就明确提出“美国必须控制一个能够提供全球能源的地区”。

 

为此,“新美国世纪计划”,开始布局。

 

1996年,一名叫作哈利勒扎德的前美国官员,开始频繁出现在阿富汗。他曾是沃尔福威茨的手下,在阿富汗,他谈论的都是“修建石油管道”的事情。

 

 前美国官员哈利勒扎德

《世界新闻评论》对此评论道,塔利班似乎支持美国石油公司在阿富汗建造两条管道,为此,美国政府批评塔利班的速度,都变慢了

 

一年多后,哈利勒扎德所在的公司,向参议院能源委员会提交了一份有关美国能源战略的文件。文件向美国政客们,描绘了一幅看待阿富汗及周边地区不同的图景:

 

该地区探明的天然气储量超过6.7万亿立方米,石油总储量可能超过600亿桶。

 

哈利勒扎德的公司,可以负责铺设管道。但唯一的问题是:

 

除非有一个能够得到美国政府、贷款方和我们公司信任的阿富汗政府就位,否则管道建设就无法开始

 

哈利勒扎德的公司之前尝试过同塔利班谈判,但最终还是告吹。他们能求助的,只剩下美国政府。用他们的话来讲,既然铺不上黄金地毯,那就用炸弹把你埋起来。

 

但此时,“新美国世纪计划”,对此无能为力,他们的影响力,还不够大。

 

2000年,小布什宣布竞选美国总统,并公布了自己心中副总统的人选,切尼。

 

切尼知道,他的机会来了。

 

在组阁过程中,小布什遇到了难题,他从政资历太浅,不认识那么多经验丰富的政客。于是,组阁的任务,变相地交给了切尼。

 

切尼首先做的,就是把拉姆斯菲尔德,迎回白宫。那年,69岁的拉姆斯菲尔德又成为了美国史上年龄最大的国防部长。随即,切尼曾经的下属沃尔福威茨,成了国防部副部长。

与此同时,一大批同切尼共事过的人,也被安排进了白宫。他们的心底,都有一个期盼:

 

等待一个像“珍珠港事件”这样的灾难性和催化性事件的发生。

 

是的,开头提到的那个组织,正是“新美国世纪计划”,拉姆斯菲尔德、切尼、沃尔福威茨,都是它的成员。

 

为了这个事件的出现,他们甚至不惜造假,将国家推入一场战争。

 

1990年,时任国防部长切尼给沙特政府提供了一份“绝密情报”

 

卫星照片显示,有大约25万名伊拉克士兵聚集在科威特边境。唇亡齿寒的道理,沙特自然懂。担心被入侵的沙特,同意让美国在沙特建立军事基地。

 

几个月后,海湾战争爆发。

但直到10年后,才有记者发现了一组俄罗斯人在同一天拍摄到的卫星照片。照片显示,沙特边境什么都没有,没有一辆坦克,没有一辆汽车,没有一个人。

 

像这样的契机,拉姆斯菲尔德等人,还需要一个。

 

美国东部时间2001年9月11日早上8时46分,一架被劫持的飞机撞向位于纽约市中心的世贸中心北座大楼,大楼随即起火,浓烟滚滚。

 

 “9·11”事件中世界贸易中心双子塔被袭

17分钟后,惊魂未定的美国人,目睹了另一架被劫持的飞机撞向南座大楼。9时37分,距离世贸中心300多公里外的五角大楼,遭到了第三架飞机的袭击。

 

当晚,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表示,将不会放过恐怖分子和那些庇护他们的国家。

 

美国“反恐战争”,正式拉开序幕

 

机会,终于到来了。

 


重新回到决策层的政客们已经不管不顾,为了达成目的,造假、欺骗,手段无所不用其极,权力野蛮生长,美国也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

当得知“9·11”袭击发生后,小布什的第一通电话,打给了切尼。他从切尼那里得到的回应是,不仅要打击恐怖分子,还要打击胆敢“包庇”他们的国家。

 

同样是在“9·11”袭击发生几分钟后,拉姆斯菲尔德的助手记下了这样一段话:

 

最好快速获得情报,判断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同时打击萨达姆·侯赛因,而不只是本·拉登。要大规模出击,将他们一扫而光。

拉姆斯菲尔德明白,自己与切尼苦等的“机会”,到了。

 

切尼心领神会,他先是指使美国国家安全局,在没有搜查令的情况下监控美国公民的电话和电子邮件。这项被称为“副总统特别计划”的项目,在向小布什报备时,用的理由是“监视恐怖分子”

 

 “9·11”发生后的第一时间,白宫的高层们在商量解决办法

为了让小布什相信伊拉克持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切尼要求美国情报人员,将原始情报直接送到自己的办公室。CIA的情报过滤作用被剥夺,从此,白纸黑字,不如切尼的嘴好使。

 

他还与拉姆斯菲尔德,在五角大楼成立了一个名为“特别计划办公室”的情报机构,它的作用,就是当CIA对切尼的“情报”产生质疑时,攻击抹黑CIA。

 

终于,在谎言被重复了1000次之后,变成了理由,美国以“反恐”之由,发起了伊拉克战争。

 

利用“反恐”的名头,切尼和拉姆斯菲尔德,不仅完成了自己多年的夙愿,还顺带扩大了自己手中的权力。

 

打仗是要花钱的。

 

1989年,美国地产开发商发明设置了国债钟,上边显示当前美国国债总额以及每一个美国家庭所负担的债务金额。

“9·11”事件后,美国以“反恐”为名,先后介入阿富汗、伊拉克、叙利亚等国家的局势。

 

这就导致小布什上任时,美国国债的总额是5.67万亿美元。到奥巴马接手时,这一数字变成了10.02万亿美元,到特朗普时,美国国债总额达到了20万亿美元。

 

现在,这一数字变成了28万亿美元。反恐战争,正在成为拖住美国的泥潭,所以,拜登才会不管不顾地要从阿富汗“逃离”。

 

但最夸张的情形出现在2003年,当时美国五角大楼称,有超过2.3万亿美元的交易无法追踪

 

离谱的亏空面前,拉姆斯菲尔德语焉不详

 

而一家名叫哈里伯顿的公司的账目上,多了一项数十亿美元的拨款。订单的名义是伊拉克重建工作,来源,正是美国国防部。

 

▲ 哈里伯顿公司

2003年3月,在伊拉克战争还未开始之际,哈里伯顿的子公司就被独家授权,负责修复和运营伊拉克油井,合同的金额,高达70亿美元。

 

除了这份合同,美国国防部还赋予哈里伯顿一种被称之为“成本加成”的权益。

 

简单来说,哈里伯顿在伊拉克参与的重建项目花的钱越多,从美国政府获得的钱也就越多。

 

为了增加成本,哈里伯顿特意订购错误的东西,再将这些东西烧掉,然后购买新的合适的设备。这些情形,在伊拉克执行任务的美军对媒体说了不止一次。但哈里伯顿,依然我行我素

 

据统计,整个伊拉克战争时期,哈里伯顿共拿下了395亿美元的政府订单。

 

在烧毁设备的浓烟中,在伊拉克的废墟上,哈里伯顿的股价,从2001年的6美元,涨到了50美元。

 

看到这,你可能会问,美国国防部,都是傻子吗?

 

当然不是,只是,负责伊拉克重建事务的人,叫作保罗·布雷默——由拉姆斯菲尔德一手提拔

 

而哈里伯顿的前任首席执行官,恰好是当时的美国副总统——迪克·切尼。

 

尽管切尼一直声称,他在哈里伯顿没有任何经济利益。但2001年切尼的财务报告指出,他拥有43万股哈里伯顿的股票。

 

在这一过程中,许多竞争企业称哈里伯顿存在不正当竞争

 

但无论国防部、司法部、联邦调查局怎么查,最后都没能“发现”在合同授予和执行过程中有任何不当行为。

 

当你的前任首席执行官恰好是这个国家的副总统时,一切都“顺理成章”

 

美国纳税人的钱,在伊拉克中转了一下,就源源不断地流进了政客们的口袋。

 

曾经错误的种子,已经结出苦难的果实,但品尝它的,却不是这些政客,而是其他国家的普通民众。

很显然,美国政府已经用惯了这种套路,“9·11”事件发生后,“反恐”成了他们最新的借口。但20年过去,美国,越反越恐。

 

总台北美总站记者徐德智,在“9·11”事件20周年之际,实地探访了纽约世贸中心的旧址。很多人告诉他,尽管过去这20年来反恐战争一直在持续,但是这个世界却没有变得更加安全。 

 

 纽约世贸大楼旧址已被两个巨大的纪念水池取代,水池外刻着在袭击中丧生的美国人名字

《大西洋月刊》,更是没给美国政府一点面子,直言“美国社会和政府在9·11’后的重要决定几乎全部都是错误。”

 

这篇报道中,提到这样一个细节:

 

情报显示,恐怖分子正以火车偷运核弹进入美国,已驶至费城附近,这引发了当地政府的恐慌。但最后,美国政府发现,这一情报的来源,是一名线人听错了乌克兰两名男子在洗手间的对话。

 

而这一乌龙的源头,正是切尼选择绕开情报系统,导致大量未经核实的情报直接交到总统手上。而小布什也在四面楚歌的局面下,放弃了理性思考,最终走上一错再错的道路。

 

报道中还特别提到了国土安全部的成立。这一旨在反恐的部门,同国防部一样,成为美国政客新的“金矿”,多次被爆出贪腐丑闻。

 

20年的决策错误,是因为从一开始,就埋下了错误的种子:对于美国政客而言,“反恐”只是一个幌子

 

要知道,为了自己的利益,美国曾在阿富汗扶持游击队,“基地”组织头目本·拉登,正是其中一员。

 

谭主也在《颜面扫地,看美国如何把溃败描成一朵花……》中提到过,“东伊运”,是“东突”恐怖势力中最具危害性的恐怖组织之一。而美国,却在联合国安理会依然认定“东伊运”为暴恐组织的情况下,突然将“东伊运”移出了恐怖组织名单。

 

合则用、不合则弃,正是美国在反恐问题上的“标准”。

 

只是,美国政客的生意所需的代价,却要让无辜的人来承担。

 

美国布朗大学最新的报告显示,“9·11”事件后长达20年的战争,导致约90多万人丧生。

 

今年3月,美国《防务一号》网站作者茱莉娅在自己的报道中,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

 

自2001年以来,美国发动反恐战争并参与了至少24个国家内的战事。美国已在85个国家内参与反恐行动,占到全球国家总量的44%

阿富汗、伊拉克、叙利亚、巴基斯坦、也门、索马里、利比亚和菲律宾至少3700万人,因此流离失所。

 流离失所的叙利亚难民

20年前,美国的一系列决策和行动都始于一个错误的起点,在给世界带来深重灾难的过程中,美国前后四届政府不断变换着旗号将“反恐”进行到底,试图用一个新的错误去掩盖过去的错误,唯独没有想过反思。

如今,美军的仓促撤离彻底揭下了美国最后的遮羞布,也给将错就错的20年画上了一个休止符。虽然错误的行为已经中止,但一个错误的决定为何能执行20年?

美国,还会这样一错再错下去?



数字经济智库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为了更好的服务数字中国建设,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加强数字经济建设过程中的理论交流、实践交流。来自中国数字经济以及“一带一路”建设领域的专家学者们成立了数字经济智库,为数字中国的建设添砖加瓦。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担任名誉院长,知名青年学者黄日涵、储殷等领衔。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是数字经济智库旗下的专门平台。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