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建筑学院公共艺术学院党总支“七个一百”系列活动之百封烈士遗书NO.73 李春润

发布于 2021-09-12 21:42

  重温烈士遗书

    感受英雄风骨









百封烈士遗书的故事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公共艺术学院整理了百封烈士遗书。这些烈士遗书,有的写于阴森的牢房里,有的落笔在行刑的刑场,语言朴实、情感真挚、纸短情长。这些永不褪色的烈士遗书背后,是革命烈士刀光剑影的革命经历。让我们跟随英烈们这一封封直至心灵的遗书,去触摸一段段血与火的历史!

今天,我们讲述士李春润的故事

英烈简介

李春润,本名滨浦,满族,1901年生于奉天省(今辽宁省)凤城县李家堡子一户满族军事世家,本姓哲克达氏,取汉字姓李。他自幼即受到严格的满族家教。1933年牺牲,时任东北民众抗日义勇军第3军团副总指挥。

英雄故事

1917年,李春润师范毕业,回乡任教。1922年投笔从戎,到东北军中充任一名下级军官。1925年到1928年,先后入东北讲武堂和北平陆军大学深造。毕业后,又先后在东北军陆军六十四团、东北讲武堂和东北边防司令长官公署任职。1930年调任于芷山的东边镇守使署参谋处长。在此期间,李春润面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东北步步升级、磨刀霍霍,便立下疆场杀敌,献身祖国的壮志。
1931年10月中旬,因于芷山降日而与其决裂。1932年4月21日,李春润就任辽宁民众自卫军第六路军司令,驻新宾。4月24日,汉奸于芷山部进攻李部。4月29日,李春润在新宾河南小学召开抗日誓师大会。当众宣布讨伐昔日重用过自己的于芷山。日军闻知这一消息,大为震惊,急令于芷山进剿,并且派出日军军官督战。于芷山得令后,率领3000人向新宾逼进。
自卫军第六路司令李春润以寡敌众,在新宾进行了一场艰苦的防御战。
李春润亲率3000名官兵,在老城与进犯的伪军展开激战。老城地处新宾与永陵之间,自卫军抢先一步到达,凭借占据高地之利,居高临下控制了通往新宾的公路。此路伪军在于芷山的指挥下以猛烈的炮火向自卫军阵地射击,妄图在炮火的掩护下,对李春润部形成包围之势,然后聚而歼之。
李春润不避战火,亲临战场,往返指挥部队与敌激战,血战新宾。
1932年9月中旬至11月中旬,李春润指挥部队与日伪军在新宾等地激战,有力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李春润两次保卫和收复新宾,不但大长自卫军的志气,而且使通化、桓仁、新宾三县联成了一体,为自卫军轰轰烈烈的抗日斗争创建了可资依托的基地。
1932年11月14日,为筹办军火,李春润赴北平向救国后援会求助,得到资助后,李春润决定返辽抗日。许多朋友劝他不要回去送死。他不为所动,临行前跪在母亲面前言道:"儿再回家乡,参加抗日,生死难料,望母亲保重。自古以来忠孝不能两全。"6月,他携众启程。在途中,向众人讲道:"今后,无论国际上对日空气如何,政府对义勇军有无接济……只要我们各尽其心,各尽其力,只要人心不死,东北绝不致终亡。"归辽后,他即联络旧部,发展抗日武装。
1933年8月17日,为保护运回的武器弹药与日军激战,身受重伤。战后,他远赴烟台治伤,不幸于1933年9月14日术后身亡。壮志未酬,时年33岁。

烈士遗书


一封封生死离别、催人泪下的遗书。烈士的遗书之所以让人动容,在于遗书中表现出来的浓烈的亲情和革命者的人性之美。他们深爱着自己年迈的父母、幼小的孩子、相濡以沫的爱人,但他们更加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他们凭借着无比坚定的革命信仰,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先烈们用生命谱写人间大爱,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图片来源:百度图库 

 史料来源:百度百科 

   责编:吴向阳 
审核:杨威  
 

END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