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劳动者从此富裕起来,是真的吗?凭什么?
发布于 2021-09-13 04:41

思想者王建平
09-13 00:01主编
已
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论.第七部》(95)
《什么是劳动价值社会?》
以资本驾驭劳动的经济模式推动社会发展,还是以劳动利用生产资金的经济模式来推动社会发展?这将导致两种不同的社会形态,得出不同的存在结果。这就意味着,是将资本作为经济与社会生活的核心,还是以劳动作为经济与社会的核心?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选择问题。之前,几乎全世界都选择了以资本作为经济与社会的核心,所导致的社会状态已经有目共睹,被资本利益驱使的世界正在走向巨大的危机,人类社会已经到了一种崩溃的边缘,人类文明再不转换就太危险了。

从资本社会有可能转换到劳动社会吗?在这方面,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人已经做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并且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不可否认,我们还没有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甚至还在着力解决其中的主要问题。但是,从资本社会转换到劳动社会的大目标不会改变,劳动创造世界而不是资本创造世界的概念不会改变。什么是劳动价值世界?就是以创造劳动价值为核心的世界,就是以劳动为核心伦理关系的世界,就是以劳动价值以及劳动伦理关系建立起来的美好世界。
我们深知资本价值社会是什么状态,那是以金钱为核心的社会,人们都围绕着金钱而旋转的社会。因为资本的运作,人们手中的钱来路非常复杂,人们已经习惯于以非劳动行为来获取财富,劳动创造已经被非劳动行为掩盖,人们忙碌着挣钱,挣钱的行为性质已经模糊化,我们不清楚挣的钱是自己劳动的价值,还是用多种方法占有的他人的劳动价值?也就是说,在资本经济的运行中,占有他人的劳动价值成为正当的、合理的行为。于是,采用投机的方式方法占有社会的劳动价值成为经济的重要手段,分配财富的比重超过了创造财富,社会万头攒动,都在费尽心机尽可能多地占有(分配)劳动者创造的劳动价值。并且,我们产生了错觉,都以为资本疯狂流转的行为,就是在创造劳动价值,都以为在资本高速的流转之中,社会财富的总量就大大地增加了。

资本运转与劳动创造混淆在一起,我们错将资本的运转或者投资行为当成创造劳动价值——财富的主要因素,甚至一直将资本当成了经济运行的主体,这种剥夺了劳动者主体地位的社会就是资本主义社会。世界是由劳动创造的,这是最基本的伦理逻辑,无论资本以何种方式驱动劳动创造,都无法改变社会生活及经济运行的主体是劳动者的铁定的事实。无论是劳动创造的结果还是社会及经济活动角色的占比,劳动者不但创造了全部的财富,而且占人口的绝大多数,他们不是社会及经济的主体,岂不是极大的荒谬?
社会与经济不以劳动为中心,是一种严重的异化行为。劳动是所有生物及人的天然属性,不劳动而生存的异化现象只在人类的行为中发生,这显然不符合存在的本来伦理,通俗地说,就是不符合天理,必然造成社会生活的矛盾与混乱。以劳动为中心,以劳动者为社会主体,这才是正本清源的、符合自然伦理的理性行为。显然,人们会问:以劳动为中心的社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社会?我们必须首先申明,劳动社会的首要原则是:所劳皆所得,谁劳谁得,多劳多得。
这意味着,社会承认一切财富都是劳动价值的创造,这同时也是社会的分配原则。劳动者享受自己创造的劳动价值,社会尽一切能力和手段来保证劳动者正当合理地享有自己的劳动成果。社会杜绝了非劳动收入,所有的财富及货币都是劳动价值的体现,一切的经济流转,都是劳动价值的交易与流通。社会的每一个人都依赖自己创造的劳动价值生存,从理论上再无剥削与寄生虫式的生活存在,资本在劳动社会中失去意义。每个人都在劳动从而获得劳动价值,再无人以非劳动的方式生活,资本与劳动的对立关系结束,人们回归于劳动者的基本属性,人间实现了劳动者身份的平等,劳动从始至终贯穿于人的一切行为活动。
这种劳动社会消除了资本社会的一切问题,社会一切的劳动生产、经济流通以及生活消费,全都公开、透明地进行,再无资本、劳动、消费三方的分离性关系。劳资合一、产消合一,所有的牟利行为、黑箱操作、经营垄断、欺诈哄骗等商业行为都不再发生,货币成为单一的劳动价值的指代,人只有一个劳动者的身份,分工不同不会造成人与人的隔阂。在这样的社会生活中,人与人的关系才是正常的、良性的和美好的,再无根本性的矛盾分歧,人人会过着各得其所的生活。

这绝非乌托邦式的想象,取消资本,解决合理的劳动分配,既不走资本经济的老路,也不陷入平均分配的泥淖,新的经济理念与先进的科学技术会帮助我们在当下找到一条新路——这就是新劳动社会的崛起,这种现实极有可能率先在中国实现,这难道不正是人民大众的期待?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