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的教育越多,就越有自信吗?
发布于 2021-09-13 06:15
我宁愿要我的孩子们更有自信心,而不是受到更多的教育。很多人认为:你受的教育越多,你就会越有自信心。但是我对此深表怀疑。相信我,我有很多欧美弟子是医生、科学家、博士,但他们都非常抑郁,完全缺乏自信。
--QZ
M是个很优秀的女孩子,就读于全省排名第一的重点高中,距离梦寐以求的重点大学仅仅一步之遥,但是却患上了抑郁症。
除了M这样的准优秀生,从新闻报道的西安交大杨同学,武汉理工陶同学,中科院刘同学,到在美国的张同学......这些优秀的孩子受抑郁症困扰,有的走上了不归路。
也许很多家长都和M的妈妈一样想不通,不是应该越优秀越有自信吗?优秀的背后为什么会演变成抑郁症?
“大学生抑郁症发病率逐年攀升。”2019年7月18日,贵州医科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理科主任王艺明在一个论坛上公开表示。同年7月24日,中国青年报在微博上发起针对大学生抑郁症的调查,在超过30万人次的投票中,超两成大学生认为自己存在严重的抑郁倾向。
无独有偶,一份求职信心指数调查显示:从大学生群体的求职信心指数来看,学历越高,求职信心指数反而越低。
越来越多的调查研究和数据显示,高学历并不等于高自信,且也许还受到抑郁症的困扰。不知这样的警示能引起多少家长的重视。
很多家长认为
学生的重心应该放在学习成绩的提高上,起码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这样的。等我们有了孩子,在大环境的影响下,自然也会把目光转移到学业上从而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和需求。身边也有不少家长朋友吐槽,孩子上学,自己也不轻松,经常处于各种焦虑中,尤其当孩子成绩下降时自己更是寝食难安。
“你只要学习成绩好就可以了。”
“别玩了,赶紧看书去。”
“你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怎么找工作?”
“你考上好大学,就轻松了。”
以上这些苦口婆心的劝导是不是耳熟能详?所有的一切都围绕一个重心“学习”,跟学习无关的事情,统统靠边站。
朋友家孩子上高中,私下抱怨:“这么个学,什么时候才是个尽头,太没有意思了。”
邻居家孩子回回放假结束前都会一遍遍重复:“要是天天都放假就好了。”
班里的高材生在一次考试失利后闷闷不乐:“我是不是不行?”
当学习变成了枯燥乏味的压力源,
当学习变成了学生的心理负担,
当学习变成了被迫接受,
教育就失去了原本的意义和丰富的内涵,演变成了单纯的知识灌输。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给人以知识,更是提高个人的修为。增强我们对于生命的感受力,从而更好地认知自己,并且,不断地提升自己,我认为这是教育的核心目的,也是指引我们前行的希望的明灯。
--《教育的意义》演讲
好的教育是培养一个身心健康的人:自信、有爱、乐观、积极。
文:善生 | 采编:ZZ
插图:网络 | 排版:小姐姐
落字成暖 一生念安
21倍温暖
版 权 声 明: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