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优秀传统行政文化的当代意义是什么?高小平研究员如是说
发布于 2021-09-13 06:49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行政传统,理切情绵,和易为中。
习之如懿,言之有味,用之得韵。鉴得失,知兴替,明廉耻,辨荣辱。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研究员高小平开宗明义,一语中的:鉴得失,知兴替,明廉耻,辨荣辱,是中国优秀传统行政文化的当代意义。
9月8日下午,公共管理学院特邀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研究员高小平作题为“中国优秀传统行政文化的当代意义”的学术讲座,并特邀全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MPA)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行政管理协会常务理事徐晓林教授主持讲座。讲座在正德楼201会议室举行,学院部分师生与会聆听。
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曾宇航教授向与会师生隆重介绍了高小平研究员在推动我国行政体制改革与发展进程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并代表公共管理学院向高小平研究员和徐晓林教授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
讲座现场
讲座由徐晓林教授主持。徐晓林表示,高小平研究员在行政组织理论和体制改革、应急管理、绩效管理等领域都有丰硕成果,对中国优秀传统行政文化也有深入研究,希望高小平研究员的讲座能够对与会师生理解中国优秀传统行政文化的当代意义有所裨益。
徐晓林教授主持讲座
高小平研究员主讲
高小平简要回顾了中国行政管理的发展历史和基本概况,随后从四个维度对中国优秀传统行政文化的内涵作了阐释。
一是文以载道。高小平认为,“道”由老子提出,强调的是人们怎么去追求广大宇宙和人类社会普遍的客观规律,这是“道”的本源性概念。道”是规律,“德”是“得到”(古代“得”“德”相通)。求道有三重境界,即贵在闻道,就是要多读经典;文以明道,就是要坚持问题导向;道不能已,就是要有“朝闻道,夕死可矣”的献身精神。
二是孝治天下。高小平认为,孝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核心价值,是历史人文精神的标志性特征。几千年来,中国的教育、教化、教养都源于“孝”文化。与此同时,“孝治天下”还是贯穿几千年社会的治国纲领,早在我国古代社会就形成了“举孝廉”“问父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鞠躬尽瘁”“精忠报国”等涉及官吏选拔、政策制定、老幼养赡、忠君爱国方面的优良传统。
三是任人唯贤。高小平认为,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任人唯贤的传统,《尚书》《论语》《韩非子》《史记》等典籍中多有记载和论述,但要做到任人唯贤,关键是自己要刚直不阿,正所谓“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曾国藩的“广收、慎用、勤教、严绳”八字诀堪称选人用人的典范。
四是以邻为伴。高小平认为,外交是内政的延伸,一个国家要实现“四门穆穆,诸侯远方宾客皆敬”的和平安宁,就要做到协和万邦、睦邻互利、尊重别国。“以邻为伴”以独特的视角拉近了传统与现代的距离,为当今的行政管理研究与实践提供了新思路。
高小平认为,“文以载道”以“妻二女”为主要目标来实现“修身”的价值追求,对应的是中国传统行政管理的“道路”;“孝治天下”以“和五典”为主要目标来实现“齐家”的价值追求,对应的是中国传统行政管理的“理论”;“任人唯贤”以“入百官”为主要目标来体现“治国”的价值追求,对应的是中国传统行政管理的“制度”;“以邻为伴”以“宾四门”为主要目标来体现“平天下”的价值追求,对应的是中国传统行政管理的“文化”。
高小平认为,当代学者应当多读优秀经典,这对于建构新时代的公共管理知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讲座最后,他向与会师生推荐了徐晓林教授近期在《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上发表的学术论文《中国古代行政学说史书目举要》,并建议大家通过阅读这篇文章中列举的书目来把握中国古代行政学说的源流,找到登堂入室的门径,在“鉴得失,知兴替,明廉耻,辨荣辱”方面有所体悟,在探求中国优秀传统行政文化的当代价值方面有所收获。
在互动环节,与会师生就中国优秀传统行政文化的相关问题与高小平和徐晓林进行了积极、热烈的探讨。
与会人员还集中讨论了一个核心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构建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基于这一背景,部分老师认为,中西方行政学有着不同的理论渊源、思想脉络、应用场景和治理场域,中国古代的行政思想和治理经验在新时代有着广阔的发掘及利用空间,高小平研究员对中国优秀传统行政文化当代意义的阐释,特别是他将“文以载道”“孝治天下”“任人唯贤”“以邻为伴”与中国传统行政管理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缜密对应的见解,很好地体现了“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的学术自觉,有利于学界增强“四个自信”,值得大家学习借鉴。大家认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当扎根中国大地,立时代潮头,发思想先声,积极推动学术理论中国化。
往期回顾
教师节学术专辑: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青椒”心路】迟到一个月的回复,谢谢你没有放弃我
速速围观 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发布,看咱贵财都有谁?
来源:贵州财经大学“学术立校”办公室
编辑:SMARTYIQU 柴永生
一审:王宝庆
二审:张 领
三审:彭吉军
|| 2021年9月13日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