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好教育写作
发布于 2021-09-13 11:19
我不是写作高手。看到小打卡里学霸们文思泉涌,创意频出,文风老练,风格多样,真是倍感压力。不过网师三年的学习经历,多少也让我习惯了高手的存在,面对他们的优秀,能不恐慌也不自卑,而是悉心研究其优点,加以借鉴。毕竟,每个人基础不同、经历不同,我们都得遵循自己成长的节奏。
今天的课程群,一位新加入的网师朋友表达了写作上的困惑,我这个新手小白也来谈谈自己的一点经验,或许能给大家一点启发:
01 处处留心皆话题
教育写作写什么?这或许是新手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报名《教育写作》课程后,为了找到选题的灵感,除了读李镇西老师的书,我还购买了诸如《给教师的68条写作建议》之类书籍,以应对选题惶恐。随着新学期的到来,工作步入正轨,才发现之前的担心都是多余。卷入热火朝天的工作之中,随处遇到的都是写作话题——
新接手高一班级,总要给学生一份见面礼吧,《给你们的第一封信》就此诞生;
新高一的孩子热情似火,对学习有一份懵懂的憧憬,怕他们在第一次月考中经受打击,《找到自己成长的节奏》算是打预防针;
新课标提倡自主学习,但什么是好的自主学习?在一次失败的自主课后,我不禁思考这个问题;
文学短评没见过,不会写?那就以第一篇课文为例来谈谈《如何写文学短评》;
闻一多在为革命做出牺牲前有过犹豫吗?听学生大声、齐声地回答“不犹豫”,一种脊背发凉恐惧,我得跟你们谈谈《闻一多是一个人啊》,读诗要走近心灵;
新高一的课堂总是闹哄哄的,孩子们积极地参与,大声地讨论、大声地回答、积极地表现自己,但这是好的课堂表现吗,究竟《什么是好的课堂对话》?
读魏智渊老师的文章,他说,“要做程序员,不做‘教育家’”,《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也提到要让学生“训练有素”,那么《如何建立有效的课堂规范》?
……
处处留心皆学问,带着一双思考的眼睛,就发现课堂永远有等待解决的问题。
02 找到合适的写作形式
有了好的选题,如何去展开思路形成文字?语文老师大概要讲一讲“凤头”“猪肚”“豹尾”,讲一讲“金字塔原理”,这些固然都有道理,但以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首先思考的是合适的形式。
形式服务于内容和选题。一个选题,写成教育叙事,还是小论文;风格上,偏散文还是学术性?黑格尔说“内容决定形式”,孙绍振教授说“同样的情感和对象的特点,是要变成散文、诗歌、小说的形象,还是变成戏剧的形象,这是大不相同的”。 面对一个不错的选题,哪一种写法更能体现写作的价值,这是写之前要思考的问题。
教育叙事是最适宜入门的写法,也最能锻炼文笔,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就是最好的示范,许多老师也都是在叙事的感召下,拿起笔来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活,发掘了自己写作的特长。
03 如何写出深度
让文章有阅读价值,这是我们在写作上最大的追求。想要写出深度,除了多写、刻意练习,还要阅读一定量书籍。
首先是理论书籍。《教师阅读地图》中详细地阐述了经典阅读的价值,也为我们指明了阅读的方向。网师专业理论的学习,更是为我们打开知识的大门,让我们拥有一双穿越日常生活表象的“火眼金睛”,在寻常的教育事件中看到价值和意义。
其次是专业书籍。每一门课程都有相对应的专业书籍,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上下五千年文学史上的巨著是我毕生的专业必修课,它们不是我的任务,而是我独特的精神滋养,也是我写作灵感的源泉。
最后,我要特别说一下诗歌、小说、散文和歌曲,这是我个人独特的爱好。经常在写一篇文章时,脑子里会冒出一首诗歌的节奏,或者歌曲的旋律,尽管有时候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关联。诗歌的节奏感让我文风紧凑,不写过长的句子;某一首歌词娓娓道来的意境,跟一篇叙事散文正好贴合。有一段时间迷恋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写作时也不自觉地模仿,那种人物、事件和心境交织融合的写法。每每这样的时刻到来,写作于我不是苦役,而是莫大的精神享受。
结尾,照例奉上里尔克《给青年诗人的十封信》中的句子吧,这个句子我已引用过无数次:
没有人能给你出主意,没有人能够帮助你。只有一个唯一的方法。请你走向内心。探索那叫你写的缘由,考察它的根是不是盘在你心的深处:你要坦白承认,万一你写不出来,是不是必得因此而死去。这是最重要的:在你夜深最寂静的时刻问问自己:我必须写吗?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