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风•清人》解读

发布于 2021-09-14 13:50

 

 佳作欣赏

       国风•郑风•清人


清人在彭,驷介旁旁。

二矛重英,河上乎翱翔。

清人在消,驷介镳镳。

二矛重乔,河上乎逍遥。

清人在轴,驷介陶陶。

左旋右抽,中军作好。


主旨简介:

《国风·郑风·清人》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首民间政治讽刺诗,揭露郑国国君不爱惜民众,久役人民于河上,兵众不满,纷纷逃役。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写清邑士兵在黄河边上的彭地、消地、轴地驻防时的种种表现,采用反复咏叹的手法,以增强诗歌的气势,从而达到其讽刺的效果。

 

字词:
清人:指郑国大臣高克带领的清邑的士兵。清,郑国之邑,一说卫国邑名,在今河南省中牟县西。
彭:郑国地名,在黄河边上。
驷()介:一车驾四匹披甲的马。介:甲。旁旁:同彭彭,马强壮有力貌。一说行走、奔跑貌。
二矛:酋矛、夷矛,插在车子两边。重(chóng)英:以朱羽为矛饰,二矛树车上,遥遥相对,重叠相见。重,重叠。英,矛上的缨饰。
翱(áo)翔:游戏之貌。
消:黄河边上的郑国地名。
镳(biāo)镳:英勇威武貌。
乔:借为鷮(jiāo,长尾野鸡,此指矛上装饰的鷮羽毛。
逍遥:闲散无事,驾着战车游逛。
轴:黄河边上的郑国地名。
陶陶:和乐貌。一说马疾驰之貌。
左旋右抽:御者在车左,执辔御马;勇士在车右,执兵击刺。旋,转车。抽,拔刀。
中军:即军中。一说指古三军之中军主帅。作好:容好,与翱翔”“逍遥一样也是连绵词,指武艺高强。一说做好表面工作,指装样子,不是真要抗拒敌人。
 
译文:
清邑军队驻在彭,驷马披甲真威风。两矛装饰重缨络,黄河边上似闲庭。
清邑军队驻在消,驷马披甲威又骄。两矛装饰野鸡毛,黄河边上自逍遥。
清邑军队驻在轴,驷马披甲任疾跑。左转身子右拔刀,军中好像准备好。

 

赏析:
《郑风·清人》是批评郑国军队游戏离散的诗歌,为《诗经·郑风》的第五篇。在《郑风》二十一篇诗中,唯独这首诗是确切有本事可考的。
先了解历史(创作背景)。据《春秋·鲁闵公二年》记载:冬,十有二月,狄入卫,郑弃其师。《左传》云:郑人恶高克,使帅师次于河上,久而弗召,师溃而归,高克奔陈。郑人为之赋《清人》。鲁闵公二年(郑文公十三年,公元前660年),狄人侵入卫国。卫国在黄河以北,郑国在黄河以南,郑文公怕狄人渡过黄河侵入郑国,就派他所讨厌的大臣高克带领清邑的士兵到河上去防御狄人。时间久了,郑文公也不把高克的军队召回,而是任其在驻地无所事事,整天游逛。最后清邑之师滞留边境,军纪败坏,终于溃散而归,高克也逃到陈国避难去了。因此,孔子在《春秋》里把这段历史记载为郑弃其师,真是一字寓褒贬了。
春秋时期,大小诸侯国之间战争频仍,攻伐兼并不绝于史。广大人民对那些诸侯争霸的不义之战是深恶痛绝的。而对举国上下齐心协力奋起抗击外敌的正义战争,广大人民总是予以热情的歌颂。在防御外敌的时候,如果有人消极不抵抗甚至投降,那将受到千夫所指。因高克带领的清邑部队不积极备战御敌,故郑国诗人作此诗以讽刺之。又据《毛诗序》,诗作者为郑公子素。
《郑风·清人》是一首辛辣的讽刺诗。在此诗作者眼中,高克带领的部队,战马披甲,不可谓不雄壮;战车插矛,不可谓不威武。可是清邑的士兵却不是在为抵御敌人随时可能的入侵而认真备战,却在河上逍遥游逛,耍弄刀枪;身为将帅的高克也闲来无事,只是以练武来消磨时光而已。此诗讽刺的对象是高克,而最终深深斥责的是郑文公的昏庸。
至于为什么说讽刺的矛头最终是对准郑文公,古代有一位论者分析得很有道理:人君擅一国之名宠,生杀予夺,唯我所制耳。使高克不臣之罪已著,按而诛之可也。情状未明,黜而退之可也。爱惜其才,以礼驭之亦可也。乌可假以兵权,委诸竟上(边境),坐视其离散而莫之恤乎!《春秋》书曰:郑弃其师。其责之深矣!(朱熹《诗集传》引胡氏语)。这就是说,在抵御外敌之时,郑文公因讨厌高克反而派他带领清邑士兵去河边驻防的决策是完全错误的。
全诗共三章,写清邑士兵在黄河边上的彭地、消地、轴地驻防时的种种表现。表面上是在称颂他们,说他们的披甲战马如何强壮,奔驰起来又如何威风;战车上装饰着漂亮的矛,是如何的壮盛;军中的武士也好,主帅也好,武艺又是如何高强。而实际上他们却是在河上闲散游逛。每章的最后一句如画龙点睛,用翱翔”“逍遥”“作好等词来揭出本相,其讽刺的手法是较为含蓄的。从诗的章法上说,三个章节的结构和用词变化都不甚大,只有第三章与前两章不同处较多。作者采用反复咏叹的手法,以增强诗歌的气势和表现力,从而达到其讽刺的效果。
作者简介:

陈韵如
荀社成员


陈韵如,字文卿,号幽真琴客、抱朴山人等。好诗词文赋,曾获福建省第二届“正谊杯”古诗文大赛复赛冠军,决赛银奖。有《幽真集》一书出版。 

 往期精彩,转载请注

《诗经》赏析及解读

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园有桃》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写的是谁?

美丽的邂逅—《野有蔓草》

《诗经》中的相思之美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丹若|《诗经.扬之水》

丹若|“连年有余“和《诗经》

丹若|《诗经》五首讲述卫国那段历史

丹若|中国第一位爱国女诗人和她的诗歌

丹若|诗经中的女子是怎么赞美男子的

丹若|情人在那里-《诗经》之东门

一花一世界|《诗经.小雅.鼓钟》解读

一花一世界|《诗经 . 小雅.小明》解读

一花一世界|《苕之华》—谁在哀唱?

一花一世界|《诗经.小雅.无羊》解读

懷明舊客| 《小雅.渐渐之石》解读

叶文利|我行其野

叶文利|《大雅.文王》解读

高文旭|《诗经.小雅.雨无正》赏析

高文绪| 《王风.黍离》解读(附音频)

王斐斐|《卫风.考槃》(隐逸诗鼻祖)

张政|《鄘风.柏舟》(附音频解读)

宋彬|《诗经.小雅.鱼藻》赏析

林杉| 懒床诗之鼻祖——国风·齐风·鸡鸣(附音频解读)

文竹|《卫风.淇奥》解读(附音频)

龙健|《邶风.柏舟》(附音频解读)

龙健|《邶风•绿衣》解读

读书心得与创作


什么

诗词画赋

马建勋|

游心物外|

(之一之二)

(现代诗)

原创小说

大家名篇欣赏

沐言非|

沐言非|(有修改)


编  辑:丹  若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