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积累 | 三个小众且超有趣的作文素材,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
发布于 2021-09-14 20:08
因组稿需要,现发出征稿,设置板块如下: 各类考试作文、学生平时作文、老师下水范文、作文教学指导、成员原创作品。
投稿邮箱:412349211@qq.com
素材积累
三个小众且超有趣的作文素材,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
Hi 大家好呀,今天也是学习疲累但成就感满满的一天!有小伙伴在后台留言说,还在用孔子、爱迪生这种几乎被用烂了的例子,而试想一下,几年如一日的看上千份同样的人物素材,就算你是阅卷老师恐怕也很难提起兴趣吧....
能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的往往是一些小众却新颖的冷门素材,今天lulu就为大家找了几个有趣的冷门事例素材,附上写好的议论段,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冷素材·01】
脑洞时间:你愿意当吸血鬼还是僵尸?
吸血鬼和僵尸是来自民间传说中的两种异怪生物,近年来经常成为小说、电影、电子游戏中的主角,在流行文化中日渐为世界各地的人们所知。
在2018年10月,它们出现在了考试题当中。
“你愿意当吸血鬼还是僵尸?”这是英国牛津大学万灵学院的面试题。
此题让见多不怪的英国人也跌破眼镜,《泰晤士报》称之为“世上最惊恐的考试”。
有人试着回答了这个问题,把每一方的优点和缺点都列了出来:吸血鬼颜值比较高,有一些超能力,但是长生不老压力很大;僵尸成群结队,不孤单,食物摄入也很科学,但身上总是散发出一种腐朽的烂肉味,这通常很让人恶心。
你愿意做僵尸还是吸血鬼呢?
相信有朝一日,如果牛津大学公布出考生的答卷,一定会再次引发热议。
一道开放性试题,注定没有标准答案。关于“愿做吸血鬼还是僵尸”的答案,与其说在考查学生的知识储备、社会见闻、角色解读,不如说是在综合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片段示范
牛津大学的另类面试考题旨在指引学生富有一种质疑反思的独立精神,培养自我的逻辑思维能力,不人云亦云盲目顺从。
拥有这些能力,也许不会提升学习成绩,但会让人愈发成熟;也许不会提高智商情商,但会让人冷静思考从容应对各类困难;也许不会变得博学多才,但会让人明白专一、勤奋、坚持的道理。其实,选吸血鬼还是僵尸,选的不是某一角色,而是走好怎样的人生。
【冷素材·02】
惹人摔跤的碎石路,里斯本的城市之魂
发源于十八世纪的葡式碎石路是葡萄牙传统文化的一个精髓。
它主要是指以花岗岩、石灰岩和玄武岩的碎石块铺制而成的路。
1755年的大地震后,里斯本的人们开始运用这种碎石铺砌工艺重建城市。
经过几十年的使用与磨损,如今里斯本的葡式碎石路已变为一个交通隐患,这点似乎不用被质疑。里斯本市政厅曾经对200名55岁及以上的里斯本市民做过调查,其中有一半说自己在碎石路上摔倒过。
然而,当里斯本市议会投票通过了“行人无障碍计划”,想用其他平坦坚固的材质重修这些碎石路时,却遭到了不少市民的反对,核心原因就是,他们认为葡式碎石路是里斯本标志性的元素之一;如果彻底拆掉,这座城市将失去一个重要的标志。
在市民们看来,政府可以采取一些温和的措施,比如增强石块的摩擦力、防止滑倒,而不是全面拆除。
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印记,都会给人带来独特的记忆。葡式碎石路是里斯本城市风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居民们精神文明生活的重要载体。
保留葡式碎石路的举动,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助他们寻回城市的灵魂。
片段示范
黑格尔曾说:“建筑是凝固的音符。”而我们生活的城市,则正是由这些音符组合而成。在快速变幻的城市图景中,对于葡萄牙里斯本的市民们来说,葡式碎石路就是那个经典而永久的音符。他们只需站在上面便能感受到变化巨大的今夕昨夕。
对于这些城市印记,比起全面拆除,富有责任感的修葺或许才是更好的保护方式。否则多年之后,我们便只能对着泛黄的照片哀叹回忆,那早已不复存在的城市记忆了。
【冷素材·03】
“迟交作业”变论文,师生情意纸上书
错过上交作业的时间该怎么办?补交作业会有怎样的担忧?这些看似每个学生都会遇到的“一般问题”,却在华东政法大学有了不同的解答。
2018年10月,华东政法大学的许同学因故未及时上交作业,写文论证“迟交作业的合理性”,没想到其授课老师——法律学院副教授马寅翔写了一篇《关于“迟交作业案”的归入法分析》来回应许同学,他在文中专业且温情地采用相关法律知识,辩证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马老师此文一发,影响的不仅仅是许同学,更是班级群里见证此事经过的,甚至因为朋友圈截图传播而知晓的所有学子。
原本平常无奇的“补交作业”事件,在师生间却涌起了不少的感动。
学生的成长,老师的责任与用心也跃然“网”上。
看似只是一件迟交作业的小事,实际上却给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法理课。那些停留在书本上的内容,一下子就在这件小事中“活”了起来。马寅翔教授通过这一过程让大家学会认识规则、尊重规则,并敢于运用规则为自己争取权益。这正是教育的意义所在。
片段示范
事虽小,理不轻。其实,教育就是在这样的点滴小事中润物无声、成风化人。这也告诉我们,教学方式的创新,靠在课堂上举些有趣的例子、用些新的手段是远远不够的。
教育教学,既在讲台之上,也在讲台之外。这里面,最重要的还是教学理念的转变。
好的教育总是由心出发。做到尊重学生,平等交流,传道授业,老师的“独奏”就会走向师生的“共鸣”。良师益友的关系中,学生收获新知,老师得到启发,二者共同成长。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仅作分享之用,版权归原平台及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联系小编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