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带来的家庭教育新思考

发布于 2021-09-15 00:03


击下面喇叭,聆听我的亲子故事 ……

    

2021年对于教育来说应该是波动很大的一年,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以及在本学期开学前对于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时间限定政策的出台,我是非常支持的,我更相信尊重自然成长规律的教育是未来社会的方向,思考、创新、然后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在目前的教育生态中已经成为了稀罕物。

首先说说双减,第一减孩子在学校的作业压力;第二减节假日孩子的课外学科培训压力,我看到这样的政策出台真的是非常的感慨,中国教育高层终于可以看到现在教育带给整个社会的焦虑与不安,还有不少以生命为代价的惨痛教训,以后的教育会更加积极、正向与良性,然而在与更多的父母沟通中听到了不同的声音:

“虽然是双减了,可是孩子中考的制度没有变, 依然有50%的孩子止步于大学了”;

“不能明目张胆的上课外班,可是一些家庭可以请私教啊”;

“你家的不学了,别人家的还在学,差距会越来越大啊”;

“以前当爸妈赚钱就好了,现在得自己辅导了,我也不会找谁”;

“现在孩子没说几句就冲突,以前在家时间少见面机会少还好一点,现在天天有事情”;

“现在作业少了,不用补课了,孩子也没有什么兴趣,天天无所事事的,担心以后更糟糕”……….

看得出来,我们在这个已经习惯焦虑的教育生态中,就像上了高速路要停下来是非常的不容易啊,家长担心的这些情况我是可以理解的,相信一定会存在这样的现象,政策毕竟只是针对大部分的或者是主流的社会群体。

再说说,对于网游时间的规定的出台,相信中国的绝大多数父母看到政策那一瞬间是欢呼雀跃的,终于有非常正当的理由阻止孩子玩游戏了,执行了几天后,新的情况出现了:

“发现孩子注册时用的是父母其中一方的身份证,根本不受限制”;

“内心还是支持政策,也是真的爱孩子,即使用了父母的身份证注册,也想说服按照规定执行,孩子死活不愿意。”;

“孩子以前玩游戏,限制没的玩了,脾气比之前更大了”;

“以前熬夜玩,第二天还会去上学,限制不玩了也不去上学了”;

“以前的游戏是限制了,限制玩非网络版本的,或者网聊、购物,更担心了。”

双减与规定游戏时间相继出台,站在国家的层面也是高瞻远瞩,为了祖国更长远的未来,不仅仅是颁布了还在重拳确保执行,看的出来政府的决心。然而,具体的落实与实施没有让我们家长在教育方面重见天日,似乎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跌宕起伏啊,我们的小心脏受得了吗?

先说双减,哇,课外培训机构没了孩子就可以安心回家疯玩,或者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做家务、参加社会活动了,可是一部分培训机构会改制啊,数学是学科类的,根据双减政策我不敢教了,我教逻辑思维、教魔方、教数独,我可以承接孩子放学后的作业辅导,在政策没有细则或者具体到落实办法的基础开始调整概念,机构开始大力宣传这些课程的重要性,让父母觉得不学不行,为了能让孩子在数学上有进步就会紧跟着学习,只要有一个家长选择让孩子继续学习,剧场效应的结果就会让越来越多担心输在起跑线上的父母跟随。

在周内的时间也是避开了双减周一到周五的8:30,周六周日可以实行全天托管。这样的情况对于父母来说接送时间、与孩子相处的时间、给孩子运动、艺术的时间依然没变,还是孩子没有时间去思考、去实践、去尝试,对于孩子来说与原来沉浸课堂的时间都没变,双减就变成了一种概念。

学校多作业的教育让孩子因为作业而失去了美好的童年,校外培训让孩子对校内的学习失去了好奇,校内校外的时间占用与作业压力让孩子讨厌了学习,很多孩子与我聊天的时候都会不同程度的有所表达,喜欢学习只是不喜欢作业,再说了谁喜欢没了探索没了快乐没有期待的体验。

再说说游戏时间的限制,我想到了这是堵不是疏,我们应该看到国家大方向支撑全社会保护我们的未成年人,更应该看到其实教育已经逐步由社会转到家庭,将家庭在教育中的重要位置重新调整过来。

我们现在更多的时候看到,父母刷着手机监督着孩子写作业,父母迟到早退的工作却要求孩子按时上下学,自己过着只想今天不顾明日的生活,却要求孩子做学习计划考什么大学。我们每天都用前面几十年积累的经验过着一天又一天,总是想着如何让孩子能一天天进步。


而最好的教育是


一、 孩子愿意与父母在一起

良好的沟通模式是孩子愿意与父母在一起的前提,无论是双减还是游戏时间的限制都会造成父母与孩子在一起共处的时间多了,如果关系是和谐的,对双方都是非常大的滋养,亲子关系有挑战的情况下将面临更大的危机。为什么这么说,以前有点冲突孩子去补课了,给了双方自我调整与反思的机会,或者玩游戏换个释放压力的渠道,现在这些渠道堵住了,我们与孩子的情绪何去何从,是个非常严峻的考验。

二、 孩子是否愿意成为我们这样的人

孩子的价值观、信念、生活态度都会受我们的影响,因为孩子对于人的认识源自于身边的人,比如:父母、老师、监护人等,大大小小的事情首先来自于父母,与人应对进退的样子、追求事业的状态、工作、生活的态度、婚姻生活的模式,都来自于我们父母,如果孩子从我们的状态中感受到了价值感,就会愿意付出努力去做,成为追赶、超越我们的人。

我依然坚信,无论政策如何出台,毕竟解决的是一个又一个的个体问题,而对于人这样的复杂体,看到人性,开启自身动力,才会是真的奏效。家庭沟通就会显得尤为重要,我们成长过程中的经历会给我们太过丰富的喜怒哀乐,青春期的孩子尤为突出,而情绪不是我们,却是我们的一部分,无论何时何地,我们深深受情绪的影响和控制,他的出现是在自我探索,绝不可能无缘无故的来,更不会悄无声息的走。压抑的情绪总会被释放就像火山爆发,也像决堤后的洪水,破坏物品、毁灭关系、甚至造成生命陨落。而美好的沟通可以让对方有效释放情绪就会成为生命发电站,转化更多的能量投入一段又一段的历程。

切实可行的办法都是正确的“疏”而不是单单的堵死,相信教育会逐步的完善,一切都是探索,而我们既然改变不了政策左右不了体制,但是可以改变我们的沟通方式,我们与孩子一起在充满爱的沟通中坦然迎接未知的一切。

亮 享 成 长

微信:renliang26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