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记》20210915:疫情期间 你读了多少本书呢
发布于 2021-09-15 07:46
因为全球疫情的关系,大多数人都对“隔离”这两个字免疫了。
人们动不动就被隔离14天,要是不幸周边有人“中招”,可能未来一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都不得不“自闭”了。
在隔离的这段时间里,大家练出许多新技能。有人从无到有学会了做饭,还有人打发时间开起了直播,结果他就火了。
(一男子隔离期间直播睡觉,赚了7万块钱)
与此同时,人们的阅读需求也在激烈增长,很多人借疫情宅家的机会,读了很多书,养成了读书习惯。
有报告显示,2020年头个月的全民阅读量是2019年一年的总和,疫情期间,56.2%网民读书量增加,31.6%的网民读书量超过过去一年的总和。
有人在疫情期间足足读了500万字的书,努力学习,提升自己;
有的人在家天天刷短视频,徒增焦虑,不得不感慨一句“时间都去哪了”。
作家毛姆曾说:“读书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疫情给人们日常生活的冲击太大了,我们总免不了彷徨失策,而读书就是我们在彷徨中的那一片心灵净土。
疫情刚开始的时候,有一位读书哥意外走红了。
2020年2月5日,他作为第一批新冠肺炎患者被送到方舱医院治疗。
感染新冠的他,不慌不忙地在病床上读起书来,神情专注、安静。
不少网友都被他淡定从容的心态打动了,有人说:“看到他,每天为疫情感到焦虑的心情缓解了许多,感觉世界都安静了。”
这是读书的力量,他能给我们一个安定祥和的心灵,以不变的内在去对抗现实生活的种种苦恼。
(读书哥)
不止是患者,疫情期间最繁忙的抗疫战士也不忘从书中获取精神力量。
长沙市的妇科医生胡炼说:“《林徽因:不慌不忙的坚强》我看了三遍,仍然回味无穷。我参加抗疫工作时,条件有些艰苦,但想到林徽因都是强撑着虚弱的身体,全心全意地专注事业。我觉得自己也拥有了与病毒作斗争的不慌不忙的坚强。”
长沙中心医院的肿瘤科副主任赵阳一直在抗疫前线。在难得回家的时光里,他和孩子一起看了《老人与海》,他说所有奋战在一线的白衣天使们就像书中的那位老人一样,用不屈不挠、无所畏惧的精神与病毒做斗争,争分夺秒挽救每一条生命。这本书中的老人教会我们,即使困难重重,也要让生命光芒万丈。
人民日报曾经发表过这样一句话:“没有人的生活不苦恼,唯有读书才是解药。”
患者、抗疫战士,以及更多的普通人,总会面临非常多生活中的苦难。
读书的意义就在于让你站在伟人的肩膀上看待生活里的烦恼,或许曾经的问题已经不值一提,或许你可以看到问题的另一个角度,你看到了更加宽广的世界。
最重要的是,你能从他们身上得到无价的精神力量。
人本能地渴望更多的知识,每个人都知道我应该多读点书,可惜“知道”与“做到”之间存在巨大的鸿沟。
有的人买书等于读书,家里囤积了一堆书,看书的进度却十分缓慢。
有的人是阅读困难户,一页书读一个小时,其中有50分钟在神游,或者耐不下性子读书,看了几页书,就忍不住去刷手机了。
就算我们真的努力把一本书读完了,却读过就忘,想不起自己看完一本书获得了什么。
读书真的太难了。
为此,我们专门设立了这个春秋读书会,采用听书的方式为大家解决“读书难”的问题。
为什么我们读书如此低效呢?
01
有些书太难啃,很难读懂.
02
读过就忘,读了跟没读一样.
03
没时间读书.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