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全国碳交易市场上线将满60天,带给工业互联网行业机遇有哪些?
发布于 2021-09-15 20:17
9月13日,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新华财经发表行业洞察文章。
邀请傲林科技副总裁任飞分享了“工业互联网在助力企业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挑战,以及傲林科技是如何通过首创的企业级数字孪生技术,为业务全链条提供减碳的辅助决策建议,最终达成碳中和优化目标的实施路径的。”
以下为新华财经报道原文。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自7月16日上线交易以来,到9月13日运行将满60天。随着全国碳交易市场上线,也对节能减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工业互联网是提升资源利用和环保水平的重要手段,是推动碳减排的重要支撑和有效途径,未来双碳目标将对工业互联网发展带来双向驱动作用。那么全国碳交易市场交易上线给工业互联网企业带来了怎样的机遇与挑战?听听大咖怎么说。
一、机遇
——倒逼企业科技优化。双碳目标对未来绿色发展提出新导向、新任务,工业企业将面临节能减排的更高要求、更高标准,从而形成有力的倒逼机制,将推动相关的工业互联网技术进步、模式创新和效率提升。并且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将更加注重工业互联网的参与应用和投资布局,市场需求潜力将不断释放。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马郓表示,这也有利于中小企业真正行动起来,拥抱工业互联网,促进产业变革,走出一条新能源体系与新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全新工业道路。
——相关行业风口来临。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政策研究所工程师邓帅表示,疫情后我国绿色复苏和低排放发展将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数字化和绿色化的“双轮驱动”,这将显著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先进低碳技术的深度融合,特别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先进轨道交通装备、非化石电力装备、电子及信息产业、生物技术等绿色制造业将得到快速发展。通过碳中和愿景的引领和倒逼,在工业互联网等高科技、高效益和低排放领域将会培育出新的增长动能。
——监管规范将更加完善。全国碳交易市场上线,也意味着需要更加规范和权威的碳排放监管手段。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对监测对象在销售、计划、研发、设计、工艺、制造、采购、供应、库存、售后等各个环节的碳排放数据进行汇聚并进行统筹管理,通过对各类碳排放数据资源的统一汇聚、存储,并进行清洗、格式化、脱敏、标记、存储,实现数据资源全生命周期的可信、定责、定权,并对各类数据资源的筛选、发布和后评价,进一步提高碳交易数据的准确性和透明度。这有利于提升行业整体数据资源汇聚能力,加快工业互联网发展。
二、挑战
谈及工业互联网在助力企业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的难点和挑战时,傲林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任飞表示,一是对当前各个环节碳核算缺乏有效的计量手段和标准化的测算方法,很难实现碳排放精准、及时的计量;二是对上下游产业链碳排放的有效测量问题,企业不光要考虑自身的直接碳排放,也要考虑产业链上下游的间接排放,需要形成更完整的碳排放地图;三是当前低碳技术、碳回收技术与工业互联网的结合不足,从监测、分析到处置的闭环还没有形成。
东方国信高级副总裁敖志强表示,一是传统能源的部分降耗工作到达高复杂度阶段,需要技术创新、工业创新,引入更多新型智能化设备、技术、大数据采集和分析能力;二是实现双碳目标,需要加大新能源的研究,新能源的积累还相对较少,很多工作属于联合探索、联合创新。
三、展望未来
对工业互联网发展,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所工业室主任、研究员付保宗给出了以下几点建议,我们结合工业互联网企业的成功探索一同探讨。
——注重技术创新突破。首先着眼于工业互联网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和难点堵点,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大力推动过程创新、模式创新、业态创新,提升数据集成和业务集成能力,加强信息流与用户运营的融合应用,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韧性,积极抢占工业互联网价值链制高点。
——加强对新能源的研究。北京国双科技有限公司工业互联网平台负责人、解决方案总监翁烨晖表示,国双智慧微网系统可以实现对光伏系统的全流程实时监控、在线预测、发电量模拟、设备预警和诊断、资源调度、电力交易及需求响应等功能模块,建立一体化运作和集中管理,用智慧管控优化模型赋能离散式、分布式的可再生能源,建立可靠稳定的新能源输出,挖掘新能力潜力,实现“开源”。
——注重生态构建。立足于工业互联网体系建设,在技术创新驱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平台打造、市场主体培育等方面持续发力,从链群建设、标准规范、应用示范、企业推广等多方面系统施策,构建助推工业互联网优化发展的产业生态圈。例如,傲林科技通过首创的企业级数字孪生的构建,围绕企业人、机、料、法、环、财各个要素形成了全链条的碳排放分析能力,同时提供减碳的辅助决策建议。通过建立统一的“碳中和”指标血缘体系,自上而下地进行指标拆解,推进行业->集团->分子公司->产业链的碳中和优化。
——注重信息安全。提升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能力,建立科学、系统的安全防护体系,强化互联网数据安全保护能力,加强工业互联网安全公共服务能力,实现工业互联网产业创新与信息安全协同发展。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