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中秋:这些习俗你还记得吗?|山东·那些年...

发布于 2021-09-20 23:00

中秋

 中秋节的习俗是: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称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我国农历秋季的七、八、九三个月中,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深受大家喜爱。

明天就是中秋节了,今天带大家提前了解一下这个人人喜爱的“团圆节”。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

根据我国古代历法,一年有四季,每季三个月,分别被称为孟月、仲月、季月三部分,因为秋季的第二月叫仲秋,且又因农历八月十五日,在八月中旬,故称“中秋”。

中秋:来源

到了唐朝初年,中秋节成为固定的节日。

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

又因为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中秋节”;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习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

中秋:拜月

古代对月的崇拜,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

夕月,即祭拜月神,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中秋:拜神

在古代,有秋报拜土地神的习俗。

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

中秋:歌舞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

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中秋:文人赏月

《水调歌头》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民谣

月光光,照谷场,

谷场上,农人忙。

今年稻谷收成好,

家家户户乐陶陶。

月亮亮,吃大饼。

大饼勿吃吃小饼,

小饼勿吃吃香稃。

吃了饼,风调雨顺,

吃了稃,生活步步高。

中秋:传说

最著名的是“嫦娥奔月”。

嫦娥是射日英雄后羿之妻,王母感谢后羿射日之功,赠之不死仙药。而嫦娥因故吃了仙药,无法逗留地面,飞天奔月而去。

李商隐曾有诗感叹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最富有传奇色彩的是“玄宗漫游月宫”。

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

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清丽奇绝,宛转动人!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

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又谱曲编舞,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白居易《长恨歌》中写:“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中秋:月饼

中国的节日似乎总与“”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中秋一定要吃的就是月饼了。

沈榜在《宛署杂记》中还记述了明代北京中秋制作月饼的盛况:坊民皆“造月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市肆至以果为馅,巧名异状,有一饼值数百钱者。”

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说:“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又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

《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

山东|”那些年“

在很多地区,中秋是仅次于春节的重要节日,山东也不例外,从古至今,山东各地区的百姓过中秋都十分隆重,咱们除了祭月、祭祀、家宴,还会用各种方式表达对中秋的重视。

山东又被称为“齐鲁大地”,自古便受孔子礼乐文化的熏陶,有浓重的文化浓感,所以对祖先尤为敬畏,中秋祭祖拜月等盛大程度也仅次于春节,成为山东人过中秋必不可少的活动。中秋佳节亦是团圆之时,唐代王建有诗说“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宋朝的苏东坡也写诗说“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

中秋节最统一的习俗,便是吃月饼据相关历史记载,自唐朝时,便有吃月饼的习俗,山东人好客,中秋节前,还有走亲访友的习惯,通常都会捎上月饼,以表思念之情

轼也是历史认证的美食家,他赞美月饼说“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

他除了赞美月饼的美味之外,还与山东五仁月饼颇有渊源,后人为五仁月饼正名道:“都知山东有五仁,焉知东坡密州制。问天明月几时有,美酒酥饼得真知”。

早年间,山东的月饼主要是在家自行制作的,潍坊、烟台等地流行做“月鼓”、“月糕”。所谓月糕,便是用两层面饼做成,第一层常常做成玉兔、月宫样式的面塑形制极其精美,第二层都做十二个“月瓣”,两层皆为圆形,取团圆之意。

随着科技发展,月饼也大多用机器模具代替传统人工做成,手工月饼多为罕见,玉兔月宫样式的面塑更是尤为罕见。虽说月饼已经有各式各样的口味,可在山东人们的心中,最珍惜的还是付诸心血的月糕。


月糕的形状,颇有些像莱芜等地春节时祭祀用的花糕,人们通常用月糕来祭月或者赠送给亲朋好友 。时至今日,山东的月饼也非常有名气,可谓是占了市场的半壁江山,可月糕的手艺却几近失传。

很多风俗手艺渐渐离我们而去,现在那些山东各地区独有的中秋风俗你还知道多少呢?看到下面这些是否能唤醒你的记忆?

消失的老济南

在济南,中秋节常被称为“八月节”或“八月十五”。

放初期,南一进入农历八就有了中秋节的节日气氛卖水果的鲜货铺、卖月饼的点心铺其他一些商号便开始整理铺面、布置橱窗。

市区主要街道都摆满了卖兔子王的摊位,有的用长方形案几,有的店家则在大方桌上搭成阶梯状,铺上白布,一级级摆上大小不等、造型各异的兔子王。

小时候,长辈要求对兔子王是必须要拜一拜的,说是与药王爷相关,可以保平安的…

济南还像北京那样家家都供兔子王,所以还要特别供上一捆青豆,是喂兔儿爷的。从普利门直到舜井街,两边一溜儿全是卖兔子王的,直到10点多才散。老百姓逛完一圈买几个,再提上西瓜、月饼回去供奉,大街上人来人往非常热闹。免子王摆在供桌上以兔神的身份接受祭拜,供完后就给小孩子当了玩具。一提里面的拉线,兔子就会作揖捣药。

鼎盛时期济南共有30多家店铺做兔子王。现今祭月、拜月、赏月风俗已渐淡化。上世纪80年代中期,济南周景福重拾旧业,成了济南仅存的兔子王手工艺人。他做的兔儿爷有坐兔、站兔、兔儿奶奶、兔子山、大坐虎、小坐虎,大小不同神态各异的近20种兔子王,小的作玉兔捣药状,大的披盔戴甲,背插旗子,手执长矛,坐在老虎身上。每只兔子的耳朵、帽翅、顶翎都能活动。

关于兔子王的来历有多种传说,但它的造型神态却大体相同。济南的兔子王大者约有半米高,小者拇指大小,以三四寸高者居多,可把玩手中。兔子王一律兔首人身,长耳白面三瓣红唇,长长的耳朵有弹簧与头部相连可摆动。

旧时,中秋之夜拜月、赏月的习俗十分流行。月亮升起时,人们在庭院中对月设香案,挂上月光祃儿,月光祃上印制的是一个类似嫦娥奔月的人物,称作太阳星君,下面还有一小兔;然后摆上供品,供品有月饼、西瓜及其他一些水果。

可惜的是,随着老济南拜月、祭月风俗的消失,兔子王这一盛行多年的民间手工艺品,也慢慢淡出人们的生活。 现在问孩子什么是兔子王,估计很多都不清楚了。

济南中秋节饮食除了全国都吃的月饼外,晚上还要举行家宴。早餐和午餐也加改善,早餐米饭、中午水饺。诸城从这天起开始吃芋头、地瓜、花生、萝卜和雏鸡等,我们叫做“尝鲜”。

吃芋头的习俗,可追溯到元朝末年,汉人不满蒙古人残酷统治,于八月十五这一天以蒙人头颅祭月发起起义,《潮州府志》记载说:“中秋玩月剥芋头食之,谓之剥鬼皮

由此,中秋吃芋头一习俗便逐渐流传下来。在沂蒙山地区,还曾有吃“大锅全羊”的习俗,附近乡民共食肥羊,颇有一番趣味,可传至今天,吃全羊的习俗也几近消失。

山东其他地区也有很多特色习俗,各个地区也各有不同,来看看这些你知道多少?

青岛:自制“面月饼”

清代《即墨县志》载:“中秋士大夫家作月饼,献先祀,亲戚相唪遗,设酒果玩月,以月之明晦卜来岁元宵之日晴雨”。中秋节是青岛地区普遍欢度的节日。

近代月饼制作考究,馈赠时要还加红帖。祭月较为普遍,供品主要是月饼、西瓜、水果,要烧香叩头。即墨地区还要上坟祭祀。清《胶州志》载:“中秋夕以果饼祭月,老农以月之阴晴卜来春元夜雨雪。辄云不爽”。民间还自制“月糕”,又叫称“面月饼”,儿童则手持插香的“月糕”满街唱圆月歌谣。有的还在空旷地上摇“大球溜”:用细铁丝编成小球形,内装点燃的火炭,晚上摇起来成为火圈。

中秋的食物也有讲究,胶东中午蒸饽饽、包子,即墨还做一种特殊食品,叫麦箭,先用白面摊成煎饼,再加上肉馅或素馅,然后用秫秸卷成筒状蒸熟,吃时加上调料,味道十分鲜美。

微山湖:办祭湖仪式

微山湖地区的拜月活动称为“圆月”。太阳刚刚落山,同胞兄弟无论远近都必须到父母家中团聚,共同等待月亮升起,焚香拜月,分吃月饼。兄弟中有外出未归者,桌上也必须要为他放上碗筷,以示对游子的思念与祝福。以船为家者,拜月饮酒之前,要先在“将军柱”前摆一碗酒祭祀船民信仰的“伙计神”,俗称“敬伙计”

八月十五这天,湖区以村或船帮为单位,还要举行隆重的祭湖仪式,祭祀的对象是湖神,俗称大王、湖大王、将军等。祭品为鲜鱼、活鸡、整猪、整羊,猪要黑色,羊要白色,不许有杂毛,俗称为“乌猪白羊”,鞭炮以头数多为佳。祭时,将供品摆满船头,鞭炮加彩绸挂在大船桅杆上。点燃纸箔、鞭炮后,众人长幼为序,向船跪拜,磕头祷告,求大王、赶鱼将军保佑丰收。祭毕,人们在大船舱内分食供品。

潍县:拜月仪式叫“圆月”

潍县的拜月是大人小孩分别进行,大人们在院里,孩子们在大门前,他们有的在小板凳上放个“月儿”饼,有的手托“月鼓”饼,臂绕圆圈,谓之“圆月”,边绕边唱道:“圆月了,圆月了,一斗麦子一个了! ”另一个儿童则手持一棵点燃的艾蒿,谓之蒿子灯,手臂绕动,一圈圈流星与圆月者相应和,玩过一会,再回家分吃月饼。拜月之后,全家人一边吃月饼一边赏月,有的还备有酒菜,许多地方也谓之“圆月”或“玩月”。

不管是我们熟知的中秋习俗,还是地方特色,都在慢慢被遗忘,有些手艺的消失不仅意味着孩童们缺少了儿时欢乐的机会,还意味着我们的文化自豪感也在慢慢消磨着。拜月告诫我们要敬畏自然,感恩自然,赏月告诫我们要家人团圆,以和为贵,吃芋头告诫我们莫忘屈辱历史。

虽说文化都有它的生命周期,可我们依旧希望,哪怕再过千年、万年,中秋的习俗都能一直延续下去,不要让传统文化葬送在我们的手中,希望大家在吃月饼,赏月的同时,心中还能荡漾起这些习俗,告诉孩子那些我们淡忘的好时光。

明日即是中秋节,

祝大家:

中秋快乐!



声明:本文图文整理自网络,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济南小学、初中、高中优生圈

跟济南上万优生家长一起学习

济南小学优生圈
济南小学优秀学生和家长集中地,分享高分学生学习经验、优秀家长教育心得。
21篇原创内容
济南初中优生圈
济南初中优秀学生和家长集中地,分享高分学生学习经验、优秀家长教育心得。
23篇原创内容
济南高中优生圈
济南高中优秀学生和家长集中地,分享高分学生学习经验、优秀家长教育心得。
16篇原创内容

添加思思老师为好友,

加入“2022济南学习交流”群

并领取“历年中考真题”大礼包

往期精品

为什么新学期第一次月考远比你想的重要?备考攻略!

●初中家长必看!指标生有多重要?这些数据不得不知!

●"双减"回归课内,但教辅书太多!如何挑选才能不掉坑?

●中考真题这样用,效果才能最好!|附送历年中考真题

●初三学霸的学习安排!附状元作息时间表(超详细)

●省实验又居山东榜首?最新全国高中100强榜出炉!

●中考新变化!重点高中“课程特色班”招生政策详细

●初中生必看!2022济南中考大事记,即刻规划!

●目标省实验、历城二中,初三该如何规划学习?纯干货!

●初三生可报!省实验中学2022年航空实验班选拔开始啦!

●【中考政策】2021年济南市艺体特长生招考信息汇总

●中考将迎来大变动,新增一科,2022年全面实施

●注意!有些不能报!济南最新高中招生范围汇总

●2022济南中考体育:满分还是50分,提分攻略来了

●速看,2021年中考加分政策,初中家长需了解!

●2023中考政策大改革:体育增至60分,物化改计分,满分660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