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分享”,这件事我错了吗?

发布于 2021-09-21 00:46


文 | 图图妈

ID:pkumum



周末带孩子们在京郊玩,三个老二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就是酒店游乐场。结果没多久小树就哭着出来了,委屈地说:“妈妈,我不想分享小推车,可是我还是给别人了。”

家人和我解释才知道,原来是游乐场里,小树兴致勃勃地在玩他最喜欢的小推车,旁边的小妹妹也想玩。

小妹妹和家人先是耐心地跟着看了一会,然后客气地和小树商量能不能分享给妹妹玩一会,小树先是非常直接地拒绝了。

这位小妹妹可能也是真的喜欢,紧追不舍,后来对方家长都来劝小树,讲了各种“要分享”的道理,说了什么好孩子要学会分享之类的鸡汤。

最后,小树在各种劝说下把心爱的小推车给了那个小朋友玩了几分钟。可是小树因为委屈和不舍,哭了起来。

我很坚定地告诉小树:“这是你先玩的小推车,你的东西,你有权决定不分享给任何人。妈妈支持你不分享,不开心甚至被要求的分享,是不对的!”小树似懂非懂地在我怀里委屈地趴着。
一定有人觉得我小题大做了,这有什么问题吗?我们从小不也是被家长教育要学会分享,甚至也在孩子2、3岁的时候开始教TA们学会分享的美德吗?

但是分享不应该是被要求的,更不应该是建立在自己的痛苦之上的,如果这次分享不是两个人都开心,那就是失败的分享。


自从有了老二,总有人问我两个孩子在家抢东西怎么办,怎么劝哥哥让弟弟呢?

我都是坚定地回答:“我从来不要求哥哥要让着弟弟,为什么一定要让给弟弟呢?”

然后对方总是一阵沉默,对话中止。

家人也对我的“放任”颇有微词,认为我偏向哥哥,居然能容忍小4岁的弟弟每次被拒绝,受“委屈”。

我的原则是:不强迫分享,也不可以被欺负。哥哥和弟弟都不能互相欺负,以大欺小是欺负,以小要挟也是欺负。

所以,图图和小树的相处模式更像是同龄人之间的对等关系,图图不会因为小树的出现而觉得自己要出让资源;小树也不会只靠着年龄小去要求,他会想办法和哥哥去商量。

我也出生在二胎家庭,作为家中的老二,从小哥哥就会让着我,从好吃的到好玩的,我一直心安理得地认为哥哥就应该分享给我,他也不假思索地成为了典型中国家庭的老大形象。

但是慢慢长大,我发现这种道德感的分享/让出,会形成人的性格,让无数中国老大忽略自己的感受,把他人的情绪优先于自己的情绪之上。


当孩子开始和外界打交道的时候,我们希望孩子能和周遭和平相处,所以我们善意地教会孩子去学会分享,因为这代表着向世界示好。

这背后的逻辑其实是,通过自己的付出,想换来对方的回应、参与或者交换。可是,我们每个人和世界相处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让自己在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让我们能在某些时刻和角落遇到点燃内心的人和事,通过发自内心的热情去参与世界的共建,不是吗?

我们之所以总爱教孩子分享,还有一个原因是我们的文化中不提倡拒绝。似乎无论有没有道理,拒绝别人就是不够友好的表现,可是反过来想,不拒绝也不应该把愿意的不愿意的都强加到自己身上吧?难道我们是个来之不拒的垃圾桶吗?

所以,我不会强迫孩子去学会分享,因为分享应该是发自内心自愿的,应该是分享以后共赢的,而不应该是学会的!

比起成年人才慢慢理解的分享,我更愿意先教会孩子:物权、秩序感、底线教育。

物权-“这个玩具是我的!”

孩子从很小就会开始寻找只属于自己的东西或者情感,从自己的奶瓶、妈妈的怀抱、玩具、衣物各种,归属和拥有是安全感的前提。

因为属于自己是一种存在感的体现,是我们对于占有的成就,每个人都需要,孩子在理解分享、参与的意义之前,更重要的是先有物权的概念。

没有拥有,何谈分享?

你以为现在孩子坚守的只是一个玩具吗?其实这是TA对物权的建立,今天的TA懂得捍卫自己的玩具,未来的他才可能坚守自己的情感、原则和追求!

内心的感受

我从小接受的教育中,成就、认可、受欢迎等等都排在了“我快乐”的前面,甚至会慢慢形成了,如果是因为我自己的感受拒绝了别人,我会产生深深的内疚!

因为,我们最不敢真诚表达和勇敢追求的,恰恰是内心的感受。

舍己为人,先人后己,这都是美德,顾及自己的感受反而成了一种自私?

人到中年的我,才发现忽略自己是人生最大的失败之一,所以我会鼓励孩子在不伤害他人的基础上,更需要做到的是在乎自己的情绪。

底线教育

我支持孩子考虑自己的感受,不代表毫不退让,任何能达成更优解的方案都是有意义的,比如小树遇到的情况,他如果在让出小推车的那几分钟,能给他另外一件他也很喜欢的玩具,两个孩子都会很愉快。

但是,“退让”不代表毫无底线,如果“退让”换来的是难过、牺牲、危险等,那“退让”就是不值得的。

如果让出一个玩具让孩子伤心了一天,分享的意义在哪?
如果为了做爸爸妈妈心中的好哥哥好姐姐,不得已分享给弟弟妹妹,这样的牺牲可以持续多久?
如果任何帮助和分享会让自己陷入危险,这样的付出是否要慎重呢?


孩子从来不是我们讨好外界的工具,更不是我们满足虚荣心的载体,你可以不是别人眼中的乖孩子,好孩子,但我希望你是个忠于自己、热爱生活、在乎周遭的人!

每个孩子都有TA在意的东西、情感、追求,这些都是你最宝贵的财富,值得你捍卫的珍宝,你可以勇敢地拒绝,不分享;也可以因为合作和分享而更幸福。

如果孩子你愿意去分享,妈妈很高兴;如果孩子你不愿意分享,妈妈也会支持你,支持你去守护心中认为更重要的东西!


更多好书,快加入“阅享读书荟”吧~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