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玉莲原创】摸秋

发布于 2021-09-21 10:22

    

“谷穗儿黄,冬瓜胖,南瓜睡满田,落花生粒粒香。待到中秋白露时,瓜果粮食装满仓,辛苦讨得快活吃,富足生活喜洋洋······”
“板凳儿歪,菊花儿开,烙了月饼接客来,中秋团圆闹开怀。乖乖孙吃月饼,甜在婆婆的心坎儿上,吃完饼饼赏月亮,幸福生活万年长······”
“桂花儿飘香拐枣落,八月楂炸口等你尝,板栗包子裂开了嘴,核桃枣子赛铃铛。夜半三更摸个秋,摘果摘瓜不算偷,送子观音今儿下凡,小媳妇快去摸个秋······”
伴随着祖母的声声吟唱,我度过了孩童时代无数个美好中秋。祖母缠足裹脚,难行百米;没进学堂,大字不识。但她心如明镜,知礼知节,待人温煦如秋菊,宽容又耐心。比如,在对待“摸秋”或“偷秋”的事情上,祖母自有她的胸襟。
秋,泛指秋天的果实,如瓜、果、蔬菜。摸,小偷小摸,不雅且令人不齿。但是把“偷秋”换成“摸秋”,意韵就深长了,与品德无关不说,一偷一摸之间,多了一份刺激与雅致的情调。而在中秋之夜的摸秋,意味更加深远。无数个中秋夜,月上中天,山河清朗,田野披纱,影影绰绰;一帮顽童,神出鬼没,飘忽向东,折返向西,偷摸着摘点别人地里的瓜果蔬菜,沾个小便宜,顺应了摸秋的习俗。即使不小心被把守的人撞见,最多被呵斥几句也就过去了。摸秋习俗自古就有和气生财、沾喜沾财的意思,谁家会为丢了一瓜一果而与人过不去?对于我们孩子来说,摸秋是一件令人动心的事,可以顺理成章的顺手牵羊、得到甜头,还能体验一把跟主人斗智斗勇、大获全胜的惊险与刺激。
天上月团圆,地上人成双。传统的祖母,早早就催促幺叔去邀请还没过门的婶娘来家过中秋,安排父亲去接做了上门女婿的二伯一家回来过节。母亲主厨,煮腊肉,和面烙月饼,变着花样办生活。祖母坐在灶前添柴,老了还总爱操心,一迭声地吩咐父亲:“东坡里那几个大冬瓜,拣上了白粉的摘回来,多少也还留下几个;板栗和枣子,能打的就打一些回来,多少还留一些在树上。谁家不摸个秋?哎,这宗平的媳妇子,从军的媳妇儿,都是过门一两年了肚子还没得动静儿,也不知道是个什么讲究哦!”祖母说着说着,就叹起了气,像是自家过得很不顺一样。
大人望种田,小儿盼摸秋。从中秋节早上开始,我们就急不可耐的盼着黑夜快点来临,心里蠢蠢欲动着,早已偷偷约好了晚上集合的暗号、地点和行动路线。还在夏天的时候,到处撒野的我们就已瞄准了摸秋的目标:谁家的板栗结得大,枣子结得密,花生长势好,哪个坡上的秋黄瓜多,哪家没有狗子容易下手,哪家的主人不凶,我们都摸得清清楚楚,只等摸秋时去把觊觎已久的美味弄到手。
太阳还没落山,一桌丰富体面的中秋宴就热热闹闹地开始了。吃着吃着,我发现哥哥不在状态,只见他半天扒一口饭,瞄一下夕阳,扒一口饭,再瞄一下夕阳,一副食之无味、魂不守舍的样子。我知道,哥哥的心早已飞了。吃完饭,大人们坐在道场里歇凉,喝着茶,尝着月饼,聊着闲篇儿,享受着难得的秋天时光。
天黑得特别慢。夜色渐浓时,妹妹抵不住困意,靠在祖母身上不住地打着呵欠。“看,月亮起来了!”不知道谁喊了一声,一下子提起了我的兴奋。已是睡眼迷蒙的妹妹也马上来了精神,从祖母腿上抬起了头,揉着眼睛看向天空。只见月亮从门前的山岗上,从树梢中慢慢升了上来,天地霎时明亮了起来。
“嘘---嘘嘘!”不多会儿,两声低回的口哨声从对面屋场里传了过来,是邻家的红林、红华他们在给哥哥传递暗号。我赶紧跟紧了哥哥,生怕他独自溜走。哥哥暗暗指了指我的脚,我顿时明白过来,进屋脱下露出脚丫的撒把鞋,换上母亲给我纳的大帮面布鞋。去年摸秋我穿着凉鞋差点踩蛇的情景,至今想起来仍心有余悸。我们带上一支手电筒,拿了最长的木钩子,避开场子里歇凉的大人,悄悄从后门溜了出去。
我们这支六七个人组成的摸秋队伍,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摸秋游击队”。待队员汇合齐,我们直奔诱惑力最强的堰坡。堰坡是公家的山,山上种着两棵板栗树,摸秋时看守会松一些。即便看守也是村里的会计、也就是红林的爷爷的事。老头儿明白自己的几个孙子也会参与摸秋,肯定会睁只眼闭只眼。大家心照不宣,大着胆子往堰坡赶去。头上虽月朗星稀,但山路崎岖,枝草横陈,视线模糊,一不小心就会摔跤。正当我们紧赶慢赶时,不知道谁一句:“有蛇!”吓得我和秋菊叽哇乱叫,赶紧拽住前面的男生,插进了队伍的中间。
我们深一脚浅一脚的赶到堰坡,抬头一望,月光下的板栗树高高的矗立着,似乎比去年长得更高更壮了,不禁让我产生了遥不可及的担忧。后来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年龄最大的红林开始分工,我和秋菊两个女生负责望风,像猴子一样擅长爬树的兵哥上树用杆子敲打板栗包子,哥哥和红军长得壮实,他们负责搬来石头撞砸树干。撞树之前,他们用枝叶和藤条做成帽子戴上,避免被树上的刺包子砸伤脑袋。男孩子们一番猛烈的杆打石敲,树丛中响起一阵窸窸窣窣、下冰雹一样的声音。估摸着每个小伙伴够分一捧板栗米了,几个男孩子停下敲打,大家聚到树底下,就着哥哥的手电光,仔细捡寻草丛里的板栗包子和炸出来的板栗米。
一只只板栗包子像一只只缩了头的小刺猬,掩在草丛中,躲在树叶下,跟我们藏着猫猫。看不太清,大家只能凭着经验在树丛里扒拉探摸。不时有板栗包子的尖刺扎在手上,生疼生疼的,我们疼得一边吸气,一边努力寻找,生怕漏掉一颗。捡了好一会儿后,突然听到左边路上像有动静儿,估计是另外的部队也奔这块“肥肉”来了。“摸秋不照面,照面财气散,”想起老人们说过的话,我们匆匆收场,拎着鼓鼓囊囊的帆布袋子从右边撤离下山。
一年一次的摸秋,我们自然不满足于一种美味,也还没尝够摸秋的瘾呢!下山的途中,大家商量好,绕道二组付小兵的屋旁。很早我们就发现他家的枣子树今年结得又密又大,可把我们惦记的够呛。可是很不凑巧,尽管我们轻手轻脚的,但还隔着一条田堤时,付小兵的道场里就有只狗开始狂吠,惹得付小兵的妈从屋里出来,站在道场上东望西望。真是郁闷啊,付小兵家啥时候养了狗?明明去年摸秋时就没有狗,让我们摸秋顺利得手。等了很久,那讨厌的狗还在叫着,付大妈也不进屋,这让躲在田坎儿下的我们失去了耐心,很不甘心的折返了。
在路上,就着月光我们清晰地看见别人的篱笆上吊着的丝瓜、南瓜,我们也不放过,拣好的摘几个揣进了袋里。遇到田埂上爬着的几窝黄瓜藤,我们如获至宝,顺藤找瓜,将仅有的几根还没谢花的小黄瓜扭儿给掰了下来,摸摸刺丢进嘴里,清脆咯嘣的嚼起来,好不解馋解渴。
我们像打仗的地下党、游击队一样,大半夜了还游荡在山间、屋旁、地头,跟不同的主人和各家的狗玩着躲猫猫游戏,猎取一切可以到手的秋获,乐此不疲,不辞辛劳。“嘘,别动。”快返回到我们的屋场时,走在前面的红华突然一声低呼,吓到我们赶紧蹲到田堤下。借着稻谷的掩护,我们睁大眼睛望向对坡。对面是我家的自留地,满坡种着冬瓜、南瓜。只见一个身影在藤蔓中小心翼翼的移动。“是东英婶子。”秋菊眼尖,轻声道。
“摸枣子,生贵子;偷个溜溜瓜,生个胖娃娃。”我突然想起祖母哼过的曲儿,想起祖母对父亲的提醒,让别人家也摸个秋,不觉哑然失笑。我们屏住声息蹲在原窝儿没动,不让东英婶子发现我们,只想让她顺利摸瓜,明年能时来运转、如愿得子。
摸秋摸秋,摸的是丰收的喜悦。摸秋过程中的攻与防,其实更多的透露的是人与人的善意,是人性的放纵与收敛的尺度,是善与恶的把握。如今每到中秋月满时,我总会情不自禁地回望少年时光,回望故乡的那片山水,回望长辈的纵容与慈爱,回望内心的那片质朴与安宁。

(写于2021年8月)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