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孩子的5个敏感期吗?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很关键!
发布于 2021-09-21 16:21
俗话说“三岁看大”,孩子在三岁之前正处于多项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孩子成长发育的过程中有许多敏感期有很多,在三岁之前,最重要的敏感期只有五个。
这五个敏感期有的孩子的表现得很明显,有的却表现得很隐蔽,主要靠家长平时加以呵护和引导,如果家长引导得好,对孩子以后的智力和成长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那么,孩子在三岁之前每个阶段的敏感期有什么表现?家长应该怎么做呢?今天我们来聊聊这个话题。
什么是孩子的敏感期?
所谓孩子的敏感期是指:宝宝在0-3岁的成长过程中,宝宝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大脑会产生接收和学习知识、信息的强烈意愿,宝宝对其中的某些知识或行为非常敏感和好奇,会对某种行为产生强烈的兴趣,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此时的宝宝就正处于某个敏感期。
此时家长如果给予孩子适当地满足和理解,能让孩子的能力得到更大的发展。敏感期不是一直存在的,有的消失后再也回不来,所以对于孩子的敏感期,家长与其后续再进行培养,不如敏感期合适的引导来得有效。
幼儿最重要的5个敏感期,
家长应该怎样做?
语言敏感期
0.5~3岁
语言敏感期几乎伴随着孩子的整个幼年时代,从婴儿开始注视大人说话的嘴形,并发出牙牙学语声时,就开始了他的语言敏感期,幼儿具有自然所赋予的语言敏感力。
但同样是说话,有的孩子可以出口成章,有的孩子说话却还不利索,每个孩子的语言敏感力也不相同,孩子的语言能力,越早开发就越好。因此,若孩子在两岁左右还迟迟不开口说话时,家长应带孩子到医院检查。
家长应该这样做
在孩子的语言敏感期时,孩子说话的欲望会很强烈,学习语言也很快。家长应该抓住这个时期,多跟孩子说话交流,跟孩子对口型,拓展他的语言范围,不要嫌弃孩子话多,孩子对说话有信心,善于表达,以后的语言表达能力就会更强。
动作敏感期
0.5~3岁
孩子的动作敏感期从出生开始就有所表现,他们的小手会拿东西,小脚会爬坡走路等,孩子在动作敏感期的发展主要可以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个部分是手部敏感期,通常出现在1.5~3岁,在这个阶段孩子会想尽各种办法锻炼自己的手部。
第二个部分是肢体敏感期,最典型的就是走路了。孩子通常在学会走路之后就会进入一个不知疲倦地状态,不知疲倦地走,适应各种各样的路况。
家长应该这样做
家长应充分让孩子进行运动,使其肢体动作正确、熟练,并帮助左、右脑均衡发展。除了手脚大肌肉的训练外,家长也要对孩子进行小肌肉的练习,即手眼协调的细微动作训练和教育,家长可以为孩子挑选适当的游戏或者玩具对孩子进行训练,这样不仅能帮孩子养成良好的动作习惯,也能促进孩子智力 的发展。
感官敏感期
0~3岁
孩子从出生开始,就会凭借着触觉、视觉、听觉、味觉等感官来熟悉环境、了解事物。
三岁前,孩子透过潜意识的“吸收性心智”吸收周遭事物;就是说这个时期孩子的各个感官,像视觉、触觉、嗅觉等一些与孩子未来生活密切联系的感官在这一时期不断发育完成,孩子会尝试着用眼睛看、用手碰、用鼻子闻,对周遭的一切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这就是孩子的感官敏感期。
家长应该这样做
在这一时期,家长们应该在保证孩子的安全或不侵犯他人他物前提下,应尽可能满足孩子的需求,好好满足孩子的探索欲和好奇心。家长们可以在家中准备多样的感官教材,比如:听觉筒、触觉板等,来引导孩子对感官的敏感性,也可以准备一些颜色鲜艳的玩具来逗一逗孩子,促进孩子各类感官的发展。
细节敏感期
1.5~4岁
孩子在细节敏感期的时候,常能捕捉到周遭环境中的微小事物的奥秘,孩子在这个时期学会了观察,比如地上的小蚂蚁,衣服上的细小图案等,都会让他乐此不疲,会长时间地观察。这时孩子是在观察世界,借此培养了专注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家长应该这样做
孩子在细节敏感期的时候,家长不要打扰他,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给孩子一定的自由,让孩子的观察力得到提升。家长可以对孩子在细节敏感期的行为加以鼓励和引导,这对孩子的成长有良好的积极作用。
社会秩序规范敏感期
2.5~6岁
在孩子进入社会秩序规范敏感期的时候,有的孩子表现得非常执拗。比如:有的孩子非要自己关灯,如果家长给她关了就会哭闹,非要把灯再开开,然后亲自关掉。有的孩子自己下楼梯,如果妈妈抱着他下去,他就会大哭大闹,非要从抱他的那个位置再从新往下走。
如果孩子有这些表现,就是进入了秩序敏感期,在孩子的世界中,和谐的有秩序的东西会让他有安全感,如果刻意打乱这种秩序,孩子就会崩溃哭泣。
家长应该这样做
这个时期,家长不要认为这是孩子在无理取闹,不要跟孩子死磕到底。其实孩子这些行为是他从环境的秩序感中建立了内心的秩序,从而构建了各种智能。这时家长不要过度干涉孩子的行为,有些行为会在孩子形成“秩序”的过程中会有所变化的。
家长要做的则是要给孩子提供一个适合“秩序”形成的环境,一个有序的空间,使其日后能遵守社会规范秩序,拥有自律的生活。
孩子处于敏感期时,
家长应该注意什么?
#
NO.1
家长平时应该多一些细心和耐心,识别与捕捉孩子的敏感期,不要打断活动中的孩子,温和耐心地对待孩子的情绪和行为,努力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目的并做出正确的回应和引导。
#
NO.2
不要觉得孩子在无理取闹而忽视他的感受,尽力去安慰他们;家长不要把知识灌输当早教,不要用“教”的方法引起孩子的抵触情绪。让孩子独立自主地活动,不让孩子养成依赖的习惯。
#
NO.3
不要把孩子在敏感期的表现当成不乖的行为而加以斥责,正确处理孩子的哭闹情绪,是帮助孩子建立良好性格的开始。
#
NO.4
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不同,敏感期的到来时间可能也各不相同,家长需要针对自己孩子的身体发育情况进行指导和教育,家长不要随意阻止打扰孩子的各种探索行为,家长应该做的是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尊重、陪伴和引导。
![](https://weixin.aisoutu.com/cunchu4/4/2021-09-21/4_16322159355521002.jpg)
孩子处于敏感期时候,爸妈们对孩子的引导教育至关重要,当孩子有了自己对这个世界的首次认知时,爸爸妈妈就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https://weixin.aisoutu.com/cunchu4/4/2021-09-21/4_16322202749781003.jpg)
在敏感期对孩子加以引导和教育,对孩子以后的智力发育和成长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爸妈们要相信孩子强大的学习能力,多些耐心对孩子进行鼓励和引导,让孩子在敏感期自由的探索,无拘无束地自由成长!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