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码开门 丨 不打骂的教育就是对的吗?

发布于 2021-09-21 18:01


前言

      不打骂的教育是否科学?

No.1科学教育

  ZHI  MA  KAI  MEN  

OPEN CODE

打骂孩子的起源                      

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一个现象:“家长不会打骂婴儿,却会打骂儿童”,要知道婴儿比儿童来说更不讲道理。

其实家长在孩子婴儿时期更多的是照顾,而不算教育。但在孩子1~2岁时就会出现转折,因为家长需要从照顾转向教育,但这时家长会发现孩子并不好管束,更不好教育。于是,家长只好不断提高嗓门,惩罚也越来越严厉,当家长失去信心时,他们情急之下就会做出打骂孩子的举动。而孩子因为情绪上的恐惧,会马上变得非常顺从。

孩子的顺从会让很多家长产生一种错觉:原来打骂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孩子马上听话了。

从而就有了:“打是亲、骂是爱”、“小时候父母打我是为我好,我今天才知道错怪了父母”、“棍棒底下出孝子是很有道理的”、“老一辈的方法不能扔,孩子大了就能明白”、“我从小就被打骂,不也没事吗”等想法。

其实,这是家长对自己打骂孩子给出的合理化解释,因为只要自己的行为是合理的,就能掩盖自己在良心上的不安,就能防御别人的谴责,就可以让自己狠下心来,对孩子进行更重的惩罚。而这种体罚打骂,在四千年前的古代教育就已经出现。

OPEN CODE

习得性无助                      

而经常体罚打骂会让孩子出现“习得性无助”,在1967年,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的进行了一次实验:他对笼子的一边通电,狗受到电击就会逃避,逃到笼子的另一边,但是如果笼子的另一边也通上电,狗就会在反复逃避之后发现,无论怎么逃避都是徒劳的,就学会了停止逃避。以后再被电击时,狗不再逃避,即使另一半笼子不通电,把障碍去掉,狗宁愿被动接受电击也还是不逃避。

这种陷入了无助情绪,停止逃避的行为是后天习得的,所以叫习得性无助。习得性无助会让人认为一切努力都是徒劳无益的,它会像一个玻璃天花板,你看不见它,但它会阻止你向上突破。

孩子是弱小的,当家长用打骂来让孩子服从时,孩子就像笼子里小狗一样惊恐,不知所措。因为只有表现出服从和听话的样子,才能避免继续被伤害,他们无力反抗只能选择放弃,这就是打骂所驯化出来的习得性无助。

OPEN CODE

溺爱                      

除了打骂,溺爱是家长教育方法匮乏的另一种表现。很多家长知道打骂孩子是错误的,但又缺少更好的教育方法,于是他们找到了体罚之外的另一条容易的出路——贿赂和讨好孩子。

例如:“别哭了,这有个好玩的玩具!乖,不哭!”

这就是在贿赂和讨好孩子,短期确实能让孩子不哭闹。但也造成了一个严重恶果,家长无意之间奖励了孩子的生气和哭闹。

OPEN CODE

打骂与不打骂                      

其实,把教育简单的分成打骂和不打骂,恰恰是对教育缺乏了解的体现,用二分法给教育分类是很容易的。

但实际上,教育并不是简单的二元论,更真实的教育不是简单的打与不打,也不是溺爱和虐待,而是一个不断继承、升级的进化过程。

之前的教育确实经常用打骂作为教育方法之一,但是也有大量不使用打骂的教育方法。现代教育尽管还有惩罚,但也不再依赖打骂,而未来教育会比现代走得更远,因为会有更丰富、更有效的激励手段可以发明出来,供家长和老师使用。

OPEN CODE

我们应该怎么做?                      

如果说骂孩子不让他哭是压抑、对抗孩子的情绪,而用糖果玩具来溺爱则是逃避孩子的情绪。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合理地对孩子进行教育呢?

1、家长首先要控制住自己焦虑、烦躁的情绪。

2、控制焦虑的前提是理解孩子的心理,这样才能接纳孩子的痛苦。

3、家长要用肢体来拥抱孩子,让他痛痛快快地把情绪释放出来。

4、告诉孩子,你理解他的感受,给孩子的情绪命名,帮助他知道自己的情绪是什么。

5、等他情绪释放了,平静下来后,再解释道理。

6、帮助他用同理心来理解别人。

7、让他知道怎么做更好,怎么做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8、几次之后,他就不会哭闹了,因为他知道了比哭闹更好的方法。

相关阅读:

知码开门 丨 “双减”让学生减负,那学习成绩呢?

“双减”丨信息技术(编程)为非学科!可以进行暑期培训!

教育行业大变革“转型、收缩、增项”哪条路才是对的?

知码开门 丨 双减过后的“5+2”是什么?

“双减”之下家庭教育异军突起?我劝你还是慎重!

“双减” 丨 机构虽面临重重困难,但需求仍在!

“双减”政策落地,有哪些影响?

素质教育下的科技特长生对比应试教育的学生有哪些优势?

教培行业最新动向

教培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全面解析

END

知码开门为优质少儿编程教育而生

微信ID|NanXin_KeJi

「予亮文化」倾力支持

Powered by YULLAN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