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人的“土月饼”,你怀念吗?
发布于 2021-09-21 18:55
又是一年中秋节,
又是一年团聚时。
中秋节当然月饼必不可少。
尝遍五湖四海的月饼,
蛋黄馅、五仁馅、燕窝馅、
火腿馅、桂花馅层出不穷,
每年都有新花样儿。
作为甘肃人,
吃来吃去,越是年长,
越怀念的还是那口家乡的“老味道”。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
甘肃各个地方
集颜值与美味于一体的月饼吧!
旧时在中秋节,“兰州花馍馍”被用来举办朴素而又隆重的仪式:“接月亮”。皓月当空时,人们会在自家小院摆上一张小方桌,将这个“大月饼”抬上方桌,再摆上各种时令水果陪衬,苹果、香蕉、葡萄、核桃、枣子一股脑端上来,寓意五谷丰登。
在兰州以及周边地区的农村,都会自己做一种蒸出来的月饼,叫兰州“土月饼”,是很多老兰州人独特的记忆。它还有着一些更朴实的名字,比如“千层月饼”“兰州花馍馍”等,其外形大如锅盖,表面有蝴蝶、刺猬、蛇和花朵等面塑,栩栩如生。
武威的土月饼也叫“凉州月饼”,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夸张,具有数十层各色花纹,且十分漂亮,其最大特点是“大”。除大月饼外,还有小月饼和各种动物形状的饼。这种做法流传于武威三县一区,以及武威周边地区。
而到了金昌,月饼几乎变成了一个五彩的宝塔,硕大如洗盆般大小、厚厚的圆形面饼,里面由一层层薄薄的面饼层叠起来,每一层都抹着不同的酱料,然后放在火上蒸熟,说到它的味道,就一个字——“香”!
除了“香”之外,用“艺术”来形容金昌月饼怕是最合适不过了,无论是从图案到色香味,无一不体现着制作者的匠心。
到了张掖,月饼的制作工艺像是从成人世界飞跃到了童话王国,各种动物萌萌哒造型外观,让人爱不释手。
张掖人中秋节前制作“土月饼”是当地的独特民族风俗,过去都是家家户户用土烙锅自己制作,到了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晚上,各家都在门口摆上桌子,朝着月亮的方向摆放葡萄、苹果、酒类等水果,再摆放上当地做的“土月饼”进行供月,祈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在敦煌,把锅盔又称为“敦煌老月饼”。到中秋节晚上,敦煌人还有一个特别的仪式。在晚上等月亮升起后,会在庭院中摆好桌凳,将西瓜杀成两半呈锯齿形,与锅盔、月饼一起有序地献在供桌上,燃香三柱,向月亮叩个头,便开始了赏月活动。
敦煌锅盔的特点是用油和面,文火炕制,外酥、里起层、边厚、吸汁,不漏汤。它形如菊花火色匀,入口越嚼越多,嚼劲十足,下咽回香无穷。吃起酥、闻起香、耐存放。如果身上带有锅盔,旁边的人,未见其馍,即闻其味。
在白银,做献月的月饼,是农村各家妇女展露炊事技艺大好时机。当地农家蒸月饼前一般都是两三家协同合作,头一天用传统的老酵头发面,待第二天面完全醒发好就开始试灰(放碱),将面揉好擀开,上面涂上一层清油,撒上苦豆、红曲、姜黄、腌制玫瑰,摊匀后卷起来,揉成圆块,又擀开,再涂清油、撒配料,经过三到五次逐层加入配料,之后摆上笼屉,上锅蒸制。蒸好的月饼层次丰富,五色俱全,芳香可口。
大月饼上的龙代表着腰缠满贯,月饼形状像麦垛,代表着五谷丰登,花代表着喜庆团圆,也寓意着阖家欢乐,团团圆圆。
在临夏新华街的蛋糕甜品店看到,工作人员做了不少纯手工制作的月饼。月饼品种丰富花样繁多,店家自制了很多样式新颖的广式月饼,非常受青年人喜爱。
今年临夏的月饼除了传统的蛋黄莲蓉、五仁叉烧等馅料的月饼外,还新增了草莓、玉米、水蜜桃等新潮口味的月饼供广大市民选购。
定西的糕点最属有名了,定西最著名的月饼也要数岷县的酥皮月饼了,酥酥软软,香甜可口。
到了天水,土月饼的制作又变得精细起来,变成了可人的小点心,让人想到古秦州该有的清新雅致和颜值担当。
平凉、庆阳一带的土月饼又是一番特色。有的用冰糖、核桃仁、枣烙制成有馅月饼,有的蒸千层月饼,还有的用木模倒出不同的图案及有“中秋月饼”字样的花色月饼。值得一提的是,蒸出来的千层月饼最讨巧,外形让人想到月亮本尊的模样。
陇南每个县区过中秋的方法都有所不同,成县每到中秋就会韭饼飘香,看起来也是酥黄可口的。
西和还会有赛馍会,又到了考验家家户户妇女心灵手巧的时候了。
甘南的月饼在各大超市卖场和西饼屋都有售卖。精美的月饼礼盒摆满橱窗,豆沙、五仁、莲蓉、蛋黄……适合大众口味的传统月饼,吸引了不少市民争相尝鲜。
你记忆中的家乡“土月饼”又是怎样的呢?
今日中秋,
恭祝大家中秋快乐,阖家欢乐!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