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孟海等致冯琼珠八封信件解读
发布于 2021-09-22 01:40
沙孟海等致冯琼珠八封信件解读
近日,《古镇慈城》主编钱文华先生知我在进行沙孟海专题研究,特意转给我看8封有关于沙孟海的信件复印件,我看后兴喜若狂,因为这几封信又为沙孟海研究提供了新的重要信息,可补史料之缺,为此,有必要就这8封信进行一番研究和解读。
这8封信又可分为两批,每批四封。
第一批四封信均由钢笔书写于1978年,前三封信为沙孟海分别于1978年1月7日、1月15日,4月7日致琼珠夫人,琼珠夫人即钱罕(1882——1950,字太希)之子钱尚平(1906—1977,字水如)的继配夫人冯琼珠。其主要内容是钱尚平去世后,冯琼珠夫人欲将家中所藏钱罕作品捐于国家而致信沙孟海,沙孟海获知后即向浙江省博物馆领导进行了汇报,并亲自去上海冯氏家中联系捐赠事宜,最终该批大小五十二件钱罕书法作品全部入藏浙江博物馆(据该批文物清单显示,为1978年3月15日)。其中也涉及到沙孟海在与钱罕女婿况又韩(即信中所称“又韩兄”)一起收集钱罕碑帖作品,准备捐献国家一事。
该批信件的最后一封信是1978年4月19日由浙江省博物馆致冯琼珠夫人,对捐献一事予以感谢,并说明发给奖金五百元一事。此信也是手写,后盖有浙江省博物馆公章,据手迹分析,该信不符合沙孟海笔迹,不是沙孟海所亲书。
第二批四封信也均由钢笔写就。第一封写于1980年12月11日,后三封分别写于1981年3月8日、3月15日、6月19日。其中3月15日为致“止有世兄”。止有世兄即钱尚平(水如)之子钱止有。前三封为沙孟海用钢笔写就,最后一封仅盖有浙江省博物馆公章,但据此信笔迹分析,该信应是沙孟海以单位名义书写,因此,第二批四封信都是沙孟海手迹无疑。
第二批这四封信主要内容是冯琼珠夫人欲将钱尚平(水如)临王羲之圣教序长卷捐于国家,经沙孟海联系协调后,此手卷由浙江省博物馆收藏,并寄发给奖金150元。
钱罕(1882——1950)先生即是沙孟海的长辈,同时也是他的老师、同事和忘年之交。对于钱罕先生的书法,沙孟海曾在不同场合,以其对书法专业的眼光多次高度评价过钱罕在书法艺术上的极高造诣:“临六朝书而工者,以余所见,百年间惟二人耳,一为何道州,其一则太希先生也。”、“太希先生善书碑版,当世无出其右者,所书篇各类体不相,因袭六体隋唐,方圆刚柔无不有之。”、“希老的才学,最为当世所钦崇者,主要是书法,其书初师乡先辈梅报翁(调鼎),后来扩大到汉晋南北朝隋唐,恣意摹习,吸取其精华,出手挥洒,变化多姿。晚清崇尚碑学,希老致力碑学,尤多心得。……综希老生平涉笔碑志文字大小凡百余石,每石皆自有特色,古今书家殆无第二手。”因此,冯琼珠先生手中的这批钱罕作品,无疑具有重要艺术和收藏价值。
同时,钱尚平(水如)先生自幼跟随其父钱罕(太希)先生学习书法,具有一定的书法功底,而且钱尚平先生生前是我国无线电领域的专家。中科院院士、著名通信工程专家张煦教授曾给予高度评价:“我可以毫不犹豫地公开说,在无线电领域,不论是理论基础或是实际装备,钱尚平同志堪称为我国杰出的专家,有崇高声望。”因此,浙江省博物馆入藏的钱尚平这个书法作品也具有特殊的收藏意义。
但不知是何原因,由浙江省博物馆档案工作黄莺所著《浙江省博物馆系年》中,对上述二批捐献并无记载,仅在浙江省博物馆网站上有此事记载为:“1978年,上海冯琼珠捐献钱罕书法作品53件”。这一记载显然和浙江省博物馆1978年4月19日致冯琼珠信件中所讲到的捐赠数52件钱罕作品不符,这是否将1981年由冯琼珠第二次捐赠浙江省博物馆的钱水如作品也将前一次所捐作品混为一谈呢?尚不得而知。因此,这几封信正是该批作品最终得以入藏浙江博物馆的历史见证,也清晰呈现了当时捐赠的真实经过,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同时,世人提起沙孟海,多知其在书法艺术领导域中的成就,不知其是浙江省文博工作的奠基者,他在1952年即担任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任常务委员,兼调查组长。1954年除在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工作外,还兼任浙江省博物馆历史部主任。1956年筹备了浙江省历史学会,并被选为理事。1957年6月参加了浙江省考古学会成立大会。1962年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和省博物馆合署办公后,沙孟海任办公室副主任及省博物馆历史部副主任。同时,成立由沙孟海为组长的五人小组,负责文物的收购、鉴定工作。1971年,至省博物馆保管部工作,整理馆藏碑帖长达数年,并给保管部同志讲授相关专业课程,培养了一批年青的文物工作者。一批珍贵文物经沙孟海手以得入藏浙江省博物馆,其中著名的有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赵孟的《吴兴赋》手卷、王个移吴志源捐献给的一批吴昌硕字画、著名收藏家钱镜塘捐献的几十件古代名贵字画等。正是基于沙孟海渊博的知识和对浙江文博的卓越贡献,1980年7月,沙孟海被省文化局党组任命为浙江省博物馆名誉馆长。然而,之前有关资料仅知沙孟海联合况又韩先生收集钱罕碑帖捐于国家,对上述二事未见提及。由沙茂世先生所编撰的《沙孟海先生年谱》中对上述二件事也无记载,而这8封信中显示,浙江省博物馆得以入藏这些珍贵的二批藏品,沙孟海是其中的主要经手人。这对于研究沙孟海在浙江文博事业的贡献也可补史料之缺。也对深入研究沙孟海与钱罕的交往,以及沙孟海为保存钱罕书法资料供后世研究而做的努力和工作提供了新的史料。
(钱罕的讣告)
冯止有先生寄来最后一批信函赏读
《古镇慈城》总第五十六期已刊登冯止有先生提供的八封信件,内容涉及到冯琼珠委托沙孟海先生将钱罕及钱尚平书法作品捐献给浙江省博物馆。笔者也曾就该八封信件作一解读,附登于后。近日,冯止有先生又寄来三封信件及相关清单,将更有利于将这段历史脉落更为清晰的呈现出来。
三封信件均为硬笔书写,分别为:1981年4月9日浙江省博物馆致冯琼珠函、1983年1月31日浙江省博物馆致钱止有函、6月19日沙孟海致钱止有函。
冯琼珠夫人是钱罕先生之子钱尚平之妻,《古镇慈城》总第五十六期已刊登的信中,内容已经涉及到冯琼珠女士将钱尚平书法长卷委托沙孟海先生转赠浙江博物馆一事,此事源于1980年底,冯琼珠女士和沙孟海先生联系,欲将其夫钱尚平书法长卷捐献给国家。当时沙孟海表示支持,但捐献给浙江博物馆或宁波天一阁沙孟海先生当时未作决定。在1981年3月8日沙孟海致冯琼珠一函中可知,当时,冯琼珠女士已将钱尚平书法长卷寄来杭州沙孟海处。而此时,沙孟海大概已权衡利弊,或已和浙江省博物馆进行了沟通,已告知冯琼珠女士,他准备将此长卷捐献给浙江省博物馆。为此,3月15日,沙孟海还写信给钱止有先生,在告诉他捐献准备情况时,还向他询问关于钱尚平的生平介绍。而从这一次冯止有先生提供的相关资料看,沙孟海在3月27日就将此长卷送到了浙江省博物馆。时在浙江省博物馆保管部的查永玲女士接收了这件长卷。而博物馆的登记表中书法长卷登记名称来看,这件作品不仅仅只是钱尚平临王羲之圣教序,而应是一件钱尚平《临王羲之圣教序》、书《佛遗教经》、《金刚经》等多件书法作品合裱的一件长卷。钱尚平先生自幼随父亲钱罕学习书法,又是我国著名的无线电专家,此鸿篇巨制,自然珍贵。此次寄来的4月9日浙江省博物馆致冯琼珠函,正是浙江博物馆收到此长卷后,对冯琼珠夫人的感谢信。
众所周知,冯琼珠夫人在世时,曾先后两次委托沙孟海将钱罕和钱尚平书法作品捐献给浙江省博物馆(详见《古镇慈城》总第五十六期)。而此次冯止有先生提供的信件中,又披露了一段历史,即在1982年10月28日冯琼珠夫人过世后,冯止有先生和钱能蓉女士又将原上海家中整理出来的一批书画作品委托沙孟海先生处理。此事件既可见钱氏后人秉承母亲冯琼珠夫人“将钱罕作品全部捐献给国家”的遗愿,又可看到钱氏一家对沙孟海先生的信任。从信中可知,沙孟海先生因年事已高,派人将这批作品带回了杭州,在经过挑选后,有12件作品以冯止有名义捐赠给浙江博物馆,另有一些钱罕作品准备捐献给宁波天一阁。从浙江省博物馆的文物接收清单,我们可以看到这批作品中,9件作品是钱罕的遗作,还有三件作品分别来自于梅调枝(应是梅调鼎,登录时有误)、任堇、李秋君。任堇(1881—1936)为字堇叔,著名书画家,为任伯年之子。李秋君(1899—1973),名祖云,字秋君。著名书画家。梅调鼎(1839—1906),字友竹,晚赧翁。著名书画家。沙孟海对他的书法更是赞不决口,称其“怕清代260年中也没有这样高逸的作品。”钱罕少年时就曾求教于梅调鼎学习书法。这三件作品应属于钱罕旧藏师友作品,这一发现,对于研究钱罕与他们的交流提供了新线索。
1983年1月31日浙江省博物馆致钱止有函,即是浙江省博物馆收到12件捐献作品后的感谢信。6月19日沙孟海致钱止有函,即是沙孟海先生向钱止有先生说明委托处理这批作品的处理结果。值得注意的是,据最权威资料显示,在1983年6月19日及前后两天内,沙孟海会友及收信、写信情况记录详尽,但却没有寄给钱止有此信的记载。而6月19日沙孟海致钱止有函,据其手迹看,是沙孟海亲书,此信又承钱止有先生亲自提供,该信件是沙孟海先生手迹原件无疑。因此,该封信对于沙孟海研究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