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松花江畔的晚霞
中国广播之友合唱团 - 综合类-花儿与少年 【鲁娅简介】 鲁娅(父姓,曾用名)本名杨华、彝族,毕业于云南民族大学历史系,云南省作协会员。从1990年在《滇池》发表组诗开始,诗作散见于省内外各种刊物、诗歌集及网络平台。荣获《当代诗歌》2017新年诗歌赛金奖,已出版诗集《滴嗒的生命》。(来源:中国诗歌网)
【作者简介】王新火,家庭教育专家,心理咨询师。都市头条文学编辑,暮雪杂志社编委,华夏诗刊主编,华夏诗社社长。时有作品刊出。1、 少 女
我们穿着碎花长裙
坐在长满花草
夏日的河边
看落日 飞鸟
看飞鸟一次次驮走落日
我们喜欢那种缓慢 笨拙的流逝
我们不自知
少女,两个字
在身上
呈现着的朴素的美好
我们只是怀有一种甜蜜的忧伤
当多年以后的河边
落日继续落
飞鸟继续飞
花草,挨着我
坐下来
2021.7.25
2、理 由
我们安静地走着
秋天了,小路两旁杂草
顺从着命运
开始有点萧瑟
你突然问,月亮为什么一直跟着我们
我说因为喜欢我们啊
你追问有没有另一种理由
我抬头望了望说
离去的人居住在了月亮上
他们喜欢彻夜
点着灯盏
2021.9.11
3、流 水
坐在河边,把脚踝交给流水
流水湍湍
下一秒的水不再是上一秒的水
但流水下的石头不动
流水上的荷不动
几只鱼儿游来游去
这使我以为
流水在围绕着我转
2021.9.9
4 、续 命
化工厂打工的朋友说
雨大的时候,污水来不及处理
就随着雨水流向河渠
河渠载着死鱼
流向村庄
庄稼需要流水续命
我们吃有毒的大米麦子续命
是没办法的事
李大娘张大娘刘大娘……
六十左右
得了癌症
他们的儿子每天都去化工厂工作
2021.9.9
.5 、 同 类
妈妈,我和你越来越相似
粗心 唠叨
而女儿和曾经的我越来越相似
任性 叛逆
妈妈,请原谅我长久以来的敌意与冷漠
当我和你一样
在深夜
一个人低低地啜泣
2021.9.8
6、走 神
无边稻田,埂上野花
是朴素寂静的
是有引力的
静静地看着
就轻易穿越
童年或者少女时代
我看见很多土房子里
缓缓走出来
多年不见的亲人
而稻田中突然而至的美丽的白鹭
扇动的翅膀
带回我
2021.9.7
7、致青春
后来,我们说到共同生活过的城市
我们曾怎样开心努力的活着
说曾经爱过又不曾爱过的那个人
说美丽性感的我们
经过马路,制造的拥堵事件
说到现在的不如意
天空暗下来
天空深藏着星星
桌上苹果深藏着星星
我知道,我们身体里也深藏着星星
2021.9.6
8、九 月
叶子落地上消失了
更多的落叶
停留一会,也消失了
树木,像一个决定放弃所有的人
站在风中
茫茫的寂静
像一种巨大又充满克制的悲伤
2021.9.2
9、逝
小城一直在下雨
路两旁法桐
叶子落得急
带着青葱的颜色
而春天来时
消亡的叶子又重回枝头
我总是想到被雨水带走的
那些年轻的生命
她们,空出的位置
很快被填满
一些雨落,也在我们心中落
倒影,在岸上
真相成为流水的一部分
2021.9.1
10、花 儿
第一次注意水稻花
像很多幼小的星星
妈妈弯腰在其中拔草
风吹她的白发 皱纹,衰老的身体
很遗憾
我从未见过她
花儿的样子
她仿佛生来就是一个中年妇女
2021.8.26
【作者简介】彩霞姑娘。又名,安然。山东济宁,身居小城,心有千山万水。喜欢文字,时有作品发表。(来源:汉诗选刊)四、王 政 :田野递过一阵一阵油菜花香(组诗)
【作者简介】王政,山东诸城人,诸城作家协会会员,有作品在诸城文学、齐鲁文学、中国诗歌网等发表。(来源 :齐鲁文学 )五、赵光辛 :贪婪
【作者简介】赵光辛,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市人,热爱诗歌,作品在安丘文艺报和《诗山东》《彩虹叙事》《相思》《邂逅》《你是你我是我》等刊出。(来源:三江文学)
图为甘肃省会宁县会师楼。影像中国
会宁,黄土高原上的一座小城。历史的风雨一次次从这里走过,时代的阳光洒满今天的大街小巷。
二十多年前,我在这里工作,每天都会经过一座建于明代的门楼。《会宁县志》上说这是旧县城的西门,原来叫“西津门”,当年红军骑兵团就是从这里进入会宁城,拉开了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序幕。新中国成立后,门改名为“会师门”,楼即称“会师楼”。那时,会师楼是会宁城的制高点,每天的第一缕阳光最先照亮这里,每天的夕阳都落在门楼背后。后来,县里在会师楼前建了一座红军会师纪念塔,呈三塔环抱状,象征着胜利和团结。 有时,我会一个人登上城楼,眺望着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遥想1936年10月红军在这里胜利会师的情景:那是红旗如火、人潮如海的时刻;那是欢呼声和口号声响彻云霄、欢笑和泪水交融的时刻;那是几千年来这片黄土地上从未有过的激动时刻…… 我曾在城墙边的一间平房里工作生活多年,仿佛会师门的一个守门人。近处的会宁红军会师纪念馆经常举办各种纪念活动,城墙上飘着一杆杆红旗,喇叭里一遍遍播放《长征组歌》。每到这样的时刻,我都心潮澎湃。 在这里,因为工作需要,我翻阅了大量与红军长征有关的书籍,拜访了当地许多老红军。我的心也跟随着文字记录和老红军的讲述,一次次爬雪山、过草地。 后来,我离开了会宁,离开了那片我工作生活了四十年的土地。那里的风风雨雨虽已渐渐淡忘,但红军留在这片土地上的一切,随着时间的推移,却在我心里愈发清晰起来。我创作了反映会宁会师的长诗《红旗 红旗 红旗》,纪念那光荣的时刻。 在兰州工作的这些年,我几乎年年都要去几次会宁,每次都要到县城里去看看,每次都会看到可喜的变化。我先是看到当年朱德总司令率部进入县城的南关,原来坑坑洼洼、尘土飞扬的土街道,变成了水泥大道;再是看见当年红军会师后离开会宁的北关,一间间低矮的平房变成了高大气派的住宅楼;接着看到县城里有了广场,有了花坛,看见走在街上的人们一脸的幸福和自信。一年年过去,古老的小城蜕变为一座现代化城市。 和这里的人们交谈,人们常常脱口而出的是“红军”“长征”“会师”这样一些词。这些字眼深深地烙印在一代又一代会宁人的心里,无论遇到困难还是取得成绩,人们都会用革命前辈的精神来激励自己。 现在,县城里最宽阔的一条道路被命名为“会师大道”,祖厉河上最漂亮的一座桥叫做“会师大桥”。此外,还有“会师中学”“红军小学”“长征景园”“会师镇”等等,人们用这样的方式铭记会宁的光辉历史。 而在会宁人的习惯里,每逢特殊的日子都要去一次会师楼,孩子周岁、老人过寿、结婚纪念日……去会师楼前照张相;小学生戴上了红领巾、新兵入伍……去登一次会师楼;春节、“七一”、“国庆”……去会师广场展示一回风采;远方的亲朋好友来了,领着去看一看会师楼,照一张合影;来会宁任职的干部,第一件事是去看看会师楼,离开会宁时,还是要去看看会师楼;不管在哪里的会宁游子,回故乡都要去会师楼前转一转…… 我的老家在会师镇杏儿岔。前些日子,我回了一趟老家,在县城里乘了一辆出租车,很快就到我们村子了。这让我心里生出无限感慨,想起几十年前走这一段山路,不管坐什么车,都得弯来绕去跌跌撞撞好半天,回到家时浑身上下都是土。如果冬天遇到一场雪,十天半月车辆都无法通行,人们只能深一脚浅一脚地在雪中的山路上步行。我就曾多次从县城步行回家看望父母。现在,县城和村子之间有了平坦的水泥公路,私家车、出租车随时都可以进出村子。原来因为自然条件艰苦而贫困的家乡,小康的花朵如今已开遍家家户户。原来荒凉的坡坡岭岭已是草木葱茏,梯田里的庄稼蓬蓬勃勃,田间地头不时飞起好多年都不见的锦鸡,生态越来越宜人,日子越过越红火。 回到县城,我看见此刻的会师楼,正沐浴在高原静谧的秋光中,弥漫在空气中的麦子清香扑面而来。此刻,我的心中又一次涌动着蓬勃的诗情,我要用诗歌记录下这片土地上前行的身影和奋进的脚步……来源 :人民日报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