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详解!揭秘近两年强基计划政策最全变化!

发布于 2021-09-22 09:11


自2020年起,全国各大高校取消了自主招生,并在全国36所“一流大学A类”推行“强基计划”。为吸纳优质生源,各院校普遍用最具吸引力的专业组合来打动考生。相较去年,2021年“强基计划”有哪些新动向,本文将通过图文为您全部解答,2022届考生可参考。

1. 2021强基计划招生范围变化较大,典型如中国中国农业大学扩增14个,重大缩减7个;

2. 第一类考生入围比例大幅增加,多所高校扩展至6倍;

3. 限报一所,但高校允许一个院校填报多个专业;

4. 增加考试确认环节,部分高校需签订承诺书;

5. 多所高校启动动态进出考核机制,考生凭实力攻读强基计划

01

2021强基计划招生范围变化较大,典型如中国农大扩增14个,重大缩减7个

从强基计划招生省份来看,各校面向的招生省份数量不同。

除未公开招生省份的高校之外,招生省份数最多的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和武汉大学,面向30个省市自治区,两校不招生的省份均为西藏;其次是中山大学,面向29个省份招生;多数高校招生省份数量超过20个;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招生省份数量较少,只有10个。

从新增或缩减的招生省份来看,今年中国农业大学面向20个省(市、区)招生,比去年增加了14个;哈尔滨工业大学比去年增加了8个招生省份。

缩减招生省份最多的重庆大学,减少了7个。

02

第一类考生入围比例大幅增加,多所高校扩展至6倍

去年报名时门庭若市,最终却并没有招满。大部分考生的犹豫主要来自“冷门”和“热门”专业的比较,在专业选择上带有一些“功利心”。大多数考生从就业角度出发,不愿“辜负”十年苦读拼搏出来的高分,不甘于坐数学、物理、化学、历史等基础学科的“冷板凳”,而更愿意选择计算机、金融、管理等热门的应用学科。

今年新一轮强基计划,多数高校调整选拔机制以适应招生,放宽报考范围,提高学生入围比例。

除北京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和国防科技大学6所高校入围比例不变外,其余30所高校都提高了入围比例。去年,各校一般按招生计划的3到4倍划定入围人数。

而今年,高校普遍将比例调整至5到6倍。

03

限报一所,但高校允许一个院校填报多个专业

在招生简章中,所有学校均明确“报名我校强基计划不得兼报其他高校”。

部分高校仅限报一个专业,但多数高校还是以“限报一所高校+X个专业”的形式为主,允许学生在一个专业组里填报3个、4个甚至最高可填6个专业,选择性更多机会也更大。

04

增加考试确认环节,部分高校需签订承诺书

在招生专业的选科要求方面,各校新增了高考改革省(区、市)3+1+2选考的要求,3+3模式省份的选考要求则维持2020年的要求不变。

在选拔程序上,2021年强基计划要求在高考后、出分前,增加“考生确认”环节。例如北京理工大学规定6月12日至20日,报名考生需进入系统完成考生确认环节,并签订承诺书。考生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考试确认的视为自动放弃“强基计划”考核资格,由此带来的后果由考生自行承担。增加确认环节是为了让考生近一步深思熟虑,减少盲目报名,也避免浪费其他同学参加校考的机会。

在成绩核算上,36所高校基本没有差别。强基计划录取的综合成绩,包括高考成绩、校测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其中高考成绩占综合成绩的占比不低于85%。其中,校测包含笔试、面试和体育测试,对考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全方位考察。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高校强基计划录取考生入学后原则上不得转到强基计划招生专业范围之外的专业就读。考生如果想报考强基计划,一定要能够潜下心来做基础科学研究,坚定学习这项学科的决心。

05

多所高校启动动态进出考核机制,考生凭实力攻读强基计划

今年,不少高校表示,对于被录取的考生将倾力给予最佳的培养资源,安排院士、讲席教授等高水平导师,提供本硕博连读方案等。此外对于无法适应强基专业的学生,一些高校也提前设置了动态退出机制。

最佳培养资源

清华大学提出,将为强基计划录取学生单独编班,配备高水平师资,提供一流的学习条件,实行导师制、小班化等培养模式;北京大学透露,将全面落实导师制,安排院士、讲席教授等顶尖学者担任导师、班主任,为学生授课;中国人民大学除了全面实行导师制,还将选聘校内外最优秀的师资承担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聘请高水平国际师资开设全英文国际化前沿课程和讲座。复旦大学也表示将为强基计划录取学生配备一流的师资,实行导师制、小班化等培养模式。对于学业优秀的学生,将在本、硕、博衔接培养、公派留学、奖学金等方面予以优先安排;上海交通大学表示,建立学生成长档案,提供丰富多样的奖助学金激励,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学术交流等提供充足的保障。

本硕博连读培养模式

此外,多所高校强基计划学生将获得本硕博连读的培养模式。清华大学表示,本科毕业时符合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要求的学生,可优先衔接就读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北京理工大学表示,强基计划学生在硕士、博士研究生阶段既可在本学科深造,也可以跨学科交叉培养。上海交通大学表示,将为强基计划录取学生打造“4+4”或“4+5(含海外)”的本、博培养模式,鼓励优秀本科生提前修读研究生课程。科教融合,注重科研训练,鼓励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前沿研究中心为本科生提供科研平台。

中途考核建动态退出机制

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如果入校后学习难以适应怎么办?一些高校为此建立了动态考核与进入、退出机制。北京大学生物科学类的强基计划培养方案提出,“鹿鸣书院强基班”实行年度考核制度,综合考查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科研训练,成绩不合格者或不能按强基计划方案继续学习者,退出强基班。同时,鹿鸣书院每年从理科各院系吸收优秀学生进入强基班。上海交通大学也表示,实行阶段性考核和分流机制,掌握学生动态给予最合适的培养方式;为学生打造多元化成才路径,鼓励院系实行“一人一案”的个性化培养。

2022强基计划你有意吗?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