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到底活动个啥?》
发布于 2021-09-22 18:21
不少朋友见到我就问,看你朋友圈很热闹,你就不会干点正事。开始时我只是笑而不语,或者顾左右言他,直到有一日一位领导说我整天不务正业,我急忙给领导汇报,其实我还是干不少正事的。
一、任何的活动都有主题,凡是能够站在台上的嘉宾一定都是高人,或者是某个方面的行家或者专家,高人之所以是高人,是因为他的认知层级高,行家是因为他在行内沉浸的时间长,而专家是因为他在某个领域扎的深。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无非就是提升认知,拓宽视野,扩充知识,跟着高人学习一定不会错。人的学习,除了读书,高人指路必不可少,要不怎么会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妙句。一般情况下,要找一个高人跟一个人进行一对一的指导的机会是非常少的,也是非常难得,因为高人都很忙,时间都非常的金贵,因此在大型集会上见到真正的高人几率非常大。当然如果在集会间隙能够得到高人的指点就难能可贵的了。还有成功的人都有一个特点,行动力强,感染力十足,跟高人在一起,不自觉地就会被影响。
二、活动期间的交流依然收获很大。一般能够外出参加活动的人,都是已经把份内的事情打理得井井有条的人,一定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如果往常,大家都很忙,外出参加活动相对比较轻松,相互交流时,就会有思想的碰撞,智慧的火花就会产生。日常每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在自己的固定活动区域内,是很难有时间进行目的性不强的交流的,而外出活动,工作的目的性没有那么强,活动的日程也不会那么紧张,必然有心情和时间进行轻松的交流。
三、外出活动有共同的地方,大家的交流就会有相对对等的关系。“同”这个字非常的重要,例如同乡、同窗、同行、同道等等,因为有“同”字,交流时就会更开放坦诚。日常的交流,如果有人求教或者传授,一个人往往会根据对方的年龄,学历,职称等进行判断,进而尽量回去讲在对方认知范围内东西,其实如此的交流效果并不好。日常的活动,大家来自不同的企业和区域,没有利害关系,又因为有共同的主题,我们会想当然地认为大家在一个层级,交流起来就不会有那么多的顾忌和铺垫、预判,反而所谈内容的含金量更高。我们很多人总喜欢听自己能听懂的话,这样容易获得认同和共鸣,但认同却很难让一个人成长,而粘性不高的,关系较疏的类似的活动,你会听到你从来涉猎不到的领域,接受到不同的观点,或者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这样很容易鞭策自己进步,人嘛,只要认识到自己无知了,才会去学习和思考,总认为自己老子天下第一,是没有办法进步的。
人如果总呆在一个环境里,而且处于一个小团体的顶层,久而久之,就会滋生骄傲自满的情绪,自大是一个人进步的大敌。唯有走出去了,见了大场面了,比较了,认识到自己渺小的时候,才会下决心改变。其实成功的人也是普通人,关键是他们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很成功人士在一起,能够激发你:“他能做到,为什么不是我!”的念头,如果你还会观察,一定能够找到对方之所以成功的缘由。
当然,现在社会有的没有资源的人打着交换资源的幌子混场子的人大有人在,认为换个名片扫个微信就进入了高大上的圈子,却因为不会观察,不善思考,不愿意改变,永远改变不了自己的处境和地位。
所谓的资源交换,关键不在交换,而在于资源,在于自己有什么资源,自己是否一直在积累自己的资源,你的资源对别人是否有交换价值,毕竟拉皮条现在也要建立平台,或者叫建生态圈。
人活着就要动,看似人人都在活动,因为目标不同,而每个人的活动却大不相同。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