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解读!南平“三茶”高质量发展政策,你读懂了吗?

发布于 2021-09-23 17:04

上方“”我们



日前,《南平市统筹“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出炉,明确了南平市“三茶”统筹发展的方向目标和举措。近日,南平市农业农村局对《意见》的背景和主要内容做出如下解读。




一、实施背景



茶产业是绿色南平的城市名片,是富民强市的特色产业。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南平武夷山燕子窠生态茶园,强调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到福建、到南平考察关于“三茶统筹发展”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五届十三次会议工作部署要求,加快推动南平市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高质量发展,特制定该《意见》。






二、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进一步发挥南平市生态、文化等资源优势,强化科技支撑,统筹推进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高质量发展。力争到到2025年,建成全域绿色生态茶园,创建国家级茶树种质资源圃,茶叶全产业链产值突破500亿元,着力打造全国“三茶”融合发展试验示范区和海峡两岸茶文旅融合示范区。到2035年,培育规上茶企200家以上,茶叶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着力打造世界级茶叶生产、交易、文旅、教育、科研、康养中心






三、主要内容



《意见》明确了“三茶”统筹关系,以茶产业为“内核”,以茶文化、茶科技为“两翼”,通过两翼齐飞助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努力推动南平市茶产业成为乡村振兴支柱产业。


01

注重文化挖掘
推动文化赋魂茶产业

主要包括:加强茶文化遗产保护、加强茶文化宣传推广、打造茶文旅融合示范项目和推动南台茶业交流合作等四个方面内容。

02

注重科技创新
推动科技赋能茶产业

主要包括: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加强优新品种选育、推进绿色生态茶园建设、推动茶产业科技特派员制度创新发展和推动数字茶叶发展等五个方面内容。

03

注重强链延链
推动茶产业集群发展

主要包括:强化龙头企业培育、加强“三茶”人才培养、补齐产业链短板、健全完善品牌体系、提升宣传营销水平和打造产业集群平台等六个方面内容。

04
保障措施

主要包括:强化组织领导、强化要素保障和强化跟踪考评等三个方面内容。




南平市统筹“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茶产业是绿色南平的城市名片,也是富民强市的特色产业。为促进南平市“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以下简称“三茶”)高质量发展,特提出如下意见: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到福建、南平考察关于“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发展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五届十三次全会部署要求,围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进一步发挥南平市生态、文化等资源优势,强化科技支撑,统筹推进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高质量发展,努力推动南平市茶产业成为乡村振兴支柱产业。


目标任务

着力构建文化赋魂、科技赋能和产业融合的发展大格局,按照“补链强链延链”和“抓大项目、大抓项目”发展思路,运用生态化理念、产业化思维,坚持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力争到2023年,建成一批特色茶加工专业园区和“三茶”示范项目,着力打造茶种质资源、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和人才培养高地。到2025年,建成全域绿色生态茶园,创建国家级茶树种质资源圃,茶叶全产业链产值突破500亿元,着力打造全国“三茶”融合发展试验示范区和海峡两岸茶文旅融合示范区。到2035年,培育规上茶企200家以上,茶叶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着力打造世界级茶叶生产、交易、文旅、教育、科研、康养中心。


推进措施
(一)注重文化挖掘,推动文化赋魂茶产业

1. 加强茶文化遗产保护。加大茶文化遗存科学保护力度,将茶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统筹布局,重点推进武夷茶博物馆、政和白茶城二期、建盏博物馆等项目建设。组织编制《万里茶道(武夷山段)保护规划》,加快推进“万里茶道”申报世遗步伐。积极推动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加快推进正山小种红茶制作技艺、政和白茶制作技艺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序推进茶文化区域整体性传承保护。

2. 加强茶文化宣传推广。深入挖掘闽北茶文化蕴藏的生态、文化、交流等价值,形成科学、标准且各具地方特色的对外传播茶文化读本。录制一批以茶文化为主题的音频故事和短视频作品,编创一批茶歌舞节目、专题片,讲好茶故事。加强与“一带一路”、“万里茶道”沿线城市交流合作。支持博物馆、美术馆、非遗展示馆“走出去”展览,创新举办中国(武夷)红茶国际交流活动,扩大茶文化对外交流传播,提升南平市茶文化影响力,着力打造茶文化高地。

3. 打造茶文旅融合示范项目。依托武夷山双世遗和国家公园名片,大力建设茶研学基地、特色茶庄园、茶传习所、观光茶工厂、茶主题生活馆等特色茶文旅项目,不断丰富茶文旅路线的要素资源,到2025年,全市建成50个茶文旅融合项目点,打造一批茶文旅融合精品线路。做足茶文旅融合文章,开发茶点、茶宴、茶礼、茶工艺品等茶旅融合产品,推动茶产业、茶文化与大健康、大旅游、大教育等深度融合发展,实现串点、连线、成面,形成“片片有景、处处有茶”,着力打造世界级茶叶生产、交易、文旅、教育、科研、康养中心。

4. 推动南台茶文化交流。推动武夷山与阿里山茶文旅交流;依托建瓯矮脚乌龙与台湾青心乌龙“同宗同源”优势,积极打造“闽台同根茶园项目”,共同探索百年矮脚乌龙茶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推进光泽干坑与台湾日月潭红茶协作发展;持续办好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两岸红茶文化节,搭建两岸茶品种、茶加工、茶文化深度交流合作平台,推动两岸茶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打造海峡两岸茶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

(二)注重科技创新,推动科技赋能茶产业

5. 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加强与中国农科院、福建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系统调查、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南平市茶树种质资源,对全市现有茶树种质资源,尤其濒危种质资源做到应保尽保。收集整合全国、全球茶树种质资源,全市建设一批国家一流茶树种质资源库,到2025年,全市至少创建1个国家级茶树种质资源库。

6. 加强优新品种选育。发挥南平市茶树种质资源优势,推动武夷学院、武夷山茶科所等本地科研机构与中国农科院、福建省农科院等国内权威科研院校协作,利用核心基因和创新种质,加强新品种选育研究。到2025年选育一批国家级、省级认定的茶叶优新品种,着力打造茶种质资源高地。

7. 推进绿色生态茶园建设。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开展绿色生态茶园建设三年行动,持续深入推进“减药减肥和禁用除草剂”,构建“林、茶、水”立体生态系统,打造一批绿色生态茶园示范片,力争到2025年,实现绿色生态茶园全覆盖。围绕“全域绿色食品”目标,鼓励企业开展茶相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创建全国绿色食品(茶叶)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到2025年,争取茶相关绿色食品认证个数达到100个,各产茶重点县成功创建全国绿色食品(茶叶)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

8. 推动茶产业科技特派员制度创新发展。发挥南平科特派发源地优势,将科技链融合进产业链,引智借力,高位嫁接,建立“三茶”专家库。全市每年选派50名以上茶产业科技特派员到茶企(合作社、基地)开展技术服务,基本覆盖全市所有产茶县。建立健全茶产业科技特派员政策激励保障机制,支持茶产业科技特派员通过技术入股、知识产权入股、领办创办企业等方式,与茶农、茶企等结成利益共同体。到2025年,培育茶产业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示范基地20个。

9. 推动数字茶叶发展。加快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改造传统产业,打造集数字茶园、数字茶工厂、数字茶仓储、茶质量溯源、社会化服务、数字茶旅为一体的茶产业大数据平台,推进茶叶智能制造、智能包装、智慧茶园等数字茶叶发展。依托本地院校或龙头茶企,与中国农科院、湖南农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探索创建国家级茶叶重点实验室,提高茶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南平市打造茶科技高地。

(三)注重强链延链,推动茶产业集群发展

10. 强化龙头企业培育。鼓励现有优势龙头企业进一步聚集资金、品牌、技术等要素,通过整合资源、兼并重组,做大做强。加快企业梯度培育,引导“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培育一批规模以上茶叶企业及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引导龙头企业同合作社、家庭农场、种茶大户合作,打造一批茶叶产业化联合体。到2025年,培育规上茶企110家以上,茶叶产业化联合体60个以上,茶叶全产业链产值达到500亿元以上。

11. 加强“三茶”人才培养。围绕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全方位统筹发展,深入实施人才培育工程,加快培育本土留得住、用得上的“三茶”专业人才,支持本地职业中专和高等院校开设“三茶”专业,鼓励龙头企业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力争全市每年培训从事“三茶”高素质人才不少于1000人次,着力打造人才培养高地。

12. 补齐产业链短板。鼓励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加强“产学研”协作,深入开展武夷岩茶、政和白茶等主要茶产品内含成份独特性和茶叶保健功能研究,大力开发茶食品、茶饮料、茶保健品、茶妆、茶日用品等茶深加工及茶衍生产品。瞄准产业链短板,梳理招商重点区域、目标企业,借力各级经贸交流平台,实行市县联动、资源共享,强化“一把手”招商、以商招商、回归招商和协会招商,重点引进一批补链强链延链大项目、好项目。

13. 健全完善品牌体系。鼓励争创驰名商标、注册地理标志商标、申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等区域品牌。健全地理标志商标(保护产品)等公用品牌使用管理办法,引导市场主体申请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发挥地理标志引领产业发展作用。鼓励各龙头茶企融入“武夷山水”品牌建设,建立健全“源头赋码,一品一码”、“从茶园到茶杯”的可追溯绿色生产质量管控体系。依托武夷山省级茶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积极创建国家级茶叶质量检验中心。

14. 提升宣传营销水平。推动“武夷山水”品牌运营公司和重点茶业龙头企业在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沿江以及高速服务区、高铁站、机场等休憩场所,设立“三茶”主题宣传广告牌,在全市范围设置茶点区、喝茶区、随手茶礼购买区、做茶体验区等,鼓励在城市公园绿地景观工程建设中融入茶文化元素,持续开展“请到南平来吃茶”等茶体验活动,营造以茶为媒、以茶兴业文化氛围。加快“武夷山大红袍”、“正山小种”、“政和白茶”等公用品牌旗舰店建设。组织企业抱团到北京、深圳、广州等茶叶主销区开展宣传推广活动,各产茶重点县每年至少参与5场国内茶业宣传展示活动。

15. 打造产业集群平台。各产茶重点县要拓展销售渠道,建立茶叶专业市场,推动优质茶企签约入驻“福茶网”。加快建立水、电、路、讯、网配套齐全的茶叶加工园区,大力发展茶叶包装设计、制茶装备、茶具等关联配套产业,打造产业链条完整、配套体系完善的产业集群,着力打造茶产业高地。


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南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茶”发展工作,并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市农业农村局、文旅局、科技局、市场监管局、商务局、水利局、林业局、供销社、数字发展中心、海峡茶业交流协会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南平市“三茶”高质量发展工作小组。各县(市、区)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定期召开会商协调会,建立闭环落实机制,统筹推进“三茶”工作。

(二)强化要素保障

围绕统筹“三茶”发展目标,各产茶重点县要科学编制《“十四五”统筹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高质量发展专项规划》,出台扶持政策,整合项目资金,优先安排“三茶”用地指标。引导金融机构用好省级绿色金改试验区政策,提高信用贷款额度,加快推进“两权”抵押贷款、库存茶叶抵押贷款等抵(质)押贷款工作

(三)强化跟踪考评

将统筹“三茶”发展纳入绿色发展与绩效管理考核,实行半年一考评、年终一总评,抓好考评结果应用。在全市打造一批可比、可学、可鉴的“三茶”示范项目。同时,要加强“三茶”统筹发展成就和典型的宣传,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