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四大名著的开篇词吗,哪部的开篇词最好?
发布于 2021-09-23 23:38
四大名著都有开篇词,有的在第一回正文之前,有的则在第一回正文之内,前者是三国、水浒,后者则是西游和红楼。应该说,四大名著都是文学史上不可逾越的巅峰,开篇词也是精华,各有其妙。但是,如果非要选一个最好的,我觉得是西游。
先说红楼
《红楼梦》的开篇词,应该是曹雪芹自提的诗,即: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首诗读完,只有一个感觉:作者一肚子的话都在作品里,而这部作品是很好的,只是世人不理解。
当然,如果我们看完了整本红楼,大概又能更理解一些。
不过,即便理解再好,说来说去也还只是家族的事儿。无论是宁国府、荣国府,还是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甚而是作者隐说的个人家族兴衰史,都只是家族层面。从这一点来看,红楼的格局显然逊色于另外三部。
其他三本则不同,都是国家层面。
西游说的是取经修行,是唐僧为了大唐,为了度人所为;水浒,是说忠义,说梁山好汉辅国安民,报效朝廷;至于三国则更是如此,汉末三国到西晋,一百年历史这片土地却有五个国号,从大一统到分裂又到大一统,百年沧桑尽在这本书中。
当然,这不是说红楼不如其他三本,毕竟红楼文学水平更高,是四部书之魁。只是,就开篇诗而言,你会发现,曹雪芹的二十个字,多少有点抱怨之意,有苦闷之情,虽然完全理解,却总觉得不如另外三本大气。
再看三国
三国的开篇词是《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三国演义》这本书,是写汉末到西晋统一的一百多年的事儿。其开篇词《临江仙》作者不是罗贯中,而是明朝的大才子杨慎。杨慎曾经为夏商周三代、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等二十一史填弹词,而且这首《临江仙》则是其一。
说起来你可能不知道,《临江仙》原本不是三国两晋的填词,而是秦汉的填词。后来毛宗岗父子对三国润色批改,这才把这首词放在演义开篇。
词是好词,我只是觉得这首词放在三国开篇不太合适。因为,这首词代表的是杨慎个人读史感悟,或者说人生感悟,不太合适三国演义的主题。
三国演义说的是什么?是国家,是朝廷,是战争,是分裂,是统一,是动荡,是名将,是枭雄等等,唯独没有那种“是非成败转头空”的意思。大家都在争名夺利,或者为理想为人民而奋斗,你来一句“功过是非都是云烟”,多少有点别扭。这就好像一个人正在拼搏的年纪,你却告诉他,死了都带不走,有意思吗?
再看西游
西游的开篇词极好,虽然有点晦涩,但是整体上还是易懂的,尤其是最后两句。先来看看完整的开篇词。
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
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即便不知前面六句之意,看后面两句也能猜出来,西游应该是说修行修心而后成大功的事儿。而“西游释厄传”五个字,也点名了本书的主题,就是“释厄”。如何释厄?自然是取经修心。
所以,我个人认为,那些所谓的“西游是说佛道之争”“西游是借神话讽刺现实”之说并没有道理。如果这么认为,似乎是把西游的主题格局拉低了。作者要说的,就是去心魔,存善念,一生都要修心之事,超然于功名,超然于现实。
最后看水浒
水浒有点像三国,也正因此,所以被很多读者说不如三国,认为梁山好汉在三国世界只是张鲁、张角、吕布之流。这么说显然是偏见,不信您看看水浒开篇词。
试看书林隐处,几多俊逸儒流。虚名薄利不关愁,裁冰及剪雪,谈笑看吴钩。
评议前王并后帝,分真伪、占据中州,七雄扰扰乱春秋。兴亡如脆柳,身世类虚舟。
见成名无数,图名无数,更有那逃名无数。霎时新月下长川,沧海变桑田古路。
讶求鱼缘木,拟穷猿择木,又恐是伤弓曲木。不如且覆掌中杯,再听取新声曲度。
从这首词可以看出,作者显然对功名利禄不在意,是劝人不要去争权夺势,而是安安静静地做人,享受人生的。这一点,和水浒最后颇为一致。
宋江等人或被害死,或是战死后,作者附诗说,“早知鸩毒埋黄壤,学取鸱夷泛钓船。”这是为宋江等人惋惜,认为他们如果功成之后也能学范蠡那样泛舟西湖,远离刀光剑影,就可以颐养天年,得以善终了。
当然,水浒其实也说修心,只是不明显。
譬如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一开始只是妖魔,冲天而起也只是黑气;但是,他们毕竟不是纯粹的妖魔,虽然有魔性但是可以改变。正因如此,所以九天玄女说过,只要辅国安民,替天行道,宋江等人可以重回紫府,再做正神。黑气后来能变金光,就在于此。而宋江等人,显然做到了。
综合来看,我更喜欢西游和水浒的开篇词。一个说修行,一个说远离功名,都是劝人做好事,养天年。这种归隐又不是不问世事,而是在度了世人之后,再做好自己。就像燕青、李俊那样。
世 界 通 史
global--history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