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献丨《北京志·公共交通志》
发布于 2021-09-24 12:18
《北京志·公共交通志》由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北京市公交总公司、北京市出租汽车管理局、北京市地下铁道总公司承编,北京出版社出版。16开本,精装,36印张,彩色插图16页,66.6万字,2002年9月第1版第1次印刷,印数1000册。主编刘牧,副主编孙建龙、王凯、周勇。
该书是《北京志·市政卷》下的一部分志。正文前有编辑说明、图片若干幅、北京市1995年公交公司开通线路示意图,正文有概述,电车篇设有车辆、轨道·线网·供电、线路、运营、车辆·轨道·线网维修、场·厂·站、管理、职工教育8章,公共汽车篇下设车辆、线路、运营、场·厂·站、维修、管理、职工教育、客车装配8章,出租汽车篇下设经营形式、运营服务、车辆设施、行业管理4章,地下铁道篇下设建设、路网、设备、运营、管理、科技教育6章。后附索引、后记。上溯到19世纪末,下限到1995年底。
北京公共交通志的记述起点是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交通工具引入北京开始,主要是马车,此后是人力车,民国二年(1913)法国人在北京开办了第一家出租汽车行,民国十年(1921)北京成立电车公司,到民国十三年(1924)底,前门至西直门第一条有轨电车正式运营,全长7.021公里,这是北京历史上公共交通工具实现质的飞跃,然而一直到北平解放前夕,北京公共交通的状况十分混乱破败。
北平解放以后,人民政府为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做了不懈的努力,在恢复原有交通设施的基础上,又将南京市公共汽车公司并入北京市公共汽车公司,调来80余辆车,以适应北京的需要。1951年4月北京成立了隶属于政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的首都汽车公司,拥有出租汽车449辆,1957年2月,由阜成门至北池子北口的第一条无轨电车正式通车。
有轨电车因存在噪音大、轨道老化、运行速度较慢等缺点,1966年5月完成历史使命,退出北京公共交通的历史舞台。20世纪60年代中期北京开始筹建地下铁道,1971年1月15日从北京站至苹果园站的一线地铁开始试运营,全长仅23.6公里。改革开放以后,北京市的公共交通事业得到全面发展,截止到1995年底,北京市公交总公司有公共电、汽车4452辆,运营线路246条,年客运量达311725万人次。
北京地铁从单一的为战备服务向以运营生产为主转变,一线地铁和二线环线相连接,为解决北京“乘车难”作出了贡献,1995年客运量达到5.58亿人次,占到公交客运量的12.8%。90年代以后,北京出租汽车的发展进入新的高潮,微型面包车达到3.1万辆,1993年以后,逐步进入更新换代时期,1995年,全市有出租汽车经营者2229户,出租车62965辆,客运量达到5.96亿人次。
全志资料翔实,不同历史时期的档案资料、图片资料以及不同时期的车票票样、车型车种的照片都做了留存。
![](https://weixin.aisoutu.com/cunchu4/4/2021-09-24/4_16324597493526.png)
![](https://weixin.aisoutu.com/cunchu4/4/2021-09-24/4_16324641526886.png)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