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意味着连续上班七百多天

发布于 2021-09-24 22:30

2020年大年初一,突然接到院里发布的紧急通知:要求所有人取消休假。除了生孩子、伤病等原因不能返岗外,只要活着的,必须返岗。
春节期间,很多员工都趁着一年仅有的长假回老家看看父母、会会老友。甚至,有的员工正在路上,也有刚买完机票未出发的。但,这一切都不是理由,必须无条件服从!
从院里发布的通知获悉,在武汉爆发了历年罕见的公共卫生事件。经初步查实,引起该事件的罪魁祸首是一种新型的冠状病毒。
一听到冠状病毒,大家的脑袋嗡的一声。回想起2003年那场席卷全国的SARS事件,很多人都记忆犹新。虽然那时我还没有穿上白大褂,但封闭的校园已经让我们这些医学生感受到了事件的严重性。
SARS事件是指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该事件于2002年在中国广东发生,并扩散至东南亚乃至全球,直至2003年中期疫情才被逐渐消灭的一次全球性传染病疫潮。截止2003年8月16日,中国内地累计报告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病例5327例,治愈出院4959例,死亡349例。中国香港:1755例,死亡300人;中国台湾:665例,死亡180人;加拿大:251例,死亡41人;新加坡:238例,死亡33人;越南:63例,死亡5人。

此时,我已经是一个工作在一线十几年的麻醉医生。在接到医院的返岗指令后,我果断取消了回老家看看老母亲的想法。
作为医生,面对漫天飞舞的各种信息,自然有我专业的判断。在专家给出此次病毒传染性极强的判断后,防护成为最重要的措施。
尽管没有机会上前线,但我们也积极参与到当地的防控中:医院分批次派人驻守火车站、汽车站。在防控之余,竭尽所能向周围人宣传戴口罩、勤洗手、少接触的重要性。
无数次面对老百姓大惊小怪的眼神、甚至言语,但我们知道这样做的后果。
自医学院课本上接触传染病开始,我们就非常清楚知道传染病传播的三大特征:1.必须有传染源;2.必须有传播媒介;3.必须有易感人群。也就是说,少了这三个任何一个,都不可能构成传染病传播,更不要说大范围传播的公共卫生事件。
然而,令全世界医学专家始料未及的是,本次新型冠状病毒似乎早有准备似的:1.时至今日也都无法确定传染源的源头在哪里;2.传播媒介更是达到令大家恐慌的程度。传统认识当中,近距离、亲密接触的呼吸道传播是主要途径。然而,气溶胶等可疑传播方式的出现,让人们一时恐慌到极点;3.年老体弱一般都是疾病的目标,但随着传染范围的扩大,似乎并不仅限于年老体弱者。

随着抗疫的持续,作为医护人员,愈发感到听从指挥的重要性。面对如此狡猾的“敌人”,一盘散沙必败。因此,尽管每天十几个小时坚守,大家也都在咬牙坚持着。
夜晚静下来后,时常想起意见非常后悔的事:去年,领导让我休年假。但考虑到科里人手不足,就寻思春节一起休呢,谁知道能遇到这样百年不遇的事呢?每每到那个时候,我就会想起一段经典的影视剧对白: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选择休假。
疫情过后,必定会有大批的择期手术病人涌进医院。看这情形,连续上班七百多天几乎成为定局。
人不是机器人,机器人只要有电就可以,但人不行,人的休息。只有休息好了,才有足够的精力投入到工作当中。
一旦有机会休息,我一定会选择休息。希望奋战在一线的广大同仁们,一定要注意休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医护健康了,才能扛起全民健康的大旗!

推荐阅读:《医学发明邀请函》

作为一名临床医生,如何能申请一项属于自己的专利?如何能让专利转化为产品?医学发明创新转化推广平台——医生自己的平台,全程助你实现梦想!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