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获得写作灵感?

发布于 2021-09-24 23:45

//课程笔记//

1.灵感就是一个无限接近玄学的东西,它只有你相信,才会有。

2.只有足够落实到行动上的冲动才叫灵感。

3.写作诞生了灵感,并非灵感诞生了写作。或者说灵感不是写作的解决方案,写作是灵感的解决方案。

4.获得灵感的三个方法:聊天法;从别处找灵感;在放松时找灵感。
5.找灵感就是要生出无数个触角,广泛的接受信息,不设限。

6.灵感需要立即执行,灵感闪现时,随时尽最大的可能记录他的全貌,

//课程感想//

虽然我是一个坚定的唯物主义者,清楚的知道人的各种行为,都是由大脑里的化学物质平衡后的结果,事实上我们在我们意识到自己做出决择之前,大脑里其实早已有了定论。

不过我还是敬畏神灵,相信爱情,自然也是相信这种接近于玄学的灵感。

关于灵感,我想最出名的故事,莫过于德国化学家凯库勒提出苯环的假说。
根据他的描述,他说自己是在梦中梦见了一条首尾相接的蛇而受到的启发。
不过我这么说毫无美感,我下面摘录一段他的原话:

“我坐下来写我的教科书,但工作没有进展;我的思想开小差了。我把椅子转向炉火,打起瞌睡来了。原子又在我眼前跳跃起来,这时较小的基团谦逊地退到后面。我的思想因这类幻觉的不断出现变得更敏锐了,能分辨出多种形状的大结构,也能分辨出有时紧密地靠近在一起的长行分子,它围绕、旋转,象蛇一样地动着。看!那是什么?有一条蛇咬住了自己的尾巴,这个形状虚幻地在我的眼前旋转着。象是电光一闪,我醒了。我花了这一夜的剩余时间,作出了这个假想。”
从这里可以看到,他之所以有这样的灵感,是因为他一直都在思考,只是在睡梦中想明白了而已。
而这是因为睡梦中我们的右脑更加的活跃,会尝试着将各种信息进行碰撞和组合,这种毫无逻辑的碰撞,大多数时候都毫无意义,但重在次数多,所以总会有那么几次巧合,让我们灵感迸发。
所以我想获得灵感的第一个要素是,你首先得有一个可以思考的问题;然后是你有足够多的素材,即接触的东西足够多,这样随机组合的数量才多;最后就是激活你的右脑,让它去不停的尝试。
现在我认为,人应该在放松的时候,右脑会比较活跃,所以放松的时候灵感可能会更容易得到。
不过这个观点只是自己的揣测,并没有任何的科学依据。但对我来说,通常在冥想和运动的时候比较容易获得灵感,我想这是因为做这些事的时候,我会比较放松吧。
当然我认为灵感不全是右脑的功劳,靠着我们现在的方法论,用左脑的思维也能获得很多灵感。
通常我认为左脑是不太容易迸发出灵感的,因为逻辑思维会让我们沉浸在现有的框架之中,它不会无缘无故的联想到其他不相干的东西,所以出现灵感的几率就小的多。

不过我们也可以通过某种方式,让我们故意去联想一些不相干的东西,以此来迸发自己的灵感,比如像是矩阵法,头脑风暴,联想法等等。

但还是那句话,不管什么方式,你总的有个问题,然后有很多素材。

所以当你面对问题没有灵感时,不如多看看其他不相关的素材吧。


//课程作业//

1.分享一个自己的灵感,以及获得的方式。
实在是汗颜,可能是一整天都在忙碌中度过,说实话,到现在我也没什么灵感,甚至连灵感的方向都没有找到。
2.继续昨天的仿写
原文: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我不知道。我收到养老院的一封电报,说:“母死。明日葬。专此通知。”这说明不了什么。可能是昨天死的。——《局外人》
思路:好的开头,就是这样,短短的几行字就交代了足够多的信息。

比如这里可以看出自己和妈妈的感情并不好,甚至连一点悲伤都没有,这与我们的常识相违背,造成一种冲击感,让我们迫不及待的想要知道原因。

而其中电报多多少少点名了一个时代的背景。再加上时间和养老院,说明作者作者的父亲已经过世,母亲住的地方离自己很远。

而一般老人是不会离家太远的,所以作者就是在背井离乡很远的地方。

好吧,我也编不下去了,其实我也不知道那里好——可能文学素养还不够吧。

仿写:她走了。可能是昨天,也可能是前天,我不知道。我在茶几上看到一张纸条,写着:我走了,勿念。这能说明什么?只能说明,她走了。

//END//


   愿你我都能做一个自己喜欢的人  

   Follow Me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