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几年后再考研是怎样的一番体验?
发布于 2021-09-25 12:24
放榜的时候,我正推着娃在超市买东西。同考的一个女生微信问我,你收到短信录取通知了没?我说:没收到呢。她说别人已经收到了。我一想,刚才拿出手机时没有提示我有新短信呀,完了完了。
挂完电话,看看手机,界面上还是没有显示有新短信到呀。抱着一丝侥幸把手机短信息模块点开,晕死,录取通知短信已经到了近一个小时了,我竟然没看到。反复确认这条短信,有点不敢相信,在超市围着货架走来走去,娃在购物车里被我推来推去,想到一年来走过的路,无数的画面在脑子里翻江倒海,呼啸而过,没忍住,哭了。还好那时里面人不多。然后,开始微信报喜,主要是考研期间一直支持我的几个朋友,她们是大浪淘沙后留下的金子。
因为这个年纪再去考研,确实会有很多无形的阻力。自己作为妈妈对孩子的责任,家庭的经济压力,周围人的眼光。在很多人的眼里,你要做这样一件费时费力还比较痛苦的事情,必须要有一个相当的回报她们才能够理解,而这个回报必须是要能够用钱来衡量的,或者更高的薪资,或者更高的职位,或者更高的社会地位。
而我是没有想好要任何物质的回报的,我把这件事当成我后半生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来完成。我不想等我老了,告诉我的孩子、孙子我年轻时多么后悔没有去做一件事。当妈妈时来完成你的梦想,总要比当奶奶时来完成要早吧。
作为一名三岁半孩子的妈妈,考研绝对是不容易的,连决定考研的过程都很艰难。但当你真正决定去做一件事的时候,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我觉得自己也很幸运,跨专业考,本来准备考个两三年,但没想到一次就考上了,还考了第三名。但仔细一想,幸运绝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以你的有效的努力和勤奋为基础的。幸运和努力这二者并不是总量构成一个定量的关系,而是成正比的关系。越努力,才越幸运。
本科新闻专业,去旁听文学院的课听了一年,一直放不下,想学习文学。但毕业后还贷、买房、结婚、生子,一晃六七年过去了,我好像什么都有了,但我依然失眠。那是一种到了半夜0点1点依然不肯睡去,觉得这一天的生命被自己浪费掉了,有什么事情没有完成的不甘心。18年春节时听了刘媛媛的课,其实只听了两节,当时就想,既然这么多年都放不下我的文学梦,那我要不要努力一把去实现它?况且我这么多年来一直有看书的习惯,只不过是不够紧凑、系统、有目标,太过懒散了而已。我反复考虑,人不一定有来生,如果不去追梦,那可能等老了你只能一声叹息。但我是一个妈妈,我还有没有追梦的权利?这意味着孩子爸爸要付出巨大的牺牲。
刚开始有了考研的想法,就到网上查一查,我原来以为超过一定年龄就不能考研尤其是全日制的研呢,结果发现考研的大龄人一大把啊。我跟朋友说了我的想法, 但我没勇气考全日制的,而且我连学硕、专硕和在职研究生的几个概念都没搞清楚,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重新捡起学习的能力,毕竟丢下书本很多年了。
忐忑不安地告诉了我一朋友我的想法,她迅速地回应支持我考,但她在微信上以非常鄙视的口气回道:在职研究生含金量不高!我隔着屏幕仿佛看见她轻蔑的嘴角……好吧,那我考全日制吧。如果我做了一件连自己在意的朋友都看不上的事情,那我做它有何意义?当然,这位朋友真的没白交,考全日制学硕真心累啊,累到受不了的时候就在微信上抱怨她,怪她是始作俑者,怪她怂恿我走上一条寻求知识的“不归路”,但她从来没生我的气,而是一如既往地鼓励我。
我还专门电话了一位大学研究生同学,她也支持我考,一路为我提供了很多经验和指导。考研注定是趟孤独的旅程,但如果恰好有人愿意陪你走上一程,那该多么庆幸。
记得是18年3月5号开始查资料,买书,开始决定考研的事情。但是关于我报考学校汉语言文学的帖子真的很少,于是看了别的学校的帖子。我刚开始以为只考袁行霈的《中国文学史》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呢,因为官网上公布的书目就这俩。后来才知道,还有《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现代文学三十年》《文学理论教程》,要是刚开始知道了书这么多,我很可能就当场放弃了。
反复思虑了好几天,惴惴不安地跟老公说了我的想法,他以为我只是开玩笑,顺嘴一说而已,不以为然地轻巧答道:行啊。其实心里觉得我肯定坚持不了几天,有时我背书他还要在旁边笑。后来一两个月过去了,他看我坚持每天读作品、背作品,(由于跨专业,刚开始我真的很傻,以为考题要默写文学作品呢……)老公发现我好像来真的了,就在旁边疑惑不解地说:背那玩意儿干啥呢?有那点时间还不如睡一觉呢!而且他只要一听我背书,就开始打哈欠,这个呵欠持续了我考研整个期间,这让我大为恼火,感觉他在消解我努力的意义,也在消解我背诵的文化遗产的伟大意义……
3-6月:我在网上买了《中国文学史》,附带300节陕西师大的课堂实录视频。刚开始一天看一节视频课,加上做笔记,要两个小时左右,而且会困会累,因为太久没学习了。后来一算,这样下去那我得看300天啊。我于是改为每天看两节课,加上做笔记,要花五个小时左右。(谁让我基础差,底子薄呢,几乎是把老师的每个字都用笔记下来了,一句话没听清就要不断的回看)。里面讲先秦两汉文学和唐诗的老师讲的最好,尤其是讲唐诗的傅绍良教授,是霍松林的弟子,那段时间我真的对唐诗入迷了。
自己一直不太自信,所以近几年都没有自拍也没有被拍。但是这段时间的学习真的很快乐、充实,想着自己万一万一要是考上了呢,必须得拍张照片,好让美好的回忆有照片来佐证,所以让娃爸拍了几张。这也是我考研期间唯一一次拍的学习照片,剩下的就是过年期间的全家福啦。刚开始学习,人还没有像后来临考前的几个月,人肥了十几斤,满脸痘痘,所以还勉强可以凑合看一下。
这期间我每天出去溜娃时还背背新东方的恋恋有词(其实对我没啥用)。一直到了六月底,我知道了还有政治、英语、古代汉语上下册、现代汉语上下册、现代文学三十年、文学理论可能也有的时候,我开始有危机感了。每天都在想,怎么能把这些学完,哪怕只学一遍啊。好歹我要学完了上考场啊,考不上明年再考。为了这个时间不够的问题,我每天都无法入睡,辗转反侧的。因为越学就抱的希望越大。
7-8月份:大概到了七八月份吧,娃爸开始自发自动自主地支持我了,不知道是不是被我的毅力所感动,他一个人承包了赚钱、带娃、买菜、做饭、洗碗等任务。我之前购买的《古代汉语》视频课,是南京师大的,也有时间细看了,里面有个董志翘老师讲的特别好,好像获过王力奖。
七月份开始,我改为一天看三节文学史课,但时间太匆忙,元明清阶段戏曲小说太多,我很多没读过,老师讲的也一般,我勉强学完。《古代汉语》第一遍也学完了。这阶段也开始做英语真题了,一道阅读一道阅读的做,发现我之前背的恋恋有词一个也没记住……大学时过了六级和托业,现在时隔多年,看啥单词都是似曾相识,但却不认识。八月份还看了温儒敏的《现代文学三十年》的视频课。这阶段我感觉自己好像可以在考试之前把课学完了,但是为了补看作品,常常是夜里一两点才能睡,早上八点起床。
9-10月份:九月份,进入攻坚阶段了。我开始自己整理《中国文学史》,把教材、老师的讲解和我自己的理解结合起来,从头到尾自己梳理了一遍,按照自己的逻辑做了一份二十几万字的讲义,一直做到10月底才整理完,打印出来。
九月底,我还开始看政治,做1000题,看精讲精练。模拟做一整套英语真题的过程。并且开始看《文学理论教程》。童老师的书里面……实在是政治性太强,导致我老是产生政治书的幻觉,所以6月份买的书,十月份才开始看第一遍,强迫自己看,哪怕不懂,那过程不是一点痛苦啊,现在想起来都觉得痛苦。九十月份还把现代汉语的上册前面语音部分全部背了一遍。因为没有课堂实录,只有一些照本宣科的学生讲的视频课,所以根本听不下去,最后只好放弃。
11-12月:每天早上起床先背《古代汉语》,照着古文自己翻译,主要是左传、战国策、韩非子那块,翻译了两三遍,基本滚瓜烂熟。然后看个何凯文的时文精析(非常粗糙,不少错误,但好在也不贵)。接着做肖秀荣的八套卷、4套卷,并背诵大题。下午模拟英语考试,模拟一套卷子加上解析一共需要5、6天。下午晚点就看《文学理论教程》第二遍,并按照之前的方法,自己整理出来题目和讲义,大概有七八万字吧,整理出来又看了一两遍。晚上背打印出来的《中国文学史》讲义,大概背了两三遍的样子,都是让老公抽我背的,一道题一道题的背,有时真的一道大题要背一个多小时才能背下来,论述题实在太长了。因为11月份之前都是上午学英语,下午学政治,晚上专业课。但是考试的时候是上午政治,下午英语,第二天专业课,所以我就把时间调过来了,按照考试的生物钟来走。
为了安心学习,我把学习的地方由客厅转移到了儿童房。每天7点醒来脸都不洗就进去了,关门,学习。老公和娃睡到8点左右,然后做好早饭叫娃来唤我。每天中午只睡半个小时,时间长了我根本不需要闹钟,躺下二十几分钟自动醒来。晚上我上床的时候娃和老公也都睡着了。我夜里12点上床睡觉,有段时间为了节省时间澡都不洗牙也不刷(还好老公没发现,因为我一直要求他每天洗澡刷牙……),因为我有洁癖,但考研的紧迫感让我暂时克服了这个毛病,哈哈。上床以后看会儿文学作品大约到夜里一点。到了初试之前的两个月,冬天,特别冷,我买了暖气,可惜暖不到脚,建议大家买脚踩的实木的那种,这样脚暖和了全身就暖和了。十一二月份早上太冷太困起不来,因为每天加起来就六个半小时的睡眠,这时就在心里大喊:起来!你还有梦想!你没资格贪睡!于是一个激灵就从被窝坐起来了。(长期睡眠不足导致满脸痘痘,我一个青春期都没长过痘痘的人啊,长这么大总共长过两次痘痘,一次是怀我儿子的时候,一次是考研)
终于要上考场了,紧张的要命,因为这么多年没考过试了。最崩溃的是,监考老师去的晚,发卷晚,发完卷还要发条形码、卷子纸,一共要发三四轮才能发完,发完了还要按规定地填写信息,贴条形码,而这些都是应该开考前完成的……所以等老师发完政治卷子和所有的东西,已经过去了15分钟,等你填好基本信息,5分钟又过去了……条形码有圆形的,有长条的,有的卷子贴两个,有个卷子贴一个,绝对不能贴错,因为贴错了不能撕下来了。更崩溃的是,老师一直讲话,叨叨个没完……他关心的是他监考的任务尽快完成,所以一直在忙忙叨叨地跟另外一个老师聊天,大概是哪些考生没到场,发了的卷子要收回来之类的。反正整个考试,他比我们忙多了,被他打断无数次,政治差点没答完,真要气晕过去。下午考英语,想着英语那么难,题目又多根本做不完,所以就故意最后一个进考场,跟老师提了这事:老师您看看我,满脸长痘痘,还胖了十多斤,都是考研折磨的。您理解我们一下,麻烦不要讲话好吗?不知道是不是之前有学生已经跟他提了意见,他很有点不好意思,然后下午果然提前发卷,我还挺感动的,结果,万万没想到……我英语考的最差。
第二天,老师也不说话了,就是走来走去的,好烦。比如在桌子上墩卷子啦,挪凳子啦,急躁地走来走去啦,好像我们搞文学的也有答案能抄袭似的。尤其是写作的时候,人得进入另外一个世界才行,沉浸其中进行文思的发挥。而他却老是把我们从那个世界拽出来,抬头一看,啥事没有。哎,思路打断了,又得重新进入写作的世界。这种感觉大概就像在路上开车吧,不断的停油门,开油门,停,开,停,开……老师就像个坐不住的猴子似的……唉!
还好我平时就是一个想法不断的人,我考研时学习总是想到很多,然后就把自己的想法记在一个文档中了,加上多年文案写作经验,文字功底还是一直得到认可的。考前看了一下这个文档,考文学阅读与评论的时候,还真的用上了,结果这一门考的最高,考了133分。
复试也没有给参考书籍,我根据网上的看了《语言学纲要》,结果根本没考。结果复试考的范围比较广,有些地方我没复习到,凭着初试时学习的印象写了两段。奔溃的是,复试笔试的监考老师又是开考已经过了几分钟了才来,来了以后放包,排座位,签名,发卷,又是十多分钟过去了……哎!
面试千万不要准备太长的自我介绍,我就是准备得太长了,然后被老师打断了。还有,我本来想看看我初试完联系的导师的,毕竟我是前三嘛,结果没戴眼镜完全没认出来哪个是他……不过老师们都挺和蔼的。然后自己抽到的题也没太复习到,勉强说了几句,然后又被问了几个其他问题。后来他们叫我先出去,还说,让下一个面试的人晚几分钟过去。不知道为啥这样子,因为我抽到了第10位,前面9位都没有说要让下一个等几分钟过去的。我默默地出门了,心想他们要在背后议论我点啥呢……
下午考口语感觉还是挺简单的,虽然我口语不好,但复试之前的时间大部分都用在了英语上,其实有点点浪费啊。
其实不管初试前还是复试前,我都想弃考。腿发软,手发抖,心咚咚跳,夜里失眠。入考场前借口上厕所结果躲着不愿意出去……
还有一个比较崩溃的事情是我复试后面试老师给我电话问我要不要调剂到别的方向, 我竟然给当成骚扰电话给挂了……现在一直心怀愧疚,天天被朋友骂智障感。
因为我自己从来不会以功利的想法去看待人,而是以“有趣”“无趣”来看待人。有时感觉人的一生,就像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中的主人公一样,都在寻找的路上。感觉我在任何地方都能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孤独感,这种孤独感是我能够清晰地意识到自己与其他人的不同,别人所信仰的、追求的东西,我未必信仰和追求(当然这并不是格格不入)--这让我感到孤独。但考研能够让我在茫茫人海、大千世界中找到一个跟你的想法、你的世界观一致或者相近的人,然后你还可以去认识他们,跟他们交流,产生精神的联系,做他们心灵的后裔,这让我觉得幸运又奇妙。
“万物皆有逝,唯精神永恒”,这是我常常在内心嘲笑WeChat business的一句话。
最后还想说说我的感想:
非常感谢来自五湖四海的祝福,我喜欢知乎、豆瓣的原因,也是因为,世界如此之大,你总可以找到与你有精神共鸣的人,虽然你们素未谋面。
但考研成功是得,人生亦有所失。得与失,相依相存,一个硬币的两面。
一是牺牲了很多陪伴孩子的时光:本来想给孩子树一个榜样,但学习就是一件那么实实在在的事情,实在到,你必须要投入大量的时间成本。冲刺阶段,当孩子找妈妈时,我听到了,但我在屋里没有回应他。当孩子推门而进,想撒娇时,我陪了不到三分钟,就开始打发他:出去找爸爸吧。妈妈要学习,别打扰我啦!一次他要我带他玩我硬是不带,后来他爸爸答应带他出门了,他从换鞋凳上下来,冲我兴高采烈地说:mama, 我们出去玩啦~不打扰你啦~还用小手挥了一个byebye。我看着他小小的背影出门而去,心中说不出的心酸。他问我什么时候可以陪他玩,我每次都给他一个希望,说:等妈妈考完试了就可以陪你玩了!有一次他进书房来找我玩,我说我要看书没时间,他竟然生气地大声喊道:你不能看书!我说:为什么?他焦急地叫道:书坏了!书坏了!娃已经把书当成了抢走他母爱的敌人,诅咒我书坏了……从那时到现在,他最爱他爸爸。
二是"不合群":去年五六月份,在笔记本上听傅绍良教授讲唐诗的时候,广东的热天也到了。有一天白天,我正在学习,一个电话打来,是我的一个neighbor,她说给我发微信了好久我也不回,我说我没看到。她说,停电了,你不知道吗?要不要来天虹逛一逛,乘乘免费的空调。我这时一扭头,发现我的电扇真的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不转了。(因为家里客厅还没装空调,我白天就在远处开一台电扇然后学习)这时我才意识到,自己身上已经汗湿了,天气好像真的有点热。
对有些人来说,包括自己的一些亲人,他们就是固执地认为你有考研读研这几年时间,不如生个二胎,凑成一个好字(虽然说这话的人根本不会帮你带娃,不过卖个嘴上人情罢了)。冒着生命危险孕育产子绝对是属于妈妈们的伟大,但我胆小,又志不在此,至少目前我很清楚我想要的。
三是失掉了真诚但低质量的友谊:一位老同学,有时偶尔找我聊天。如果他有什么问题,诸如他自己看不清的精神苦恼,我都会尽力解答。但关键是,他的问候大多数是:在吗?干啥呢?忙不忙?在上班吗?而且这么几个字都是在你回复他的情况下,他分次发送的哦。有一次我实在受不了了,我说:你能不能说清楚你到底有什么事!他说:没什么事,就是问候一下你,找你聊聊天。我说:你说的话很没营养你知道吗?你这么做就是在浪费生命!有事说事,没事别有一句没一句的。我建议你下次想跟我说话的时候,就去看看书,好吧?后来,他就真的消失了,从我的生命里。我有事找人家人家也不在了,呵呵。
四是直接或间接的经济影响: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财运与幸运也是一样。从前老公在自己家里办公,但我考研之时,他最重要的客户撤出了中国,又由于支持我考研,他其余的客户也流失掉了,而我的在家兼职文案工作也因为各种原因在9月份考试报名前失掉了--家里经济虽然不算捉襟见肘,但也是吃的喝的要开始看价钱了。这个男人也是不容易了,有时我看他太辛苦了,心怀愧疚,就说:我帮你拣碗吧。他说:行了行了,你放下吧,你去学习吧。(其实他做了小半年饭,厨房被弄得脏的不忍直视。)我考上了,他也乐开了花,跟我说:你这功劳里有我一半!作为文科生中的技术男,他到现在还不太在意别人的精神世界的喜怒哀乐,每当我指着我导师的书说:你看你看,我导师和我想的一样耶!他以一种完全藐视的口吻说道:嗯,你俩都神神叨叨的~ 我现在都毫不相让地回敬道:我们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你当然不会懂了。你这个文盲!
五是挥手与过去的自己byebye:人啊,永远不要指望别人和你同喜同悲。你失败了,别人会抛洒同情给你。你成功了,和别人产生了距离,别人内心会有失落感,你让他向你抛洒什么?
所以,朋友们,如果明年你考研成功,报喜之后,发现似乎你曾经信任之人和你没有共同语言了,或者周围有些人好像开始挑你毛病了,请不要惊讶。作为成年人,我们应当有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也要有理解人性的阅历。有些人和事它注定只能参与你的过去,而无法参与你的未来。
-----------------------------------------我是分割线-----------------------------------
2019年5月15日补充几个问题:
评论里大家赞我的我基本都看了,当然骂我的评论我也看了。幸好目前来看,正面性的评价呈绝对压倒性态势,所以我现在还没有转匿。
集中说明几个问题:
第一,关于要不要考研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我不怂恿别人考研!我不怂恿别人考研!我不怂恿别人考研!
因为,考研是有成本的。
一方面,要花的时间、精力成本很大,还要牺牲很多东西。很多时候,考研的成果与阶级晋升、职位晋升、薪资大涨、人生开挂并没有必然关系。很有可能你三年研究生读下来,去公司面试,发现你的直属上司就是你的大学同学。毕竟你在读书的三年,人家早就已经在攒实际工作经验啦。
另一方面,考研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不是解开人生烦恼的万能钥匙。
你对未来本来就有着自己的美好想象和期待,然后刚好在我这里找到了追逐它的理由。
但,考研不是登一座山,不是登到山顶就完成了任务,登上了人生巅峰。因为人生的攀爬是没有止境的,根本没有终点可言。很可能你以为你爬到了山顶,在歇上一歇的时候,别人已经在爬更高的山啦。
第二,关于非全日制研与全日制研的问题
“非全日制含金量不高”这句话是我朋友说的,但通过整个儿考研的经历下来,我发现,她这话说的真对啊。
那时刚好碰到一个考非全的SZ小学公职教师,与我一同报名,一起去参加初试、复试,当然不在一个考场哈。她明确说了,她就是为了混个学历,这样就可以教初中了。她的复习的强度是大大小于全日制研的强度的,英语就做了一两套真题,而且题目难度也完全不一样,最后她考上了。而且,脑残的我在第一次偶遇她时,得知她考非全,还当面向她说了这样一句话:“我朋友说了,非全日制含金量不高”……她没生气,真的。
非全日制学费为什么那么贵?出了钱了就不用出力了呗。
我承认我之前是想考非全的,但五六万的学费确实是个拦路虎把我拦下了。但,人生不试一把,谁知道自己能到达什么远方啊?想到自己可以安安心心心、无旁骛地学习三年,想到有那么多的课值得听,那么些渊博的老师值得交流,我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第三,关于跨专业考研的问题
很多人问我:
我是跨专业考,老师会不会歧视啊?怎么知道我报考的学校收不收跨专业的啊?还有就是,看了您的帖子,我也想考个研,但不知道考什么专业?
跨专业这个问题我还真的忧虑过,也有咨询过我的大学教授,因为他也每年招收研究生。
他的回答是:会。
(插一句,打印大学成绩单的时候,发现我大学时期除了一门没有达到80分,其余的全是八九十分。有一门古代汉语的专业必修课期末考试,老师要求考试必须用繁体字来答卷,结果很多人没及格,挂了。而我,考了82分,在当时确实小震惊了一把。所以,毕业这么多年,我的教授还能记得我并不奇怪。)
我也为此忐忑不安过。
但我最终被接收了,不是吗?
所以,跨专业本身不是问题,跨专业的根本问题在于,你只学了个皮毛,内里没有积累到。
除非有专业硬性规定,否则的话,跨专业的背景会影响到你最终是否录取的只有一个环节:复试面试环节。
因为初试结果是仅凭分数而看不到你本科专业的,复试笔试也是一样。
而只有在复试的面试环节,作为跨专业考生,老师们问了一些问题,然后你没有答到,他会觉得你积累不够,才会嫌弃你。就比如我……(此处省略一千字)
但如果你足够优秀,为你理想的专业作了足够的储备,又有自己独立的一份思考和创新,那和本专业的考生有什么区别呢?老师们抢着要你还来不及呢!
除非最后只剩下两个名额,然后你和对手分数一样,表现出来的实力也差不多,那么考虑到背景和积累,老师可能会选择本专业的。这个可以理解。
至于很多看了我的帖子突然想考研,但不知道考什么专业的人儿,我想我的帖子里并没有表达出一蹴而就的观点。毕竟人家四年的积累,你要仅凭一年赶上,并且你在赶的这一年人家也在跑,难度可想而知。
当年报考新闻专业,是因为它实际上属于汉语言文学的应用型专业,
也就是说,我的本专业和所报考专业她俩是近亲,属于近距离跨考。
本来我的母校是把这俩放在一个学院里的,但因为一些这样那样的原因(想必分出两个学院对谁有利,谁受损失大家能想得清楚)她俩分家了,我的本专业只保留了一些文学作品选和古汉、现汉这样的必修课,文学院选修课对我们来说属于外院的课,资源很少。我的一举两得的愿望其实就这样落空了,想学,就要报二学历啊。最后我选择在本专业课学分修的差不多的时候非常厚脸皮地去蹭人家文学院的课,蹭了一年。
毕业后还是保持着读书的习惯,不少文学名著都是毕业后读的。虽然没有那么集中、高效、系统化,但至少让我的大脑保留着思考的能力。
所以真的不是你看哪个专业热门,然后闭门苦读一年就可以get的……
兴趣很重要,可以驱动你;
积累很重要,可以为你赢得对手,打消老师的顾虑。
搞定这俩,跨专业的问题就不成问题了。
第四,关于跨考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问题
真的很多人加我,其中有不少都是跨专业乃至理工科的,说:姐姐,我也想考汉语言文学呢。
我问:为什么呢?
答:兴趣。
问:你平时看的书多吗?
答:我就是喜欢它。
…………
一门大家平常都用的语言形成的学科,其实融进了几千年文化的积累,它的难度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现代汉语的难度是不划等号的。
汉语言文学专业看似无门槛,其实无门槛是一种最高的门槛。
因为你不知道你到底要看哪些书、到底要掌握什么能力,才能够让你过五关斩六将,被导师收入囊中。
但绝不仅仅是我图片中的那一堆教材背的滚瓜烂熟就可以了的。
我自认为自己还算是读的书多的,尤其大学时候,经常泡图书馆。
但,大师们、作家们的精神产出是非常非常丰盛的啊,“立德、立功、立言”的紧迫感驱动着祖先们一定要在世上留下点什么痕迹来。尤其是,我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的“古国”,也就意味着有几千年的文学历程包括作品你都要了解,尤其要亲读作品。
去年看的各种的书籍、作品,包括各种小说、戏曲、散文、诗歌,以及各种边缘书籍,不计其数。
但还是觉得自己积累不足。
接触的圆越大,未知就越多。
越学越自卑是有道理的啊。
用雅斯贝斯的一段话来回答,我为什么钟爱文学:
为了理解自己,我们希望从整体上理解历史。
对于我们来说,历史是一种回忆。
这种回忆不仅是我们谙熟的,而且我们也是从那里生活过来的。
倘若我们不想把自己消失在虚无迷惘之乡,而要为人性争得一席之地,
那么这种对于历史的回忆,
便是构成我们自身的一种基本成分。
文学是文化的缩影,是一个民族精神文化成长的历程。
文学史也是一部文化史,是人性进化的足迹。
其实这么多年,
我一直都觉得,
自己是中文系遗漏的学生,
幸好他们把我给捡回去了。
我归位了。
祝大家:
考研顺利~一切顺利~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