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是个怎样的人,他家族垮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一文说清楚缘由
发布于 2021-09-25 16:21
由于成王败寇的原因,袁绍总被认为是一个愚蠢、无能、重虚名、好养士的世家公子,除了出身四世三公的家族,以及长得一表人才、高大帅气的身躯之外,袁绍就显得一无是处了,实际上,这是一种偏面的看法。
任何人都是有优点,也有缺点的,这才是完美并且真实的人,袁绍也是如此,他虽然出现四世三公的家族,但他只是庶子出身,并非嫡子,在嫡长子继承制占主导地位的封建社会,庶子地位与嫡子是天壤之别。
一、袁绍的优点
从袁绍被生父袁逢过继给大伯袁成来看,至少在袁逢心目中,相对比于自己的嫡子袁基和袁术来说,袁绍这个庶子是可以送人的,从地位上看,袁绍在家族的地位是不如自己的两个兄弟袁基与袁术的,但是,袁绍依靠自己的才能成为整个家族的族长。
袁绍
东汉末年的天下局势,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袁绍造成的,比如说袁绍劝大将军何进诛杀所有宦官,还征召外军进京胁迫太后,董卓能进京就是因为袁绍的推荐,由此引发了东汉末年外戚与宦官的大火拼,直接导致了外戚一族与宦官一党全部覆没,袁绍功不可没。
在面对董卓专权的局面,袁绍并没有显示出恐惧,他的表现是:抽出佩刀做了个揖就离开了。这说明袁绍有几分英雄气慨的,敢对董卓说不。后来当袁绍与公孙瓒作战,被敌军团团包围时,田丰扶着袁绍让他躲起来,袁绍猛然把头盔扔在地上,说道:
大丈夫宁可冲上前战死,躲在墙后,难道就能活命吗!
然后袁绍就指挥自己的军队冲破敌军的包围,作为一方之主,袁绍的确有几分英雄气慨,并不是常规印象中的世家公子形象。
袁绍有英雄气概
在讨伐董卓的联盟中,袁绍同样凭借自己的影响力与能力,成为天下诸侯的盟主,这种地位就相当于天下公认的半个皇帝一样,一个愚蠢无能的世家公子,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这其中固然有袁绍家族的影响力,但更重要的,显然就是能力。
当袁绍在河北发展时,世家大族尽相归附,作为嫡子的袁术反而声势不如袁绍,袁绍从一个渤海太守开始,只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就统一了河北四州,成为天下势力最强大的诸侯。
沮授曾经这样评价袁绍:
将军弱冠登朝,则播名海内;值废立之际,则忠义奋发;单骑出奔,则董卓怀怖;济河而北,则勃海稽首。振一郡之卒,撮冀州之众,威震河朔,名重天下。
将军您在弱冠的年纪就入朝为官,名扬天下;又遇上奸臣想要废掉帝王另立新君,您就凭着刚强正直的品格一马当先主持公道。您独自一人冲出洛阳,使董卓内心恐惧不安;您渡过黄河向北而去,渤海郡的百姓都期盼您的到来。您率领渤海郡的部众,又聚集冀州的军队,声势威震黄河以北的地区,名声广播天下。
沮授说袁绍
沮授这话虽然有逢迎袁绍的嫌疑,但总体来说评价袁绍比较真实,沮授在话中至少表达了袁绍的三个优点:
1、名声好。
袁绍20岁就能入朝为官,并且名扬天下,除了家世,还有能力,这才是名声的来源。
2、性格刚强正直。
袁绍不愿意屈服于董卓,而宁愿逃离,并且领导了关东诸侯联合起来反对董卓,这被沮授理解为刚强正直。
3、有百姓基础,群众拥护。
这是有证据的,袁绍去世后,河北百姓没有不悲痛的,市里巷间挥洒着眼泪,如同失去亲人一般,这是因为袁绍对待百姓非常仁爱,有百姓基础和群众拥护。
袁绍对百姓很好
二、袁绍的缺点
说完了袁绍的优点,再来说说袁绍的缺点:
1、不善用人
荀彧和郭嘉首先投靠的是袁绍,这两人一个是治国的社稷之才,一个是打仗的谋略之士,都是一流的人才,但是,荀彧和郭嘉接触过袁绍后,都离开了,他们认为袁绍非明主,根本原因就是袁绍不善于用人,不能成大事。
郭嘉在评价袁绍时,曾经说过一句: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这同样是袁绍不善于用人的证据之一。
袁绍不善用人
官渡之战时,袁绍命令颜良率军进攻白马,沮授反对这一任命,对袁绍说:颜良性格狭窄,虽然作战勇猛,但这个人不能单独使用。袁绍不听,结果曹操佯攻延津,施了个声东击西的计谋,然后杀了个回马枪,轻松杀死颜良,这同样是袁绍不善用人的例子。
2、多端寡要,好谋无决。
“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是郭嘉评价袁绍的话,意思是说:头绪多,但缺少要点;计谋多,但没有决断。毛主席评价袁绍是“多谋寡断,有谋无断”,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差不多的,袁绍手下的谋士很多,好的谋略也很多,但袁绍总是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例子就太多了,比如迎立汉献帝,沮授早就劝袁绍迎立汉献帝了,袁绍不同意,认为把皇帝迎来不好处理,就放弃了,结果就给了曹操机会,当曹操把汉献帝迎到许都,并借皇帝之名发号施令时,袁绍又后悔了,早知现在,何必当初呢?
郭嘉评价袁绍“多端寡要、好谋无决”
许攸建立袁绍派出一支军队偷袭许都,把皇帝抢回来,袁绍不同意,要先跟曹操决战,后迎立皇帝,田丰建议袁绍,趁曹操发兵攻打徐州刘备的时机,派兵偷袭曹操的后方,袁绍以孩子有病为由拒绝了。
官渡之战,曹操亲自率军烧毁了袁绍的存粮地乌巢,张郃建议先救乌巢,袁绍不同意,反而轻信郭图的建议,派重兵攻打曹操的大营,结果曹操的大营没攻下,乌巢也丢了,连张郃都背叛了。
这么多例子都证明了袁绍有再好的谋略,也不会决策,总是选择了错误的谋略,而放弃了正确的,这就是袁绍的“多端寡要、好谋无决”,也可以理解为“多谋寡断,有谋无断”。
田丰的正确意见袁绍不采用
3、不辩忠奸,好面子。
郭图是个小人,但袁绍偏偏听他的,田丰和沮授正直又有谋略,但袁绍总是不听他们的谋略,袁绍无法分辨自己身边的人谁忠谁奸。
官渡之战是郭图劝袁绍发动的,沮授反对,但袁绍听从了郭图的建议,发动了官渡之战,结果失败了,如果袁绍不发动,后来历史的发展还真不好说。郭图还在暗中诋毁沮授,说沮授的权力太大,最后让袁绍分了沮授的兵权。
曹操偷袭乌巢时,郭图劝袁绍攻曹操的大营,张郃劝袁绍救乌巢,袁绍又听了郭图的建议,结果失败,郭图怕担当责任,于是又诬陷张郃不尽力,张郃害怕,干脆就投靠了曹操,然后袁绍在官渡就崩盘了,事后袁绍居然还不追击郭图的责任,因为袁绍分不清手下的忠奸。
袁绍不辨忠奸
官渡之战前,田丰给袁绍献了个三年疲曹之计,劝阻袁绍发动官渡之战,袁绍不听,还认为田丰是败坏军心,把田丰关了起来,官渡之战袁绍失败后,逢纪又在袁绍面前诋毁田丰,说田丰因为袁绍失败拍手大笑。
这让袁绍很没有面子,于是回去后就杀了田丰,以田丰的才能,如果能在曹操手下,那至少是荀彧与荀攸的水平,这样的人才就因为小人的诋毁,就被袁绍所杀,从另一方面来看,袁绍也是相当好面子的人。
三、袁绍的为人
曹操曾经评价过袁绍,是这样说的:
吾知绍之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以为吾奉也。
曹操评价袁绍志大而智小
我知道袁绍的为人,志向远大却缺少智慧,表面威严却胆小怕事,忌讳别人有才智自己又没有什么威严,军队多却无明确的组织,将领骄横却没有统一的指挥,土地虽广,粮食虽多,但那都是给我准备的呀。
曹操这话固然有些贬低袁绍的意思,但也不无道理,如果把沮授评价袁绍的话与曹操评价的话放在一起看,就是真实的袁绍。
袁绍的志向很远大,他的目标很可能是当皇帝,与袁术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袁绍走的路比袁术要扎实得多,而且袁绍从年轻时代就开始四处活动,并结交天下英雄名士,还因此被宦官集团所怀疑,但依然不能阻止袁绍的行为。
袁绍挑拨何进与宦官的火拼,实际上是在朝廷投靠混乱,让士族掌权,因为外戚与宦官火拼之后,两个政治势力在东汉就此消失,接下来就是士族治理天下的黄金期,但是半路杀出个董卓,才让形势变得迷离,董卓本就是袁氏门生,可他不按常理出牌,但袁绍仍然是董卓最为忌惮的人。
袁绍曾经挑拨何进与宦官火拼
曹操说袁绍志大而智小,一方面袁绍志向远大,另一方面袁绍在决策上屡屡失误,所以成就了曹操,曹操说袁绍表面威严却胆小怕事,一方面袁绍这人长得高大威严,是曹操所不能比的,另一方面当很多机会出现时,袁绍没有抓住,田丰让他偷袭许都,袁绍却说孩子生病了,这就是胆小怕事的体现。
论士兵、粮食、土地,袁绍都强于曹操,但官渡之战,袁绍却输给了曹操,曹操说袁绍的粮食、土地是为他准备的,这话多少有些张狂,实际上曹操的官渡之战打得非常辛苦,差一点就被袁绍打败了,曹操赢得很勉强。
综合起来,袁绍就是一个志向远大却缺少智慧、表面威严却胆小怕事、名声显赫却在乎面子、刚强正直却不懂用人、仁政爱民却嫉妒他人、颇有英雄气慨的世家公子。
袁绍在官渡之战大败
四、袁绍家族失败的原因分析
袁绍的失败的转折点就是官渡之战,官渡之战的转折点就是许攸叛逃,许攸叛逃的原因是因为他的家人在后方犯法,被留守邺城的审配逮捕。
本来犯法就应该逮捕,而不论是谁,从这事就能看出袁绍集团内部的问题:
1、法律不严明。
犯了法就应该受到制裁,但许攸显然不这么想,如果法律能够做到人人平等,许攸是不可能因此大怒而投靠曹操的,也就是说袁绍集团的法律并不严明。
举个曹操的例子,曹操自己的战马踩到了庄稼,曹操把自己头发割了以代为处罚,表达的意思很明确,任何人犯法都要处罚,主帅如此,部将敢犯吗?当然不敢。所以说袁绍的法律不严明,有所偏袒。
袁绍用人不当,法律不明
2、用人不当。
许攸其实是个势利的人物,家人犯法就要投靠敌人,还把原主公给出卖了,这样的人能用吗?显然不能。而且许攸在此之前还干过图谋废除皇帝的事,这在当时是大逆不道的,与董卓同罪,皇帝是什么人都能废除的吗?
所以许攸这人并不忠心,他跟随袁绍也是有野心的,结果因为家人犯法就投降了曹操,那他的家人不是更会被袁绍所杀吗?这样的许攸并不值得用。
3、内斗严重。
袁绍的成功是因为士族的支持,失败是因为士族的内斗。袁绍手下的人内斗非常严重,袁绍本人无法制止,或者无力制止,袁绍手下的人才有:沮授、田丰、审配、郭图、逢纪、辛评等人,这些人全部出身世家大族。
郭图曾经诋毁过沮授,说沮授权力过大,导致袁绍让郭图与淳于琼分了沮授的兵权,郭图还诬陷过张郃,导致张郃、高览投降了曹操。
袁绍手下内斗非常严重
逢纪曾经诬陷田丰说他嘲笑袁绍在官渡的失败,导致袁绍直接杀了田丰。袁绍去世后,逢纪与审配私下更改袁绍的遗命,立袁绍的小儿子袁尚为继承人,而郭图与辛评则拥立袁绍的长子袁谭为继承人,双方爆发了内战。
尽管曹操在官渡之战打败了袁绍,但是袁绍的两个儿子却因为部将的拥立,自相残杀,弄到最后拱手把河北四州都送给了曹操,袁绍无论是生前还是去世后,他手下的部将一直在内斗,袁绍无法制止。
反观曹操,你根本看不到曹操手下的部将相互争斗与残杀,这是因为曹操能够控制和制止手下人争斗,并且能辩认忠奸,袁绍就做不到,这是他们两人的差距,这也导致袁绍家族的垮台。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